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會:危機中的減壓閥 金融危機時期,深圳在全國實踐工人和企業之間的集體談判,確定危機期間或者未來的薪酬福利水平,努力在危機時期重塑勞資以及政府關系。 如果不裁員,世界將會怎樣? 深圳艾美特公司給出了一種答案。 去年10月中旬,生產小家電的這家公司訂單驟降,裁員幾乎是別無選擇。然而,6000多名工人推舉了一位工會主席為代表去和老板談判。談判的結果,企業只給工人發基本工資,多余的人就組織培訓。 安靜的廠房里,富余工人被組織起來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培訓,其中1000人組成的廣播體操隊代表深圳保安區,在國家體育總局的一次考察中進行表演。 兩個月后,廠里的訂單漸漸多起來,重新回到崗位上的工人們主動提出,免去自己的加班費用,以此回報企業在危難時的不裁員。 這種調和勞資雙方分歧的集體談判被深圳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同信稱為:勞資矛盾的“減壓閥”。 集體談判的星星之火 集體談判,這是工會組織的一個重要職能。但在中國,集體談判才剛剛起步。 焦點事件就是2008年7月17日,沃爾瑪中國總部和沃爾瑪深圳8500名員工代表舉行的薪資談判。雙方談判后最終簽訂了集體合同約定:深圳沃爾瑪店的員工2008年、2009年工資的年平均增長幅度為“9+1”,即工資平均增長9%,同時公司提供1%用于升職和特別調薪。 即使現在遭遇經濟危機,但這一談判結果仍然沒有動搖。 “盡管這個結果與當時沃爾瑪工會代表提出的12%相差不少,但這次談判標志著中國工會開始從福利工會邁向談判工會。”深圳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同信說。 而僅僅3年前,也同樣是因為沃爾瑪,中國工會第一次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2005年11月,中國工會首次促成了在全球范圍內從不建工會的零售巨頭沃爾瑪在中國晉江組建了第一個工會。 這也標志著中國工會在非公和外資企業組建工會,特別是強力推進世界500強等跨國公司在華企業建會的行動取得重大突破。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數據,截至去年底,跨國公司在華累計建會率已經達到83%。中國工會的會員已達2.2億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會。 建會集中行動提高了工會的覆蓋面,但企業工會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在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集體談判機制的確立。 深圳在這個領域率先發力。 2008年8月1日,《深圳市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頒布,從法律層面標志著談判工會正式在深圳市確立。這部法律的第18條第三款規定:基層工會委員會、工會聯合會、工會工作委員會可以履行代表會員和職工與用人單位進行集體談判、簽訂集體合同并監督集體合同履行的工作職責。這是中國法律法規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比集體合同和集體協商更進一步的集體談判概念。 在更為重要的第18條第八款中還規定,基層工會委員會、工會聯合會、工會工作委員會可以代表會員和職工積極“爭取”提高勞動報酬、改善勞動條件等正當利益。 “過去說工會是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王同信說,“現在,僅僅‘維護’是不夠的,還要‘爭取’。” 減壓閥 “2008年我們只發生了兩起勞動糾紛,遠遠低于同規模企業的平均水平。”談起自己的工作,深圳市龍崗區街道的賜昱鞋業工會的張光明主席驕傲而自豪。 賜昱鞋業是一家外資企業,員工最多時達到2萬人。 2002年,工會依法組建,剛開始老板對這個組織似乎懷有警惕和陌生,但在之后的工作中,工會的確為管理上帶來方便,“老板現在對我們工會的工作很支持”,張主席說。 成立工會后,賜昱鞋業公司按工會法有關規定,在銀行開設獨立工會賬戶,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企業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交納工會經費,并按規定比例上繳工會經費。 有了這筆經費后,賜昱鞋業工會為工人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受歡迎的是免費終端班”,張主席說。這是一個與當地龍崗技校合辦的培訓課程,請技校的教師在周六周日來企業上門教學,工人們免費學習2-3年后,可以拿到國家承認的畢業證書。這個班已經辦了4屆,總投入100萬元左右,培訓了300多個學員。 像其他基層工會組織一樣,賜昱鞋業的工會中設立了5名調解員,任務就是不斷與工人們交流,第一時間了解工人們的訴求,“將許多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張主席說,他與他的工會干部們都是兼職。 2008年1-5月間,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后,由于歷史矛盾的積累,周邊一些沒有設立工會的工廠出了很多問題,工人上訪、罷工不斷。而他們工會早在2007年9月就送了20批干部去上級工會受訓,學習新勞動合同法的相關知識,回來后給工人講,讓工人正確理解這個法律。 “我們是為了創建和諧的勞資關系,而并不是像老板們想象的幫工人跟他們對著干。”張主席說。 金融危機的時刻,這種長期的培養和工作收到了“患難與共”的成效。賜昱鞋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訂單減少了近三分之一,工人平均工資縮水近400元,這樣的時刻,工會一方面積極采集工人的訴求,“收集了近100個建議”,另一方面做工人的工作,穩定工人情緒。 2月19日,工會組織了企業、工會和員工三方座談,進行勞資溝通,最終,企業方承諾“不裁員、不招工”,工人們則表示與企業“抱團取暖”,之后,富余人員或者被編入“改善組”,負責研究改進生產工藝和流程,或者轉去進行培訓。 現實意義上,深圳市的工會組織的確起到了穩定勞資關系和社會的作用。 2007年四月初,深圳鹽田國際碼頭公司員工突然罷工,勞資雙方長期積累下的矛盾問題以極端的形式爆發,這也給深圳市政府帶來壓力。問題暫時化解之后,工會組織得以在鹽田國際碼頭公司里設立,工會的干部全部是職工民主投票選出。