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是否公布基尼系數無關技術
來源:重慶時報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國家統計局從2000年起一直在發布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但城鎮居民的基尼系數卻沒有發布。由于基尼系數與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密切相關,因此該數據備受關注。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昨天解釋說,由于高收入階層的真實收入信息難以獲取,導致依據目前城鎮住戶調查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偏低,所以這項數據沒有發布。(1月18日《京華時報》)
最近興起的基尼系數之爭,應該來自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其中有關2010年基尼系數的模糊表述,讓“城鎮基尼系數十年未發布”的質疑持續發酵。很多年前,業界一直有關于“是否需要發布基尼系數”的爭論,但歷經多年的公共訴求與經濟常識爭論,這個問題相信已無需爭議。現在,人們面對的真問題,更應該是,公共部門如何將這樣關系國計民生的數據,更準確快速地宣之于民,而不是對數據選擇性公布,或是經年累月地閉目塞聽。
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標準,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它也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數據。這個指數在0和1之間,國際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
我們通常說,基尼系數對一個國家的國計民生意義非常,就在于這個數據的基點就是“公平”。只有擁有了公平的社會財富分配土壤,整個社會才能優良有序地發展,民生才能在公平公正的財富分配中被反哺,社會結構也才更穩固。須知,對一個社會而言,能夠維持優良公共秩序的,不是社會整體的豐裕財富,也不是國家公器的強力維持,而是公平與正義。在社會財富分配領域上,只有體現出公平,才能將人們從相對剝奪感中解脫出來,讓更多的人公平地享有財富,才是一個穩定的橄欖型社會得以立錐的根本。
對國民而言,收入分配是否公正,是否從與別人的衣食住行差距中,生出了相對剝奪感,當然也可以直觀感受。但個人因感受的不同,對收入分配差距的認識必然不同,這個時候,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讓人們能夠對差距問題有一個準確的感知、真實的感受,政府公共部門也能夠圍繞這個標準,響應民意訴求,制定相關的政策,從而更大程度地緩解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與矛盾,一個更穩定有序的社會才能有所期待。
從這個意義來說,公共部門能否及時、準確地發布基尼系數,就不僅關乎民眾的知情權,更關乎國計民生與公平公正,只有建立在基尼系數基礎上的政策調整,才能加強社會保障的有效性與及時性,并通過政策惠及,最大程度地增強低收入人群的抗擊打能力。這個時候,諸如“高收入階層的真實收入信息難以獲取”之類的統計技術問題,就實在不該是不發布城鎮基尼系數的原因,因為這本來就該是統計部門通過專業技能解決的問題,而公布真實的數據只是其基本責任。否則,就讓人懷疑他們向民眾開誠布公的誠意。
公眾相對剝奪感、收入差距產生的危機感,不是發布一兩個數據就能造成的,當現實生存壓力投射于內心,卻無法通過公共政策找到紓解之道,不能獲取更真實有效的信息,恐怕才是產生問題的根源。對公共部門而言,承認客觀存在,尊重民眾訴求,以專業技能解決技術問題,積極探尋解決之道,而不是一拖經年,才是正確的做法。否則,不過是在建造公平烏托邦。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