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天然氣價格改革需注入民生元素
來源:重慶時報發(fā)布時間:2012-01-0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2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宣布在廣東、廣西試點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有專家分析稱,若全國推行現(xiàn)行價改定價機制,部分地區(qū),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天然氣價格將大幅提高,但相信政府推行前會采取補貼或階梯氣價等措施,保證居民正常生活平穩(wěn)。(12月28日《京華時報》)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靴子”終于落地了,“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將取代現(xiàn)行的“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這預(yù)示著,今后天然氣價格將更具市場化,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像消費汽油那樣,接受或高或低的價格。
利用價格杠桿,確實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但政府職能部門在定價機制實施過程中,則更應(yīng)兼顧公眾利益,而不能以理順價格機制之名,損害公眾利益。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天然氣價格很可能讓公眾多掏錢。正如專家所言,倘若在全國推行新辦法,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天然氣價格將大幅度漲價,二三線城市也會同步上漲。顯然,民生用品價格變革,某種程度儼然已成漲價符號。
而要想讓天然氣價格改革得到民眾支持,首先就要保障消費者對天然氣定價的話語權(quán)。在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在內(nèi)的能源價格調(diào)整中,擁有博弈能力,并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中發(fā)揮制約作用。與此同時,要防止一些不合理的成本開支,被分攤到天然氣定價機制中去。就目前而言,壟斷企業(yè)高福利、職務(wù)消費、揮霍浪費甚至貪污腐敗,會不會變成天然氣定價機制生成的價格成本,公眾心里依然沒底。
更為重要的是,定價機制中還要注入民生元素。所謂民生元素,是指在市場因素外,還需考慮民生成本,堅守和遵循“窮人經(jīng)濟學(xué)”的宗旨,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公共政策,尤其要對“窮人”家庭實施必要的補貼,以避免對底層民眾生活造成影響。
天然氣資源屬于全民,因此,它的定價機制改革,既要讓消費者積極參與,展開公開公正的博弈,又要嚴格控制天然氣企業(yè)的職能消費、福利,遏制企業(yè)高管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同時用公共財政資金補貼低收入群體,將天然氣價格改革真正注入民生元素,恐怕才能讓天然氣價改真正贏得民心。
【責(zé)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