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學習可以分成三個不同層次:(1)習慣化(2)經典或工具性條件反射(" />
8、布魯納的兒童智力發展階段論:P126 有三種表征系統:動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號表征。(名詞) 9、認知發展是幼兒學習的基礎:P127 10、學習動機的種類:P129(出題傾向) (1)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 內部動機——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發生興趣而產生的學習動機 外部動機——是在學習活動以外的、由外部的誘因而激發出來的動機 (2)輔助性動機與主導性動機 輔助動機——其他動機處于從屬地位,只起輔助作用,這類動機稱為輔助動機。 主導動機——在一段時間內或一種活動中,總有一些或一種動機處于支配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這種動機稱之為主導性動機。 11、幼兒學習動機的發展:P131 。1)外部動機起主導作用,內部動機逐漸發展 。2)動機主從關系開始形成。 12、幼兒學習動機的培養:P132 。1)獎勵和恰如其分的評價以強化內部學習動機。 。2)及時反饋以加強幼兒的成功感。 (3)適時地揭露事物的本質,激發幼兒的求知欲。 。4)讓幼兒體驗到創造的快樂,誘發幼兒學習的需要。 13、遷移與幼兒學習:P135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分類:(1)正遷移、負遷移與零遷移(按性質分) (2)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3)順遷移與逆向遷移(按時間分) 。4)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按內容分) 影響因素:(1)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名詞) 14、知識系統化與幼兒學習遷移:P137 馮中良教授認為:若從遷移實質來看,它是新舊經驗的整合。 整合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實現:同化、順應與重組。 對于幼兒而言,要使其對所學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產生遷移,關鍵是讓幼兒盡量做到知識的系統化。 知識的系統化——向學前兒童傳授關于現實事物和現象的知識時,引導幼兒理解知識的簡單聯系和規律性,這種知識體系應是最基礎的,是在感性的實物活動過程中認識某種現象的各種聯系,它不同于學校兒童的知識體系。 問題解決——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識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心理活動階段,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活動過程。其思維過程包括四個互相聯系的階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 15、為遷移而教:P140 。1)交給幼兒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勵幼兒概括活動經驗。 。2)使幼兒在問題清凈中找到學習情景和真實生活問題中的共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