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詢師案例問答題10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01-04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心理咨詢師考試,全面的了解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九十一、咨詢效果評估方法
評價內容應以咨詢目標為主,咨詢效果評估遵循以下維度
1根據求助者咨詢后取得進步自我報告進行評估
2根據求助者社會適應狀況改變客觀現實來評估
3根據求助者周圍人士對求助者狀況改善的評定
4對照對求助者咨詢前后心理測量結果進行評估
5根據咨詢師對求助者各方面觀察分析進行評估
九十二、轉介
☆咨詢匹配:咨詢不相適宜情況分為欠缺型、忌諱型、沖突型共三類
☆如不屬于心理咨詢范圍或無法實現匹配,則轉介,并定要給出理由
答題技巧:如發現自己與求助者不匹配,應以高度責任感和良好職業道德,明智地轉介給合適的咨詢師
1轉介時要向新咨詢師詳細介紹情況,對新咨詢師提供自己的分析
2神經癥案例要轉介到專科醫院,但實際上神經癥也接受心理咨詢
3所以對于神經癥也可回答在專科醫生指導或協助下進行心理咨詢
九十三、如何進行初診接待
1咨詢準備工作:應有儀態,服裝整齊、坐姿端正、表情平和
2禮貌接待方式:使用禮貌語言,態度平和誠懇,據實際運用
3提問時間接詢問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幫助,不可直接逼問
4詢問結束后,明確表明態度,向求助者說明是否能提供幫助
5向求助者說明保密原則:反復申明保密原則,說明保密例外
6向求助者說明心理咨詢性質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
7說明求助者責任、權利與義務:三責任、四權利以及四義務
九十四、攝入性會談提問失誤
1避免"為什么……"的問題這類問題的含義對求助者 助者有強烈暗示性
2避免多重選擇性問題因這類問題具封閉性,咨詢師獲取信息受限制
3避免多重問題這類問題表現出咨詢師缺乏訓練,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飾性反問這種反問后果對求助者毫無好處,使會談陷入僵局
5避免責備性問題此類問題對求助者產生很大威脅感,立即引起防衛
6避免解釋性問題咨詢師表達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動求助者自我探索
九十五、會談內容選擇原則七個方面
1符合求助者能力興趣
2病因直接間接針對性
3有利于探索深層病因
4有助于鑒別診斷癥狀
5有利于幫助改善認知
6有利于個性矯正發展
7會談法具相應有效性
九十六、歸類解釋與驗證臨床資料應考慮因素
1整理歸納首先考慮與處置方案密切關聯的資料
2個體情況: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識情況
3環境條件:求助者人際、工作、生活環境條件
4他人評價:對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療情況評價
九十七、臨床資料整理歸納模式
1一般資料
該求助者婚姻家庭、生活居住狀況 現在
生活事件與原因,現狀與過去比較 過去
該求助者對未來的愿望及相應依據 將來
2個人成長史
1該求助者早年回憶,有無負性情緒記憶
2該求助者性欲發展及性生活相關情況
3該求助者以往解決相應問題行為模式
3目前狀態
1該求助者個性特征相關特點
2該求助者社會支持系統作用
4心理測量
1求助者是否做過心理測量
2心理測量目的及測量結果
九十八、正確理解初步印象步驟
初步印象即初步診斷涉及三方面內容:
1心理問題的歸類診斷形成大致判斷
2行為問題的歸類診斷形成大致判斷
3行為問題的嚴重程度形成大致判斷
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確操作按三步進行:
1對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評估
2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評估
3對某些含混臨床表現進行鑒別診斷
九、咨詢師與求助者雙方有哪些責任、權利和義務
九十九、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整合
一般來說咨詢目標依次是行為-情緒-認知-人格前三者為具體目標,具體咨詢目標都應該是可操作的,從簡單到困難;第四個為終極目標,不一定所有案例都有第四個層次遠期/終極/大目標很好答,即: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和發展、激發求助者潛能,完善求助者人格
近期目標則比較具體如有行為不良,則以改變不良行為為近期目標如以焦慮、抑郁、恐怖等情緒為主導癥狀,則以緩解負性情緒為近期目標如因認知偏差導致心理障礙,則以改變認知偏差為近其目標
一百、使用面質技術目的
面質是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與現實不一致、前后言語不一致、咨訪意見不一致面質目的包括:
各種流派咨詢觀點
一、精神分析
1、心理結構:潛意識、前意識、意識
2、關于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是本我與外界關系的調節者;也是本我和超我的調節者
3、關于心理動力:力比多
性本能;營養本能
4、關于心理發展:
口欲期
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潛伏期
生殖期
關于適應問題
人類的兩種基本應對方式:變相宣泄;自我防御
焦慮:現實性焦慮、神經癥性焦慮、道德性焦慮
自我防御機制:壓抑、投射、置換、反向、合理化、升華、轉移
鐘友斌:認識—— 領悟療法
二、行為主義理論觀點
人物:
巴甫洛夫和桑代克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
班都拉:社會學習理論
概念:
替代學習;觀察學習
自行獎賞或批判
行為自控
步驟:
"靶行為"的發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
"靶行為"量化與標定
矯正目標的制定
制定增另積極行為,減少消極行為的干預實施、監測、調整計劃
結束以及復發的處理
適應癥:
三、認知心理學
四、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
五、人性心理學
三種基本屬性:生物屬性、精神屬性、社會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