2012年11月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基礎知識精講第七章1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2-17
第一節 外匯與外匯期貨概述
一、外匯的概念
外匯是國際匯兌的簡稱。外匯的概念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動態意義上的外匯,是指把一國貨幣兌換為另一國貨幣以清償國際債務的金融活動。廣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而狹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和資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中規定的外匯范圍就是指廣義的外匯,它包括:①外幣
現鈔,包括紙幣、鑄幣;②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⑤其他外匯資產。
二、匯率及其標價方法
匯率就是指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即兩種不同貨幣的比價,表明一個國家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
1.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采用的匯率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是指以本幣表示外幣的價格,即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額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本國貨幣標價數的提高就表示外匯匯率的上漲,表明外國貨幣升值,本國貨幣貶值;反之,本國貨幣標價數的減少就表示外匯匯率的下降,表明外國貨幣貶值,本國貨幣升值。
2.間接標價法
英國、美國和歐元區均采用間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是以外幣表示本幣的價格,即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額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
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外國貨幣標價數的提高就表示外匯匯率的下跌,表明單位本幣所能換取的外幣增多,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反之,則相反。
3.美元標價法
美元標價法即以若干數量非美元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美元的價值的標價方法,美元與非美元貨幣的匯率作為基礎,其他貨幣兩兩間的匯率則通過套算而得。目前,除歐元、英鎊、澳元、新西蘭元等幾種貨幣外,其他貨幣都以美元為基準貨幣進行標價。
三、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又稱匯率風險,是指經濟主體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因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價值變化給外匯持有者或外匯交易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1)交易風險。交易風險是指在約定以外幣計價成交的交易過程中,由于結算時的匯率與交易發生時即簽訂合同時的匯率不同而引起虧損的可能性。交易風險是最常見而又最重要的一種風險。
(2)會計風險。會計風險又稱折算風險或轉換風險,是指由于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資金項目金額變動的可能性。
(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引起企業產品成本、銷售價格、產銷數量等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企業未來經營收益變化的不確定性。
。4)儲備風險。儲備風險是指國家、銀行、公司等持有的儲備性外匯資產因匯率變動而使其實際價值減少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會計風險是對過去的、已發生了的以外幣計價交易因匯率變動而造成的資產或負債的變化,是賬面價值的變化;交易風險和儲備風險是當前交易或結算中因匯率變化而造成的實際的經濟損失或經濟收益;而經濟風險是因匯率變化對未來的經營收益所產生的潛在的影響。
四、外匯期貨及其產生和發展
1.外匯期貸的概念
外匯期貨是以貨幣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在外匯期貨市場買賣外匯期貨合約的交易,稱為外匯期貨交易。
2.外匯期貨的產生和發展
外匯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最早出現的品種。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N)推出外匯期貨合約,標志著外匯期貨的誕生。
外匯期貨是隨著固定匯率制的瓦解和浮動匯率制的出現而產生的。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會議,創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行固定匯率制度。1973年2月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制從此取代了固定匯率制。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隨即著手組建國際貨幣市場分部,并于1972年5月16日正式推出英鎊、加元、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及意大利里拉7種外匯期貨合約交易。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2年9月,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的幫助下開始外匯期貨交易。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日本等國家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目前在國際上進行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交易所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中美洲商品交易所、紐約棉花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交易所(1IFFE)、新加坡交易所(SG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1992年6月1日,上海外匯調劑中心在國內率先開辦了外匯期貨交易。I993年7月和1994年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國務院分別發出通知關閉了外匯期貨市場。2006年4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達成合作協議,外匯交易中心的會員單位參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全球電子交易平臺的國際貨幣市場匯率和利率產品交易。外匯交易中心將作為CME的超級清算會員,為參與者提供交易便利和清算服務。員,為參與者提供交易便利和清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