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教師道德修養 1、 道德修養:是指個人自覺地按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意識和行為上所進行的自我改造和磨練的活動,以及經過長期鍛煉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 2、 道德修養的特點:自覺性、持久性、實踐性。 3、 教師道德修養的實質就是不斷地解決道德必然性與個人道德選擇能力之間的矛盾。 4、 馬克思主義人性論:(1)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體所處的社會關系決定的。(2)人性善惡是具體的、歷史的。(3)人性善惡具有可變性。 5、 慎獨:是指個人在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謹慎遵守道德原則。師德重在慎獨,必須在“隱”、“微”、“恒”上下功夫。 6、 教師道德行為選擇是教師在面對兩個以上的道德行動方案時,在一定道德意識的支配下,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自愿自覺的判斷、取舍和決定一種道德行動方案的過程。首先,教師道德行為選擇在本質上是一個道德價值判斷和取舍的過程。其次,教師道德行為選擇是一個自愿、自主、自擇的過程。再次,教師道德行為選擇是教師道德行為主體意志的體現。 7、 價值沖突表現在社會中,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形式:(1)善與惡(2)大善與小善。 8、 集體主義是教師進行行為選擇的基本原則。 9、 道德品質:是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并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傾向的個人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總體的根本屬性,也可以說是人們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同社會利益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和行為特征。(1)道德品質是道德關系的體現。(2)道德品質是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內化。(3)道德品質是主體自覺意志的凝結。 10、道德行為與道德品質:(1)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的積累(2)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的內在根據(3)道德品質是行為整體的穩定特性。 11、教師道德品質的構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和教師道德習慣。 12、教師道德情感是以愛為基本特征的。愛學生是教師道德情感的核心。 13、道德習慣是構成道德品質的最終環節。道德認識是整個道德品質發展的前提。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則是整個道德品質結構中的精神支柱。 論述題1、教師應當怎樣進行道德修養。 答:(一)理論學習的方法:理論學習是教師道德修養的必要途徑。 (1)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理論 (2)學習現代教育科學理論 (3)學習黨和政府關于教育的方針和政策 (4)學習優秀教師的思想和事跡 (二)實踐鍛煉的方法 (1)通過實踐增強教師道德修養的主動性 (2)通過實踐把道德認識變為道德行動 (3)通過實踐磨練道德意志 (三)慎獨的方法 (1)是指個人在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謹慎遵守道德原則。它是道德修養的一種方法,又是道德所達到的一種極高的境界。 (2)慎獨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標準和方法。 (3)慎獨是教師道德的崇高境界。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新課程中教育觀念與學習方法方式的變革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
·上海市教師資格認定體格檢查具體規定 |
·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相關輔導資料匯總 |
·教育學考試大綱匯總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九章 學習評價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八章 教學目標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七章 教學模式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六章 教學基本原理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五章 中學課程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四章 教師與學生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三章 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