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心理學(A類)考點簡編:第七章不同各類型的學習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1-12 15:59:29
第三節 解決問題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問題的出現是必然的,而利用已有知識和認知結構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1. 解決問題的歷程:發現問題—發現矛盾,找到差距。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條件與結論間的關聯,將我們的思路引向問題解決的方向。提出假設,在分析的基礎,提出若干預案。檢驗假設,將預案的可行性付諸實施,并將結論反饋回去檢驗的過程。——這四個階段不是直線型,而是反復、波折型前進的。
2. 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心理因素:A已有的知識經驗。B.能否正確選擇、組合有關概念、原理和原則以及技巧。C.獲得適當的言語指導,包含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指導。D.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結構、思維活動模式和水平以及記憶能力等素養的個性差異。
3. 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A.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B.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難度適合。C.為學生解決問題盡量創設必要的情境。D.提供適當的時間、空間和模式上的自由。E.鼓勵學生自我檢驗答案,給學生提供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
二.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雙基與邏輯思維的關系是相互糾纏的,而創造性邏輯思維是邏輯思維中最高級的形式。
1. 教學內容與過程的有邏輯性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提。欲使人昭昭,先得自身明白。
2. 學生本身的思維積極性是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內在條件)。
3. 創設一定的適合的情境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
4. 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邏輯思維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程序條件。
5. 指導和幫助學生發現和克服思維障礙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外在條件。
6. 加強語言表達訓練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表達條件。
在此基礎上,繼續培養創造性的邏輯思維能力就還需要知道下面的內容:
我們在談創造性邏輯思維能力的時候應該首先明白這個概念的界定:能夠創造出新的思想的思維能力就叫創造性邏輯思維能力。而這個新可以是全新,也可以在舊的思想的框架基礎上的突破和更新,也可以在舊框架內的彌補新的肢項。
創造性思維應該具有的特征:發散性,就是敢于變通、敢于獨創、思維敏捷而流暢。同時思維還具有凝聚性,可以把自己的思維能力凝聚成一個錐子,刺開問題表面厚重的疑云。
而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學生同樣具有如下的特點:獨立性較強、智力較高、喜歡新奇與復雜的問題和情境,表達具有幽默感。
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邏輯思維能力上,一般認為應該這樣做:
1. 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他們的結論。不搞一言堂和所謂的標準化模式答案。
2. 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各種技巧,培養他們組合各種技巧的能力。
3. 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有創造性的個性。
4. 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承認其思維結果的價值,能容許學生的價值與教師的存在分歧。即使是對于學生的思維有錯誤的也要先肯定其價值,然后予以指導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