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城市發展5大方向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1-11-30

  10月29日,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在國際城市論壇2010年年會上發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2006-2010中國城市價值報告》。報告對“十一五”期間中國城市價值進行了系統研究,對“十一五”中國城市價值新變化和“十二五”城市發展新方向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在各地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精心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重要時刻,《報告》的研究成果對梳理總結“十一五”中國城市發展經驗、前瞻把握“十二五”中國城市發展新方向、探索未來中國城市發展之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項針對“十一五”中國城市價值的調查評估
  城市價值鏈理論是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IUD)于2002年在國內首次提出的。城市價值鏈理論確定了城市價值的基本內涵,把檢驗城市價值定位在生活質量、品牌價值、綜合競爭力三個維度上,從一切“為人的發展”理念出發,揭示出“生活質量是檢驗城市價值的惟一標準”的全新導向。
  基于城市價值鏈理論,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IUD)近期對“十一五”中國城市價值進行了一項綜合調查研究。該項調查研究以全國286個地級以上城市(因數據來源問題未包括西藏拉薩市)為評價對象,數據資料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住建部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及各城市公開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評價結果發現,中國城市化進入加速發展期,城市價值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中國城市發展也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制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大城市病”日益蔓延等諸多挑戰。“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率將突破50%,加快城鎮化進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動力。城市將向著增長方式集約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方向發展。
  東部沿海地區率先開放發展,城市價值水平居于領先地位
  此次研究描述了目前中國城市“十一五”發展的基本狀況,并排定中國城市價值排行榜。從城市價值排名趨勢來看,前十位城市均位于我國東部沿海三大經濟圈。城市價值指數綜合得分在前50位的城市按照地區統計,東部和西部城市分別占62%和19%。由此看出,東部沿海地區率先開放發展,呈現出了現代化的繁榮,城市價值水平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排名居于后十位的城市全部位于我國西部地區,在城市價值指數綜合得分前50位城市中,中部和東北部城市分別只占13%和6%。可見,中西部地區仍然相對落后。
  消費能力、信息化水平和公共設施完善度成為影響中國城市價值的三大因素
  本次研究還對城市價值指標的影響因素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消費能力、信息化水平和公共設施完善程度成為了影響中國城市價值的三大主要因素。
  分析結果顯示,經濟總量與城市價值相關度不大,城市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體現城市價值。經濟發展水平高并不等于城市價值高,單一的經濟指標特別是GDP 指標并不能作為衡量城市價值的最佳指標。“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城市化加速成長期,城市具備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但轉變城市發展模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才是城市價值提升的關鍵因素。
  城市信息化水平與城市價值關聯度較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從側面反映了城市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體現了一個城市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城市價值形成的重要因素。
  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決定了城市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是與城市價值相關度較高的一個方面。城市公共設施的完備在顯示著城市實力的同時,也體現了市民的生活品質。某種意義上說城市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夠創造更高的城市價值,促進城市發展。
  “宜商”成為排名前十位城市的共同優勢;“教育保障”是排名前十位城市的普遍問題
  位列“十一五”中國城市價值排行榜前十位的城市分別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廈門、南京、珠海、無錫和青島。
  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前十位城市的共同優勢。在城市價值評估系統中,“宜商”這一指標代表著對城市投資環境的考量,同時也反映了政府公共治理能力、服務水平等整體環境情況。“十一五”期間,中國城市,尤其是領先城市在政府轉型方面以及創建良好投資環境方面做出了較大努力,并收獲了一定成效,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標桿。
  教育投入相對薄弱是排名前十位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在城市價值評估系統中,教育投入是生活質量評價子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微觀層面來講,教育是個體獲取社會資源和改善生活質量狀況的有效途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決定了其生存質量及生活質量的高低。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是未來“十二五”中國城市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人口、資源和環境約束使北京發展面臨挑戰
  北京位居我國城市價值排行榜第三位。城市品牌是北京市城市價值的優勢所在。充分表明北京的城市形象良好,軟實力優勢明顯。北京市綜合競爭力指數在全國位居第三位。“十一五”期間,北京經濟發展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城市競爭力優勢明顯。
  北京市生活質量指數接近前十名城市的平均水平,與我國前十名城市相比不具有優勢,是北京市城市價值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城市潛力和宜居指數兩個指標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北京市人口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十分嚴峻。積極構建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三型”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入手緩解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是北京破解發展困境的根本所在。
  五大方向預示“十二五”中國城市新價值
  本次研究從“十一五”時期中國城市的價值判斷看未來城市的發展走向,認為五大趨勢預示中國城市新價值:
  一是城市化將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最基本的推動力量。 “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城市化率將突破50%,這意味著中國的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大城市化和大都市圈的拉動作用逐步強化,以上海、北京、香港為龍頭,加速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都市圈的崛起和繁榮的趨勢不會改變,沿海地區依然處于中國城市化的領先地位。大城市化成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支撐。
  二是生活質量是城市內涵式發展和包容性增長的核心。不斷提高人的生活品質,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成為現代城市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標志。堅持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人,將成為現代城市包容性增長的價值導向。
  三是文化軟實力成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不外乎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現實優勢,二是未來潛能。文化則是未來潛能的源泉。如何讓一個城市,特別是讓城市領導者能夠像抓經濟、抓穩定那樣,投入足夠的精力、物力和財力抓文化,并且像抓經濟、抓穩定一樣抓出效益來,抓出政績來,這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和破解的課題。
  四是有效化解“大城市病”是未來中國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大城市病”是大城市化的必然產物。中國城市正處于城市加速發展期、城市價值提升期、城鄉二元結構轉型期的關鍵點上,這個關鍵點預示著中國城市正在進入“大城市病”的多發期和爆發期。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有效預防潛在風險,是“十二五”城市發展的迫切任務。
  五是構建以社會公平正義為核心的現代社會治理模式是城市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關鍵。這種創新的基本導向是:一是從“善政”到“善治”的轉變,就是從一個好的政府轉變為一個好的治理模式;二是從“發展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就是把政府的主要精力和主要工作放在保障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去;三是從“大政府”到“大社會”的轉變,就是依法限制政府的權力,不斷擴大公眾的參與。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資料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va亚洲va欧美va久久 | 永久国产盗摄一区二区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中国少妇zozo变态 |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