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把校車平安大道延伸到農村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2-01-0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接二連三的校車事故刺痛著人們的神經,政府的雷厲風行也有目共睹。先是在本月11日出臺了《校車安全條例(草案)》;4天后,公安部又宣布要“以最高的路權為校車提供保障服務,以最嚴的措施查處校車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表達了全力為孩子們建設一條“平安大道”的決心。
“平安大道”的藍圖讓人心動。但是,細究起來,最高路權、最嚴措施,在城市落實比較容易,如果放眼幅員廣闊的農村,這兩“最”則似乎有些空洞——鄉村本沒有公交車道,因此也不存在公交優先權;而在漫長且路況復雜的農村沿線設警查處,難度也比較大。
不可回避的事實是,校車事故多發于農村或小城鎮,如近期分別發生于甘肅正寧和江蘇豐縣的校車事故,均是如此。因此,正視農村現實問題,把方案落實到細處,平安大道才可能從城市延伸到鄉村。
這些年大規模的撤點并校后,許多農村學校對校車幾乎是剛性需求。在最近的豐縣事故中,部分孩子距離學校10多里,在冰冷的冬天,靠家長每天接送是不現實的。
因此,校車系統建設本應該與撤點并校同步進行,政府以往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好。不能把校車建設推諉于學校自身,即便少數有配套校車的學校也承受不起。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經費使用可謂捉襟見肘,筆者曾經做過教育方面調研,對此深有體會。《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已經關注到了農村校車的建設,相信會有可行方案。但是,只要政府補貼不到位,試圖把部分資金困難轉嫁給學;蚣议L,一旦收費超出農村消費水平,“黑車”勢必會卷土重來。
平安大道的建設,還有“路”和“人”的問題。村村通工程需要加大力度,而國人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想必大家皆有體會。這二者都非朝夕可以改善。因此,農村平安大道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未可樂觀。只有正視車、路、人的問題,持之以恒地宣傳,一點一滴地改進,讓校車的特權不僅體現在路權上,也銘刻在所有人心上,鄉村平安大道才會真正平安。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