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擅自開工建設未經批準的鑄鍛鋼基地及技術改造項目,日前國家環境保護部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對違反環境法規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處以20萬元罰款。 盡管有人質疑,“區區20萬”能否對其起到震懾作用,但對于國家環保部,這已是罰款的上限。然而,在這一事件中,如果僅將注意力集中在處罰上,則可能忽略更重要的問題。 近年來,被查處的環境違法項目,許多都是類似“中國一重”的“未批先建”,這已經成為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按照我國當前的行政審批體制,一個建設項目要獲得“準生證”,往往需要經過環保、計劃、建設、規劃等多個部門的審批!董h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更是明確規定,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其他部門不得審批。 那么,對“中國一重”的“未批先建”,我們不禁要追問,在沒有環評審批的情況下,該項目其他的手續又是如何辦下來的? 無獨有偶。據報道,日前環保部叫停的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等項目,都存在未經環評審批就擅自開工的問題,“有些項目甚至已經建得差不多了”。這些年來,一路綠燈最后卡在環評上的建設項目,并不少見。本該最先通過的環境影響評價,卻往往成了最后一道關卡,這不能不讓人深思。 根據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環評法執法檢查報告,許多地方和部門存在著“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未評先批”等現象,一些地方甚至用“紅頭文件”為此保駕護航,僅2007年全國就清理出51件與環評法有關規定不相符合的地方性文件。 由此可見,一些部門罔顧環評審批前置的相關法律規定,默許甚至是支持違法項目上馬,這才是當前環境違法事件頻發的深層次原因。近幾年來,無論“環保風暴”的不斷掀起,還是環保局長的匿名舉報,都顯現出環保部門“孤軍奮戰”的無奈。而這背后,則是相關法規制度和發展理念的缺失。 正如國家環保部所言,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復建設、“兩高一資”的項目可能會借機卷土重來。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指示,要求絕不能為保增長而把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避免環保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值得認真思考。 建設生態和諧中國,環保部門獨木難支。如何讓環保部門告別“孤軍奮戰”,如何使環保不至于成為少數人“寂寞的歡愉”,有賴于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有賴于執政理念的不斷進步。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我們失去文化創造力了嗎? |
|
閱讀下一篇:“替誰說話”與“為誰執政”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