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確定課堂教學目標的原則及注意事項 (一)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至少應分出兩個層面,一層是總目標,即課程目標;一層是具體目標,即課時目標。一切具體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應該考慮課程目標的要求,課時目標是由教師開發的。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未來、為了學生的一切,如果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存在,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沒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學目標就不能夠實現。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2.開放性原則 創新是現代教育的靈魂,開放性是必然的表現形式。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塑造學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一定要目中有“人”。當然,教師的“導”也不應忽視,即使是放羊也應把羊引到水草豐茂處,而不是貧瘠的黃土地,更不是把他們圍在水泥場里。“導”就是啟發、點燃。 3.多樣性原則 教學的終極目標一致,但由于教學內容不同、班級間的差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其實,就算是同一堂課教學目標也應是多樣的,同樣的班級在同一堂課中,不同的學生欲達到的教學目標也不應相同,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因人設標,分類推進,才是科學的原則。 4.漸進性原則 新課改設置的每門學科,都有明確的課程目標,但是這些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一堂課不能定太多的目標,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也有一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分類實施的過程,“高大全”式的課必會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則 每一位老師在上課前都要反復斟酌確定教學目標,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當他走進那充滿生氣和變數的課堂的時候,往往會發現有的既定目標是“閉門造車”。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是刻板的東西,應該適時調整,這種調整便應是靈動、機智的。 6.激勵性原則 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除了教師的引導,更離不開教師的及時點評和激勵。事實上,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自尊心的保護、自信心的激勵,只有遵循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手段,才能保證次目標和終極目標的實現。 (二)確立教學目標的注意事項 1.注意目標之間的縱向、橫向聯系 要弄清楚教學目標與上位目標的關系,以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說到底是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與它相對應的最上位的是國家制定的培養目標,而培養目標的具體化是課程標準,而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就是教學目標。即使是教學目標,也有不同的層級∶有學年(學期)目標,接著是單元(主題)目標,最后才是課時目標。由于上位目標決定下位目標,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清楚它的上位目標是什么,否則就無法把握下位目標的基本定位。同時學科之間,或者單元之間,又構成教學目標之間的橫向聯系。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既要使教學目標在縱向上相互銜接,又要在橫向上有機地配合,使教學目標產生整體效應。 2.科學合理地確定好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三維一體,不是三足鼎立。新課程提倡教學目標要體現三維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又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更要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切實做到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和諧地、全面地發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始終存在的,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側面。三維目標不是三塊,不是要在知識、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將一節課分成三大環節,分別完成三個目標。課程標準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對三維目標經常分開來講,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實踐層面必須是三位一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應當將他們設計為三個環節并分別操作。 3.要把握好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的關系 教學目標表述的是預期的學習結果,也可以說是預設的教學效益的底線,它不是教學結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學結果一定是預設的目標(也有可能改變)加上生成的目標。在課程與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考慮最多的是預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生成性的目標,盡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利用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實現非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必須注意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設計時關注的重點,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決定因素,是教學效果的最起碼要求,是教學效益中可評價的那一部分。如果這一底線都堅守不住,過于重視生成性的目標,教學就有可能走向“無目的”的誤區。 4.擬定彈性的教學目標 彈性有兩層意思∶一是區別對待。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制,定一個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要制定不同水平的彈性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都有收獲。班級教學始終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來展開。因此,應當確定教學目標的最低下線,并使目標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二是靈活變通。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過程,每個教師在課前都不能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反映和突發的種種“意外”。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遇到教師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對于這些教師應該及時調整目標,不要將教學目標視為固定不變的東西。例如,在課前準備了教學軟件而課上電腦出現故障或突然停電;課堂上學生對某個問題興趣盎然,爭論不休,不能按教學計劃往下進行,此時就需要靈活變通。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教師面試技巧之教學技能篇:教學方法的選擇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
·上海市教師資格認定體格檢查具體規定 |
·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相關輔導資料匯總 |
·教育學考試大綱匯總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九章 學習評價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八章 教學目標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七章 教學模式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六章 教學基本原理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五章 中學課程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四章 教師與學生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三章 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