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規劃師規劃原理輔導:城鄉規劃督察要把握好三個辯證關系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1-12-06
城市發展是一個過程,城市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調控手段,綜觀城市近百年的發展史,其本質是基于當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對一定時期內人類追求財富和健康的過程進行空間部署的手段,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居住、交通通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防災減災等各個方面。理想的城市規劃無一不是在全面分析城鄉發展的基本條件之后,本著符合經濟發展利益最大化原則,兼顧社會公平公正和生態平衡,并遵循三者相互作用的規律完成的。
也就是說,城市規劃是目前最能體現城市整體利益的社會經濟安排手段。然而,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中出現的種種不盡如人意現象,可以說,多是由人們對城市規劃的概念在理解和運用上存在的偏差,即"神化"、"弱化"、"工具化"和"洋化"這"四化"現象造成的。
神化:就是對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言過其實。如,談到某個城市建設時,常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個城市要好好規劃規劃".但卻以為只要有了城市規劃,不用建設和管理,城市發展就會自然而然進入人們殷實富足,安居樂業,健康永伴的境界,結果導致許多城市發展大而無當,管理混亂。
弱化:就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著的"城市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不如領導一句話"現象,結果造成許多制定不錯的規劃因不符長官的意志而成為廢紙一張;或者是規劃師的筆跟著長官意志和房地產商的指揮棒轉,搞得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
工具化:就是指規劃編制單位將城市規劃當成謀取集團或個人利益的工具,見利忘義。城市規劃編制需要對城市有一個研究、提煉的過程,并依此提出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有的設計單位常常只用一周時間收集資料,其中一半時間還要去鶯歌燕舞一番,然后便按照一些得益集團和個人的意圖,將資料輸入計算機然后出圖。這樣的城市規劃不僅沒有價值,還會使城市發展導入歧途!使城市的發展付出沉重代價。
洋化:是指崇洋媚外滲透到了城市規劃領域。城市規劃的編制需要對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和資源等有充分的了解。目前很多城市選擇委托洋機構進行總體規劃編制,并標榜規劃是由某國的規劃大師完成的。
其實他們連語言關還沒有過,更談不上對城市自然、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和資源的充分了解和升華。有的境外規劃師其實就是些打著洋機構旗號的假洋鬼子。因此,按他們編制的規劃實施城市建設,必然導致城市建設洋不洋、中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