工會一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向企業方提出要進行集體協商,雙方就歷史遺留問題、工資福利等問題達成一致,并確立了集體協商機制,勞資關系趨于穩定。金融危機以來,鹽田國際深受打擊,自1989年開港以來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談判桌上,企業方坦誠擺出處境的困難,最終提出對工人工資只增長1%,但是全力保證不裁員,工會代表們最終沒有提出異議,表示接受。 正如深圳市總工會最近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設立工會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勞動關系比沒有工會的企業穩定,只要企業尊重工人,80%的工人愿意與企業共患難。”也許是早就注意到工會“減壓閥”的獨特作用,深圳市政府領導層的意識里,對工會的作用非常重視。2008年,一位非主管工會系統的市領導找到工會,主動要求在自己主管的某行業中成立工會組織。不僅如此,一些原來對工會抱謹慎態度的外商們,也逐漸懂得成立工會的好處。在深圳寶安區,曾有一位做內衣企業的香港老總,剛開始對工會非常警惕,但成立工會之后,他發現在管理上、溝通上、協商上,都少了許多摩擦,原來的矛盾減少了,他每周還專門設立了員工接訪日。嘗到甜頭后,他又開始跟自己的高爾夫球友宣傳,組織朋友們去自己的公司的參觀了解工會工作情況,許多老板都是在他的影響下,主動配合上級工會在自己的企業里建立了工會。 當前,深圳市企業中,工會覆蓋達到60%。其中并不是所有的工會都如賜昱鞋業的工會一樣發揮著真正的作用,王同信坦言,深圳市總工會之后的工作重點,將從“組建”轉向加強現有工會力量。 ——原作來源:《商務周刊》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工會組織的作用專題采訪材料 中新網說: 3月9日16時15分,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大會新聞中心(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工會組織的作用”專題采訪活動,邀請中華全國總工會等有關負責人接受中外記者的采訪,本網進行文字直播。 主持人鐘雪泉 說: 各位記者朋友,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新聞中心的專題采訪。 鐘雪泉 說: 金融危機來襲,經濟問題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等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工會組織的作用為主題接受大家的采訪。 鐘雪泉 說: 下面我把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介紹一下: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鳴起先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桑金科先生;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部長李守鎮先生;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先生;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常毅民先生。現在先請張主席說幾句話。 張鳴起 說: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同志們: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見面。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明顯影響,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增大,不少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沖擊。面對這種情況,各級工會組織緊急采取行動,努力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張鳴起說: 下面,我重點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一、廣泛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競賽活動,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張鳴起 說: 2008年12月底,全總十五屆二次執委會議作出了《關于在全國職工中廣泛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競賽活動的決議》。這項活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圍繞保增長廣泛開展建功立業活動。就是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為主要載體,圍繞投資規模大、就業崗位多、對經濟拉動作用強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積極開展競賽活動。 張鳴起 說: 二是以職工技術創新推動企業技術升級。就是在企業和基層廣泛開展以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挖潛提效、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職工技術創新活動,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張鳴起 說: 三是推動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提高。就是大力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組織職工開展崗位練兵、技術交流、技能培訓等技能提升活動,切實提高職工隊伍技術技能水平。 