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矛盾和教育需求的加劇,社會對于法律和教育兩個行業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法律和教育行業“科班”化的呼喚,實際上是學界對于社會要求的一種思考和回應。然而禁止的辦法顯然不是對癥下藥。 日前,四川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游永恒教授在一個講座上表示,教師是一門具有專業知識的職業,不僅要求教師學歷達標,還需要對所教學科的基礎、前沿有所了解,而非師范專業人士很多都只是靠背書本獲得的知識,缺乏系統的專門訓練。實現教師專業化須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建議禁止非師范生和社會人士通過自考獲取教師資格證。 游教授的觀點自然引起爭議:贊同者認為此舉有利于教育專業化,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素質、能力高低與是否是師范專業畢業沒有聯系,真才實學更重要。 應該說,目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夠,或者整體素質不盡人意,原因是多樣的,并不見得就是非師范這部分教師造成的———至少目前沒有權威的證據來證實。從就業權利角度來看,禁止非師范專業人士取得教師資格證顯然有悖就業公平。 教師需要系統的教育專門知識訓練,非師范生當教師之初的確可能面臨教學方式方法、如何把握學生心理等困難,但絕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比如上海,申請人在理論考試通過之后,還要到指定的中小學校參加一定時間的教學實習,通過相關考核后才能獲得上崗資格。很顯然,通過更加靈活的考試制度,是能夠解決非師范生專業化不足的問題的。 實際上,不光非師范生陷入能否獲得教師資格證的爭論,非法律專業的人士也遇到了能否報考司法考試的是非漩渦。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趙菊花就曾表示,為保證司法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司法考試應該重新規定考試資格,不該允許非法律專業人員報考———這些可以統稱為“科班”情結。 應該說,近年來愈來愈嚴峻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了非科班就業的比例,“科班”情結隨之而來。尤其像法律、教育這些專門知識較強的行業。然而,只要是知識,自然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和掌握,否則就成了不可知的神秘學問。假如法律、教育的“科班”要求成立的話,那么我們還可以開出一個長長的名單:非新聞專業的不能當記者;非營銷專業的不能做經理…… 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矛盾和教育需求的加劇,社會對于法律和教育兩個行業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法律和教育行業“科班”化的呼喚,實際上是學界對于社會要求的一種思考和回應。然而禁止的辦法顯然不是對癥下藥。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不認研究生校內成績 考生申請教師資格遇阻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
·上海市教師資格認定體格檢查具體規定 |
·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相關輔導資料匯總 |
·教育學考試大綱匯總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九章 學習評價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八章 教學目標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七章 教學模式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六章 教學基本原理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五章 中學課程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四章 教師與學生 |
·教育學考試大綱:第三章 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