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0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題命題點是科學發展觀的文化層面,切合江西沖刺班復習的主要方向,在立意上應突出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下文中公務員考試申論輔導專家陳嘉曦老師提供了此次江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范文,以供廣大考生查閱。 (一)請根據給定資料,對紅色旅游概念中“紅色”的內涵進行闡釋。(15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答案: 紅色旅游概念中“紅色”是指在革命老區和革命紀念地,在原有革命傳統教育上有所創新,通過現代旅游的形式發揮出革命老區和革命紀念地在革命傳統教育之外更多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功效,使我們又進一步重溫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的革命史、奮斗史、創業史。把紅色旅游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寓教于游、以游促教。(145字) (二)請結合給定資料分析概括江西發展紅色旅游的優勢。(20分) 要求:準確、全面。不超過300字。 答案: 一、江西是一個紅色旅游資源大省,有很多戰斗遺址和多處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二、是中國紅色旅游興起的策源地。在全國率先創造紅色旅游品牌并推向市場。 三、簽署了《七省市共同發展紅色旅游的鄭州宣言》,擎起了中國紅色旅游的大旗。 四、開展了“紅色之旅萬里行”宣傳活動,宣傳造勢,為發展老區的經濟打開新的突破口。 五、率先制定了《紅色旅游發展綱要》,以指導和規范,努力使紅色旅游成為江西旅游新的亮點和增長點。 六、組建了紅色旅行社總社,對全省紅色旅游線路進行深度涉及,統一包裝,推出精品線路。 七、紅色旅游景區初具規模,接待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較強的接待能力。 八、舉辦紅博會,促進了江西紅色旅游的快速發展。(298字) (三)針對江西紅色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參考給定資料,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或對策。(25分) 答案: 問題1:一些紅色旅游地在經營上還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展示的內容雷同,形式單調,旅游者在瀏覽此類景點時均以參觀為主,缺乏參與。 對策:防止紅色旅游景區基本上模仿當年的建筑,體現各景區之間的風格差異,變單調的革命歷史遺跡觀光活動為互動參與。 問題2:紅色旅游從業人數不斷增加,但整體素質偏低,管理不到位,對從業人員培訓意識不強,對人員招聘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當前紅色旅游從業人員素質不一,良莠不齊,有些導游員和解說員的解說詞不能充分反映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對策: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實行職業準入制度。統一規范解說詞,要有針對性,有文化內涵。 問題3:旅游部門有開發景點的積極性,但出于對文物資源保護的考慮,文化部門卻不愿放手讓旅游部門來開發。紅色旅游景區往往有旅游、文物、民政策等多個管理部門,條塊分割嚴重,資源整合困難,管理秩序混亂,旅游部門景點開發的行業職能不能有效體現。 對策:理清各部門職能職責,實現規范有序管理,必要時刻成立專門部門,特事特管。 問題4:盡管政府設立了紅色旅游專項基金,一些景點也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撥款,但由于資金管理不力,一些景色的改擴建工程往往受資金數量,使用方式和資金到位時同等方面的限制管理淺。 對策:在資金審批和使用上加強監管監督,規范資金的有效使用,可以適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建設。 問題5:紅色旅游資源被搶注的現象很嚴重。與紅色旅游有關的一些詞語,如“井岡山”、“八一”、“第一槍”、“紅都瑞金”、“英雄城”等等,以及與這些詞語相對應的漢語和英語被大量搶注。 對策:政府應有創新管理意識,加強域名資源的相關培訓,防止更多的資源被惡意搶注,同時對以被搶注域名可合理溝通贖回,以幫助當地紅色旅游產業發展。 (四)結合給定資料,以“紅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經濟工程”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字) 要求:中心明確、語文通達、條理清楚。事實與觀點緊密結合。字數為1000-1200字。 分析:紅色旅游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經濟的增長點、政治的創新點,不是鼓勵的建設,而應該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最終可落到科學發展觀。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預測卷一及答案(下) |
|
閱讀下一篇:江西:201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評析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