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心理學(A類)考點簡編:第七章不同各類型的學習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1-12 15:59:29
第二節 技能的形成
一. 什么是技能?
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的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是實現某種目的受某種職能制約的動作或智力活動系統。技能的掌握和鞏固是對下一步學習的必要條件,也是加深現有知識理解、將抽象的概念、原則形象化、感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發展、成為人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 技能的種類:動作技能—以外部動作為主或占主導地位的技能;智力技能—以抽象思維為主導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主要以語言和符號等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這兩種技能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截然將其劃分開來。
三. 影響技能形成的因素:起點行為—也就是在掌握該技能前的基礎,包括基礎技能、語言表達、心理狀況等。學習技能的動機。技能的性質。教師示范和說明的狀況。與實踐結合的程度。強化的狀況。
四. 動作技能的形成與培養:
其形成大體要分三個階段:認知與定向階段。特點:慢、呆板、不穩定、不協調,缺乏連續性。初步掌握完整動作階段。特點:克服上面的缺點,但是還不夠自動化,連貫性和協調性依然不夠充分。最后一個階段是動作協調與完善階段。以上三個階段不是絕對和可以截然分開的。往往是相互滲透、緊密聯系的。也不是一味地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轉化沒有可逆,在其間也可以逆轉的,也可以跳躍的。
動作技能的形成特征:在活動的結構方面是先局部后整體的。在活動的速度與品質方面,是速度、準確、協調、穩定、靈活等幾方面不斷加強。在活動的調節方面,有意識的控制見此讓位給自動的過程,以至于多余的感官的退出。
其培養就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依據技能的種類、難度系數選擇不同的聯系方法和訓練模式。有效地利用觀察、表象等來培養技能。充分利用練習中的反饋和強化作用。
五. 智力技能的形成與培養
(一) 智力活動的階段
活動的定向階段—物質活動與物質化活動階段—有聲的外部語言階段—無聲的外部語言階段—內部語言階段
(二) 智力技能形成的標志
其一是智力活動的各環節逐漸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二是思維活動具有敏捷性。其三是內部語言的進行需要意志的努力較少。
(三) 智力技能的培養
1, 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2, 掌握解答各類課題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
3, 使智力技能的應用有廣泛的機會,培養學生技能遷移的能力。
六. 練習過程的規律
技能的形成靠練習,而練習是有規律可以遵循的。練習的進展是起伏的曲線,而不是直線。這點很重要。
1. 練習曲線的一般趨勢:
練習成績逐步提高,呈現出三種態勢: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速度沒有明顯的區別,比較一致。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第一,技能本身的難度系數。難度小的先快后慢,反之則反之,系數中等的就區別較少。第二,舊技能對新技能的遷移影響。第三是學生在練習期內的情緒、興趣、態度和主觀努力前后變化。
高原現象:在技能形成的中期,會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這就是練習曲線上的所謂高原現象。產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知識與方法的障礙。第二是思維的障礙。第三是情緒與身體上的障礙。——注意,高原現象不是必然會出現的普遍性的現象。假如無上述的原因,高原現象就不會出現了。
練習成績的起伏現象:時高時低,不穩定。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是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第一客觀條件的變化,包括環境、工具、材料和教學方法等。第二是練習者的主觀的變化。
2. 練習曲線的個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