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焦村的土地所剩無幾,村辦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相繼破產。從2000年起,北焦村就陸續有村民上訪,開始六七人,到現在已有幾百人集體上訪,累計上訪1000多人次。石家莊長安區南高營鎮西古城村,有關部門為搞土地開發,造成380畝耕地、菜地無法耕種,至今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已閑置了四年。村民上訪無效后,自發組織起來,在耕種地旁搭了間瓦房,日夜輪流看守,反對圈占。 《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土地實行征用。但大量營利性商業項目,都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強制征用土地,從而引發農民的群體性上訪和干群沖突。調查顯示,農村土地糾紛已經取代稅費爭議而成為目前農民維權的焦點,嚴重影響農村的社會穩定和發展。一家長期研究農村問題的學術機構收集到2004年來發生的130起農村群體性突發事件,其中87起因土地問題印發,造成數百農民受傷,3人死亡。專家認為,土地是農民生存保障,土地涉及巨額的經濟利益,這就決定了土地爭議具有對抗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某研究農村經濟問題的專家提出,農村城市化進程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全部解散,農民以獨立的家庭文字個體進入城市經商、打工,但前提是必須實現公平分配,另一種保留原有的農村社區組織,并對產權制度和組織形成進行徹底改造,以適應城市化的進程。 2004年10月底,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強調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審批權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下放土地審批權。該《決定》對農民最關注的征地補償作了新承諾;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達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當地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縣級以上政府應當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意味著各級政府要將土地出讓金部分轉移給被征地的農民。 部分媒體稱這個決定是“土地新政”,并給予較高評價。但部分上訪農民則有更高的期待。福建廈門市海滄區霞陽村的許說,村里的3000多畝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中央政府真正給農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政府要保障農民的經濟權利,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不要與農民爭利,更不能把農民的土地搶走給開發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讓農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有的專家,傾向于根據土地使用性質,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以保障農民得到應有的補償。這位專家還指出,目前存在兩級市場,政府對一級市場具有壟斷權,土地交易先由國家或集體收回,再進入二級市場交易轉,這導致轉讓利益分配嚴重不均。 3、以占江蘇不足4.7%的面積,承載了江蘇6.2%的人口,產出了占江蘇14.8%的經濟總量,以保護土地資源來保障發展,以保障經濟發展促進資源保護,成為寫在無錫大地上的辯證法,據統計,江蘇全省GDP每增一個百分點,用地量為2.4萬畝。2003年,無錫GDP實現1901.22億元,增幅達15.4%,而用地增加僅15.6萬畝,土地資源消耗量僅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無錫4787.6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山丘與水域占47.7%,人均耕地僅0.55畝,為江蘇地級市中最少的城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無錫對土地的需求量很大。無錫市政府用嚴格的制度保護耕地,耕地占一補一的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目標,每年以“市長令”形式下發土地復墾方法,全面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明確“誰開墾誰受益”。連續多年來,無錫每年都召開土地復墾流動現場會,極大激發了基層熱情。宜興原茗嶺鎮是人均糧田而且增加耕地3400多畝,這里實施的國家級“丘陵山區萬畝土地綜合開發整理項目”,被聯合國列為在我國的11個師范區之一。2001年至今,無錫關閉了沿太湖地區200多家礦山企業,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共新增耕地4.3萬畝,相當于10余個中心商務區。目前,正在建造28層高的農民公寓。據測算,原來農民散居時戶均占地超過0.5畝,住進戶公寓后戶均占地不足0.15畝。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葉金鳳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2) |
|
閱讀下一篇: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4)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