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是指我國現在面臨著的一些關系到全局的,引起民眾普遍關注的與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重大問題。專家提醒:由于一般熱點問題集中表現為突發問題。政府在此類事件的處理中起主要作用,若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成公共事件。因此,此類題目經常成為申論的出題點。2007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關于網絡募捐的問題。2009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關于群體性事件問題均屬于此類題目 背景材料: (一)最近一段時期的網絡輿論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跨省追捕王帥案”、“羅彩霞被頂包案”、“巴東官員被殺案”、“富家子飆車案”……相關事件一披露,便引發了網絡的強烈關注,其中不少事件經由網民的壓力得到了較為妥善的解決,或是取得了原本不太可能有的進展。 (二)近年來,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接連發生,引發了很多基層干部的思考。很多基層干部常說:網民總是喜歡關注干部的錯,總是喜歡把個別干部的錯在網上擴大化,總是“曝干部丑不曝干部美。一個干部出現問題后,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網民一起通過“人肉搜索”,合力給出事的干部畫上一幅非常丑陋的“畫像”。一位應城市民向市長信箱反映問題,卻得到“我辦沒時間跟你閑扯,你有意見到創建辦來面淡(談)。”的回復,遭到網民潮水般的抨擊。(《新京報》8月22日) (三)從7月21日至8月2日,湖北的熊忠俊在互聯網上針對杭州“5·7”交通肇事案發布了《荒唐,受審的飆車案主犯“胡斌”竟是替身》等9篇文章,捏造肇事案出庭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謠言并不斷發表各種所謂的“證據”,持續不斷地炒作“替身”謠言。其間,負責審判“5·7”交通肇事案的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和負責監督法律實施的檢察機關先后通過媒體澄清事實,但熊忠俊繼續在網上散布“替身”謠言,污蔑司法機關和媒體作假包庇。 鄂州市公安機關查明的事實及獲取的證據均表明,熊忠俊利用互聯網捏造、散布“胡斌替身”謠言,引發網民猜疑,誤導公眾輿論,擾亂公共秩序,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對上述違法行為,熊忠俊供認不諱。鄂州市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之規定,于2009年8月21日對熊忠俊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處罰。 作答要求: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提出對策。 要求:概括全面、對策具體可行。字數不少于600字。 專家解析:材料一主要講述了近段時間網絡關注熱點以及網絡監督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事件得以妥善解決。材料二主要講述了部分官員對網民“暴丑”的行為表示不滿。材料三主要講述了網絡輿情的負面作用:信用危機 做這類概括問題的題目時,要先找出闡述問題的段落,對每段的意思進行概括,然后總結歸納,上升到一定高度進行作答。 作答參考: 由材料我們可以看出,網絡監管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在輿論監督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又在可信性方面存在著問題: 首先,網絡提供的溝通渠道狹窄。部分官員無法正確看待網民對他們的“暴丑”行為。 再次,網絡秩序不規范,網絡的匿名性和隱蔽性使得網絡帖子良莠不齊,有影響力“假貼”不僅使網絡的公信度和可信度大打折扣,而且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事實證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網民人數的增多,網絡日漸成為人民實施監督權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網絡監督應該在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加以完善。 1、政府官員應對網絡言論給予充分重視。對在網上引起熱議的問題,首先要第一時間給予積極的回應,并標明政府對事件本身的態度。再次對事件的處理過程,包括調查取證、相關責任人責任的追究等要給以充分的公開,并在這一過程中廣泛爭取群眾意見。 2、拓寬輿論監督渠道,落實好相關責任問責制。廣開言路,借鑒網絡“人人擁有發言權”的優勢,在干部親自調研或者信訪辦日常工作中,讓民眾暢所欲言。健全信息反饋機制,把“市長熱線”“市長信箱”等的作用落到實處,耐心聽取群眾意見,對于群眾反應的重大問題依據其性質,落實具體的處理機構。并對處理結果實行問責制。 3、加強對網絡輿情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做好對網絡的引導和監管。政府各部門要依據政策法規,引導輿論,改變被動,使輿論向著合法理性的方向發展。同時對網貼要依法進行監管,凈化輿論環境,對于造成惡劣影響的假貼、亂貼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申論熱點:建設學習型政黨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