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專題作業參考答案作業(十)

來源:發布時間:2008-09-26 08:55:53

三、論述題

  4.論述用語言來控制兒童行為的優點。
  ⑴ 方便。不必呈現真實的事物,不必制造實際的事件,就能有效地控制兒童的行為。
  ⑵ 安全。對于有些真實的事物或實際的事件改用語言來控制,則可以避免傷害。
  ⑶ 傳遞。不但可以指著事物或事件來解釋一個詞,而且還能夠以另一個詞來解這一個詞。
  ⑷ 靈活。人的特殊性在于主要是按詞的意思來控制行為的,因此其反應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口音、語氣等物理線索的影響。
  5.論述處罰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
  懲罰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恰與強化提高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師們對此要有十分明確的認識。
  懲罰的局限性在于它無力互解行為的結構,因此懲罰無法消除不當行為。不明白懲罰的這個局限性,就容易濫用懲罰,而濫用懲罰不但于事無補,還會引發其他更糟糕的問題。
  有效使用懲罰的原理可以概括為:
  ⑴ 懲罰要有效,即懲罰不能違法。
  ⑵ 懲罰要有效,則懲罰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師實施不違法的懲罰時也要慎思明辨,不要僅僅為“出一口氣”而懲罰學生。
  ⑶ 懲罰有有效,則懲罰要符合心理學程序。于是要注意兩點:①當不當言行實際上干擾了集體活動的正常進行時,應當機立斷地實施懲罰,以立即壓制住不當行為的持續或蔓延;②懲罰之后要跟隨以強化,懲罰之后的強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在懲罰之后跟隨以強化,可以使學生從煩惱轉移到愉快來,從退縮轉移到進取來,從不知所措轉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為。
  6.論述兩種期望的轉化及教育含義。
  期望也是一種內部表征。期望分為對象-對象期望和行為-結局期望兩種。
  對象-對象期望是指認識了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后而形成的預料。
  行為-結局期望是指認識了自己的行為和結局的關系后而形成的預料。
  兩種期望可以轉化:一方面個體形成了特定的對象-對象,如果覺得自己可以操控其中一個對象,就會操控之,并一個對象會出現,這就轉化為行為-結局期望了。另一方面,行為-結局期望可以轉化為對象-對象期望,這就是把自己的行為放在“心里”“看”,放在頭腦里想,從而鞏固或提煉特定的關系,這反過來更有利于形成行為-結局期望。
  期望的教學含義:
  如果預料的關系屢試不爽,那么關于特定關系的期望就會轉化為“信念”,其中對象-對象信念開始成為兒童的一般世界觀的磚石,而行為-結局信念開始成為兒童的一般人生觀的磚石。學校的教育教學對兒童的期望之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⑴ 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幫助兒童形成對象-對象期望,進而在幫助兒童形成自然觀、宇宙觀和無神論世界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⑵ 道德和人文學科知識幫助兒童形成行為-結局期望,進而在幫助兒童形成符合我國教育理想的歷史觀、人生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欧美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sa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