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國外有媒體指出,中國的小孩越來越不會玩了。他們發現,中國的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著干干凈凈,不允許他們做那些可能會使衣服弄臟的游戲。同時,中國很多的年輕父母覺得游戲對于孩子的成長意義不大,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畫畫、英語、鋼琴等。 請結合游戲對成長的作用分析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兒童的活動,除了日常生活活動外,主要有游戲、學習和勞動三種基本形式。幼兒期的主要活動是游戲。 1.游戲是滿足兒童需要的一種基本的活動方式 到了幼兒期,由于動作和語言的發展,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獨立性的增強,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產生了渴望參加成人的某些社會實踐活動的強烈愿望。但是幼兒年齡小,由于受到知識、經驗、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樣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也就是說,幼兒渴望參加成人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同從事這些活動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之間發生了矛盾,而游戲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的活動方式。 2.游戲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強有力工具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是促進其認知發展的強有力的工具。 游戲中蘊涵著大量的學習。例如,兒童在搭積木、玩沙等建筑游戲中,能夠認識各種建筑材料、各種物體的性質和特點,獲得初步的物理經驗,認識到只有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樓房”才能站穩。 游戲時,兒童的各種感官都要參加,從而促進了感知能力的發展。 游戲所表現的往往是幼兒經歷過的事情,為了正確、確切地表現某些事物,幼兒必須有意識地回憶以往的知識經驗。特別是在規則游戲中,幼兒必須有意識地去記住某些游戲規則,這就促進了有意記憶和有意注意的發展。 游戲并非是以往經驗的簡單再現,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再創造過程。幼兒在共同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情節、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動中,總是在積極思考,不斷解決問題,這樣,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游戲以想象為前提,同時又不斷增進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著創造想象的方向發展。 3.游戲有助于兒童去自我中心 幼兒在游戲中總是以角色自居,力圖像扮演的人物那樣行動,要做到這一點,幼兒必須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為。因此,在游戲中幼兒逐漸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有利于兒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戲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較容易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鍛煉了幼兒的意志。馬努依連科的實驗發現:幼兒在游戲條件下(哨兵站崗)堅持站立不動的時間,遠遠超過僅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時間。 游戲是一種不帶任何強制性的活動,但并不意味著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隨心所欲,他們的行為必須受游戲規則的約束。這種約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種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因此,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制力和自覺紀律。 因此,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幼兒心理學考試案例分析考題二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幼兒心理學考試案例分析考題一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匯總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九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七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八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六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五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四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三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二章 |
·2011年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