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群進化:中醫社團意識的覺醒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在與學校的爭議中,學生們有著清醒的權利意識。在他們的爭取下,后來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的課程有所調整,生理、解剖、衛生、病理、西法診斷、西藥概要、國文、日文等西醫及其他課程均逐步開設,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對內如此,對外,學生會也以獨立的面貌出現。在1929年反對教育部不準中醫辦學,要將中醫學校改為傳習所的斗爭中,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學生會發表宣言反駁教育部說:“查中醫學校之學習資格,從前固未有規定,然此正屬教育部行政范圍,自可制定頒發,通令全國各中醫學校,明令執行。……今乃不將制度審定頒發,而遽謂其不能列入學校系統遂擯諸學制之外,何以昭示公道于社會,而平學子之心耶?”學生會甚至直接致電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蔣主席鈞鑒:此次教部通令將中醫學校改為傳習所,催殘國粹,揚西抑中,不平孰甚。懇請令行該部收回成命,以慰群情。”
近代中醫的結社辦刊,對內有利于交流與提高學術,以及集結力量應對西醫的挑戰;而對外,則意味著更經常以組織化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也越來越懂得遵循近代政治的渠道來爭取和維護行業的利益。這在1929年前后的維護中醫斗爭中,表現得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