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講義:第三章(2)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2-23 15:09:47
第二節 兒童發展與教育
一、兒童發展的內涵
(一)兒童的發展是以個體的生物遺傳素質為基礎的
遺傳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可能性,不確定會轉化為兒童發展的現實。因為兒童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外界條件。
遺傳素質轉變為發展現實的過程,并不完全取決于外在影響性質,遺傳素質本身有生物特點的自身演變規律。
(二)兒童的發展蘊涵在兒童主體的活動之中
兒童發展是作為一個生物體和社會個體的兒童自我調節機制的活動結果。兒童的主體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源泉。主體活動,是兒童依據自身條節的能力水平,對與自己有關系,也有意義的內外刺激進行反應的過程。
把外在刺激與自己原有反應結構之間建立聯系,是兒童活動的實質,避免把兒童所參與的外在于兒童的客觀活動過程,看作是兒童發展的根源。
(三)實現發展是兒童的權利
聯合國大會《兒童權利公約》:發展的權利問題及其保障措施
《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最優先地重視兒童的權利、兒童的生存以及兒童的保護和發展。“”為所有兒童,不論他們的背景和性別,提供教育機會;使兒童作好準備以參加生產性就業和終身學習機會。
(四)把握兒童發展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
1、兒童的發展不是簡單的“變化:發展——簡單到負責,低級到高級的序列演變過程。
2、兒童的發展是其生理成熟與生活的社會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生理成熟的過程。
3、兒童的發展也不等于兒童的學習和接受教育的過程:兒童的發展是一個量變到質變不斷轉化、互為基礎的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知識的積累,更是兒童個體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和個性心理特征的變化過程。
二、兒童發展的特點與教育
(一)順序性
兒童發展的過程,無論生理還是心理發展都表現出一種穩定的秩序。
順序:簡單——復雜,低級——高級
思維: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教學要循序漸進
(二)不平衡性
兒童身心發展速度不是勻速的:不同年齡階段,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顯差異的;
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發展不完全協調統一: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抓住發展的關鍵時期實施教育,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階段性
在兒童發展的連續的過程中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表現出某些穩定的、共同的典型特點。(也稱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征)
——教育要有促進作用,把握發展的潛能“最近發展區”, 提出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