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講義:第六章(1)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2-23 15:27:08
第六章 教育的組成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認識各育在人的成長中的獨特的價值。
2、認識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觀點和實踐的偏差,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
3、初步形成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觀點和實踐的偏差,深刻理解全面發展教育不僅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任務
教學時數:6課時
[我國的教育方針]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幾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
[思考與討論]各育與學科教學
德育=思品課,智育=語數課,體育=體育課 美育=美術、音樂課,勞動教育=勞動課
第一節 智育
一、智育的含義:
智育:提升教育對象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思考1]
知識水平,智力水平,智慧???一樣嗎?
1、知識:知識是對事物屬性與聯系的認識——是人類社會積累下來的經驗的總結。
2、智力:人的心理因素,表現為感知力、記憶力、
思維力、想象力等,思維力是核心。
3、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二、智育與知識教學
(一)知識分類
1、陳述性知識:記憶性知識——是什么?
2、程序性知識:操作性知識——怎么樣?
3、策略性知識:調控性知識——如何學?
1、陳述性知識,指個人關于世界的知識,“個人有意識地提敢線索,因而能直接陳述的知識”;
2、程序性知識,指用于具體情境的方法或一套步驟,“個人無意識地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活動形式間接控測出來的知識”;
3、策略性知識,指如何學習、記憶或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包括應用策略進行自我監控的方法。從知識分類的觀點看,策賂性知識也屬于程序性知識的范疇,其實質也是一套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則和程序,它控制著人的學習、記憶和思維活動。
[思考2]
1、對人的成就水平影響較大的是哪一種知識?
2、我們是否就不用學習“陳述性知識”?
[例如]地球的結構——鋪設海底隧道可能遇到什么
智育除了知識學習,還需要什么?
1、知識學習:
2、發展技能:
3、培養自主性和創造性
4、智育是在語文和數學課堂中完成的嗎?
小結:
1、知識及其分類,各種類別知識的價值
2、學校教育中,智育與各種的教育活動的關系
要點:智育不只是知識教育;智育不只是語文數學課的任務;智育是在兒童的學習和活動中逐漸發生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教育。(不能讓學生只做知識的倉庫,還要有生產能力。不過倉庫如果是空的,巧媳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思考3:作業]
1、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存在哪些對“智育”的理解誤區?
2、除了文化課外,藝術、體育課有“智育”的成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