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講義:第二章(2)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2-23 14:59:42
第二節 學校文化
一、什么是學校文化
學校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的一種社會組織,學校活動是整個社會在文化活動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種文化活動,學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會組織所不可比擬的。
(一)學校文化的含義
學校文化是指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對外具有個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如教育和管理觀念、歷史傳統、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風俗習慣、教育環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體現出來的學校校風和學校精神。
(二)學校文化的構成
1、從學校文化的形成看,學校文化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的特定要求及社會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設計和有意安排的文化,即為了使學生順利地完成社會化過程,學校和教師必須對進入學校領域的各種復雜的社會文化因素,進行精心取舍、組織,建立適宜的文化環境,這是學校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自覺性)
二是年輕一代的文化,主要是來自學生團體中的各種習慣、風俗、民約、傳統、時尚、規范、語匯、價值觀念等,這種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成人文化的一種反映,但其內容與成人有別,是區別于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亞文化。 (自發性)
2、從學校文化形式上看,可以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三類。
第一、學校精神文化包括學生文化和教師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際關系為基礎構成的文化形態。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他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是形成學校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師的知識背景、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的師生關系處理等。
第二、學校物質文化是指學校物質環境所構成的一種文化。
比如學校所處的物質環境,如校園面積、校園布局、學校建筑、教學設備、圖書館等等,都會構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
第三、學校制度文化是指學校中的規范所構成的一種文化。
學校中的傳統、儀式和規章,一般統稱為學校制度文化。學校制度是學校組織對組織內部各類成員的一種行為規范規定,不同的出發點,會有不同的規定,從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比如西方國家的中小學在行為規定上比較強調放縱,認為自由的環境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而東方國家中小學則比較強調管束,認為嚴格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學校傳統是一所學校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影響所有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定勢。學校傳統的形成受學生文化的影響較大,一般不是通過強制性的要求實現的。
學校儀式是學校的某種固定化的活動程序和形式。表現在學業方面有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表現在體育運動方面有運動會、體育比賽的各種儀式;其他還有升旗儀式、周會、校訓、校歌等。學校儀式一般是在學校的要求下產生,受教師文化的影響較大,具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的工具。
學校規章是學校中的一種制度化了的行為規范。如學生守則、教學規范、學校工作常規等。學校規章的制定者一般是辦學者或教師,代表他們的意愿和辦學理念。規范的對象不僅包括學生,也包括學校的教職員工。
二、學校文化的影響(價值)
學校制度文化對學校中每一個成員,包括學生和教師、管理人員都會有一定的規范和制約作用。獨特的學校制度會對學生人格的養成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學校物質文化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念的培養,以及創造性、主體性的養成等,都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