張鳴起 說: 四是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就是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選樹和宣傳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勞模,營造“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張鳴起說: 二、大力實施“共同約定行動”,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企業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鳴起 說: 去年12月,全總十五屆二次執委會議提出了大力開展工會與企業、職工的“共同約定行動”,主要內容是督促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動員廣大職工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當前,活動主要圍繞“穩員”和“增效”兩方面展開。所謂“穩員”,一是指保崗位,要督促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帶頭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做到不裁員,穩定工作崗位;二是指保工資,要督促企業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和繳納社會保險,盡量不減薪,即使調薪、減薪,也必須通過平等協商后共同約定。所謂“增效”,是指要動員廣大職工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挖潛提效、增收節支,增強企業競爭力。各地工會通過與政府召開聯席(系)會議、勞動關系三方會議等形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加,取得了好的效果。一是穩定了職工的工作崗位、保證了職工收入。如河北省11000余家企業,積極響應“共同約定行動”,承諾不裁員、不減薪。二是促進了以工資集體協商為核心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設,企業更加注重通過集體協商來協調勞動關系。三是凝聚了企業與職工共謀發展的合力、增強了相互依存的共識。不少企業更加重視和關心職工的合法權益,廣大職工也更加珍惜就業崗位,為企業發展積極獻計出力。 張鳴起 說: 三、全面推進“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為解決農民工生產生活困難提供了有力保障 張鳴起說: 今年2月17日,全國總工會召開了“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級工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社會資源,以就業援助為重點,通過開展就業培訓、崗位援助、創業指導、維權服務、生活幫扶等措施,對1000萬名以上農民工實施援助。其中,計劃實現就業援助的人數達到500萬人以上,提供維權服務、生活幫扶的人數達到500萬人以上;同時,新發展農民工會員500萬人以上。 張鳴起說: “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是對農民工開展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如河南省總提出用100天時間對10萬農民工開展就業培訓。二是創業扶持。積極為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和小額貸款一條龍服務。三是就業崗位援助。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服務,通過招聘會等多種形式向農民工送崗位。如福建省總提出要舉辦100場公益現場職業介紹招聘會。四是維權幫扶。在農民工工資支付、社保費繳納與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幫扶。如四川省總要求全省各級工會在年內籌集幫扶資金約1.6億元用于幫扶農民工。 張鳴起說: 工會采取的這些應對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維護職工權益的措施,已經受到了廣大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的普遍歡迎和支持。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本次新聞發布會的有關問題回答在座各位的提問。 中國青年報記者 說: 謝謝主持人,我是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在網上有種觀點,認為現在經濟比較困難,最低工資標準應該可以取消。請問李守鎮部長,對此觀點工會是什么態度?謝謝。 李守鎮 說: 首先闡明一個觀點,工會是不贊成取消最低工資標準制度的。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要繼續調整收入分配的格局,要提高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我們認為,實行最低工資標準是維護普通勞動者利益的一個主要手段,也是勞動者在法定的勞動時間內從事正常勞動所得到的最低的工資標準。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普通勞動者最基本生活的保險繩。我們就以廣東省廣州市為例,廣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為860塊錢,一個勞動力,也就是一個工人,工作了一個月,得到860元的報酬,按照現在的水平來看,也就是一個最低的生活水平。當前我們的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困難,取消最低工資標準不是解決企業困難、度過難關的根本所在,根本上是要企業和員工同心同德、堅定信心。取消最低工資標準將影響到勞動者的基本生活,也會挫傷勞動者對企業的感情,不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提升戰勝困難的信心,所以我們不贊成。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該從長計議,應該集中精力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品種、調動職工積極性,不要總在職工的勞動報酬上打主意。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