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詢師案例問答題1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01-04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心理咨詢師考試,全面的了解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心理咨詢師考試考試案例問答題
一、如何確定談話的內容和范圍
1該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者助內容
2心理咨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察到的疑點
3心理咨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進行談話
4上級心理咨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談話目標
5談話目標中若有一個以上的內容,應分別處理
二、避免不恰當的提問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問"為什么"的問題
2避免多重選擇性問題
3避免多重問題
4避免修飾性反問
5避免責備性問題
6避免解釋性問題
三、與該求助者談話,對會談內容的選擇應把握什么原則?
1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興趣
2對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間接的針對性
3對求助者的個性發展或矯正起關鍵作用
4對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層病因有意義
5對求助者癥狀的鑒別診斷有意義
6對改變求助者的態度有積極作用,對幫助求助者改善認知和正確理解問題有幫助在選擇談話內容時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癥的癥狀作為談話和討論的內容
7會談法的有效性,會談法有效實施的關鍵在于咨詢師是否能正確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特點
四、攝入性談話要注意些什么?
1態度必須保持中性
2提問中避免失誤
3在攝入性談話中,除提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能講任何題外話
4不能用指責判性語言阻止或轉移該求助者的談話內容
5在攝入性談話后不應給出絕對性的結論
6結束語要誠懇客氣,不能用生硬的話做結束話,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誤解
五、如何對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進行定性分析?
1根據判斷正常心理活動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項原則,可知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統一性原則;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協調一致;其個性相對穩定,故其心理活動在正常范圍
2從求助者的"求助者醫行為"來判斷,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現出強烈的求助者治愿望而主動求助者醫
3從求助者對"癥狀"的"自知"程度來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認識到自己的心理行為異常,也能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希望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解決
六、面質定義和求助者的矛盾
1面質,又稱質疑對質對峙對抗正視現實等,是指咨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常見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與現實不一致3前后言語不一致4咨訪意見不一致
七、面質注意事項
1要有事實依據
2避免個人發泄
3避免無情攻擊
4以良好咨詢關系為基礎
5可用嘗試性面質
八、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
1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勵該求助者解除防衛掩飾心理,面對現實,并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
3.促進該求助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一
4.促進該求助者明確自己的資源,并善加利用
5.給該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面質的榜樣,將來有能力對他人或自己做面質
九、阻抗表現形式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對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其意義在于增強自我防御
2表現形式
1)講話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贅言等
2)講話內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談情緒發泄談論小事假題問題
3)講話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順從控制話題最終暴露等
4)咨詢關系上的阻抗
十、阻抗原因
1阻抗來自于成長的痛苦,舊行為的結束和新行為的開始都將使該求助者產生痛苦,進而產生防御與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來自于功能性的行為失調,阻抗的產生源于失調的行為彌補了某些心理需求助者的空白,該求助者從中獲益,也來自于該求助者企圖以失調的行為掩蓋更深層次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3阻抗來自于對抗咨詢或咨詢師的心理動機
一該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詢師的某種贊同意見的動機
二該求助者具有想證實自己與眾不同或咨詢師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動機其
三該求助者并不具有發自內心的求助者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