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公考熱點:“低碳經濟”的中國化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例文」
然而,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下,“低碳經濟”的推行與發展還面臨著困難。
五、文章主體
對一般的熱點問題,我們都是從現象-原因-對策的思路來構建文章,由我國現在的能源狀況入手找到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將面臨的問題,一般可以從所講話題自身的情況(例文中對應“首先”一段,即現階段我國的能源環境),法律法規層面,制度體制層面,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層面(例文中對應“最后”一段),以及相關的技術、資金、后勤保障層面(例文中對應“其次”一段)來分析原因。
申論著重考察的是考生是否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的能力,由現象分析出原因可以體現出其中的提出問題、綜合分析的能力,那么接下來就要針對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即對策部分。對策部分即可以以萬能八條提供的思維方向為線索,針對具體的特定事實(例文中為低碳經濟)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具體措施,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方案必須是具體化的、可實施的,類似于一則通知,有具體的執行方案,而不要提出太過宏觀的政策和精神。
「例文」
首先,我國是一個“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煤炭是我國能源最主要的來源,也就是說客觀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我國是一個“高碳”的國家。在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能源需求越來越大,“高碳”的產業形式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所必須的途徑,發展“低碳經濟”恰好與之相悖。兩者的矛盾如果處理不好,犧牲高增長的經濟,或者犧牲生態環境,都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其次,“低碳經濟”是與開發利用新型多樣的能源形式,提高現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而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像英美等國那樣投入巨大的資金來開發推行高新技術,如此的成本是我們現在負擔不起的,“低碳經濟”在我國的具體環境下,應該有新的內涵。
最后,我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剛剛進入小康,人民群眾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還不甚了解,“低碳經濟”在我國能有多大的市場,還需要謹慎的調查研究。如果沒有市場,那么無論如何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終歸會失敗。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