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學者認為,上調個稅起征點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目前調整個稅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費,是個稅調整的好時機。應該要求各個利益既得體把各自的觀點“擺在桌面上”,協調好各方利益,依此來研究個稅改革的細則。 6、兩會期間,提高個稅起征點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也是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給降稅心熱的各界人士迎頭潑了一盆冷水,表示個稅起征點暫時不會調整,因為個稅起征點調整需要很多外部條件,但是目前這些外部條件并不具備。提高個稅起征點不否認是個好辦法,也可能是一個方向,但是近幾年可能很難。 不調個稅起征點不一定是個壞事。有關方面并無詳細論證,證明個稅起征點是否應該上調,上調到多少才合適。是3000,還是4000?如果沒有科學預算,一步減到位上調到1萬豈不更好?正因為沒有科學規劃,只能根據政府財政收支情況決定,因此,個稅起征點年年成為關注焦點,政府象征性地調上幾百,實在是社會情緒和行政資源的莫大浪費。 主張提高個稅起征點的論據都是“約摸、大概”,毛估估的個稅起征點做不得準。茅于軾先生雖然沒有研究過“個稅起征點具體應調到多少,不過我認為即使是調到8000也還嫌低。”理由不是基于消費物價與居民收入增加、政府稅收比例,而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確立800元起征點的時候,居民收入很低,往往月收入只有幾十元,現在居民收入已經有了大幅增長,目前2000元的個稅起征點太低”。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旗幟鮮明表示反對,他的論據基于政府財政收入,同樣不夠充分。據統計,按照目前設定的2000元起征點已有約一半工薪族不納個稅,而每提高500元,則有將近10%比例的人不再繳納個稅,意味著僅四成工薪族繳納個稅。按當前情況,假如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4000-4500元,則繳納個稅的工薪階層不到8%;假如提高到8000元,則納稅者將不到1%。鑒于2009年政府財政收入將會下降,提高個稅起征點是不現實的。站在保政府財政的立場上說話,難以服眾。如果降稅能夠促進消費,進而以消費稅與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方式更為合理合法地回流到政府手中,豈不更好? 調高個稅起征點不一定是為窮人說話,實行更為高效、公平的稅收體制才是為全民造福。低收入者本就免稅、享受低稅率,高級公務員與國企高管、企業主灰色收入、避稅方法多多,如果以4000左右月薪作為起征點,不過是將稅收的重擔壓到了無處可逃的中產階層身上。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1994年,我國工薪項目個人所得稅32.13億元,占當年個稅總收入的44.21%;2002年至2004年,來自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個稅收入占當年個稅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35%、52.32%、54.13%,三年平均為50.93%。工薪收入階層占據半壁江山。 不將灰色收入統計在內,個稅起征點調多高都不過是工薪階層的一點心理滿足。請問,免除一個月薪2500元者25元個人所得稅,能推動了不得的內需嗎?只有把所有人的真實收入公諸于眾,個稅起征點之爭才有價值。一項制度出錯的概率在30%以上,討論該制度的惟一好處,就是讓人了解該制度的弊端。在討論個稅起征點上調多少之前,先公布官員財產,將企業主的企業贏利與個人收入劃分清,將個稅上調與消費支出的計量關系整明白,才是重中之重。 財政部可以不提高個稅起征點,但必須給公眾明確的預期,讓公眾相信,無論是個稅還是其他稅收,在一步步切實地向著高效、公平、法治之路上前行。 很可惜,廖曉軍先生語焉不明。什么叫做外部條件不具備?僅止政府財稅收入處于下降通道嗎?還是國稅總局的技術條件不具備?社會各界一直在呼吁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人所得稅呼吁多年,遲遲不能突破;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稅制,以解決征收方法繁復到現在沒有改變的跡象;為避免屢屢動用全社會資源大動干戈上調起征點,將起征點與物價指數掛鉤,也是前景不明。廖曉軍先生如果能夠細致剖析這些問題,由國家稅務總局列出改革的時間表,稅收改革的預期也就明確了,圍繞個稅的爭論、做秀也就不會層出不窮了。 我們與其期盼有關部門提高4,500塊錢的個稅起征點,還不如呼吁、監督有關部門把關系個稅體制的改革落到實處。 7、國家公務員考試網3月22日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一直在努力阻止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問題,在中國人民大學20日舉辦的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出語驚人,并給出了他的理由。 高培勇認為,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來刺激內需的說法不成立。據高介紹,目前全國4000萬個稅納稅人中,工薪者占30%,所占比例不高,這種情況下提高起征點,并不能有效擴大內需。 高培勇指出,中國在2003年之后就確定了一個要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向,如果現在焦點全部集中在提高起征點的問題上,相當于對未來的改革埋下禍根。 CCTV2008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30%地受訪者認為個稅起征點應該為2000元,而25.7%地受訪者認為起征點應該為3000元,認為起征點應該在4000元和5000元地分別為18.2%和22.7%。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胡大源說:“減輕稅賦和擴大內需并不見得完全矛盾 對于政府來講如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和企業地稅賦 這也是一種擴大內需地方式 對于緩解當前經濟地困難不失為一種有效地途徑。” 本次活動還就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狀況進行了調查,并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收入水平地受訪者就個稅起征點意愿進行了分析比較。 個稅制度改革將至? 9、 2月8日,財稅專家劉隆亨透露,原計劃將個稅起征點調為2500元標準,但因最近經濟形勢的變化,可能要調至3000元~3500元。 有關部門正醞釀個稅領域的深層次改革,或將綜合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 原方案起征點是2500元 身為中國法學會財稅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稅法研究中心主任的劉隆亨,是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起草者之一,一直參與我國個稅改革的討論工作。劉隆亨透露,去年年底,財政部提交給國務院的個稅起征點方案是從現在的2000元調至2500元。但因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政府為了改善民生、擴大內需和物價上漲等原因,可能要將個稅起征點調整為3000元~3500元。劉隆亨介紹,提高個稅起征點,可以減輕收入中等偏下人群的稅收負擔,但個稅起征點的調節也應是一個逐步調整的過程,不宜調整幅度過大。 深層次改革將考慮支出 據《華夏時報》報道,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個人所得稅領域的深層次改革。在我國,目前實行個稅稅制是對納稅人的各項收入分類,分別征收、各個清繳。這樣客觀上造成了收入來源單一的工薪階層繳稅較多,而收入來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階層繳稅較少。另外,個稅對所有納稅人實行“一刀切”,而沒考慮納稅人的家庭負擔是否過重、家庭支出是否過大。 據了解,此次更深層次的個稅體制改革,將綜合考慮納稅人各項收入和支出,來確定繳稅金額,這也是多數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所采用的稅制。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表示,個稅改革推出的順序,應本著“先解決對百姓影響最大的問題,再解決百姓呼聲最高的問題,然后解決最容易操作的問題,再次是解決改革震蕩最小的問題”的原則。 當前調整個稅可刺激消費 目前,我國針對工資和薪金所得實行起征點為月收入2000元,5%-45%的九級累進所得稅率。 雖然以2000元的個稅起征點和累進稅率來減輕中等收入人群的負擔,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呼聲依然不減。面對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調高個稅起征點被許多專家認為可以刺激我國廣大低收入階層的消費。 而提高起征點受經濟發達的江浙、廣東等地歡迎,但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則不贊同,因為個稅起征點提高后,當地原本較少的稅收優勢也將會減少。 個稅改革最好時機來臨 2月8日,在北京的一個公開活動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等五位著名學者一致表示,目前正是推行包括上調個稅起征點在內的一攬子個稅改革方案的最佳時機。 5位學者認為,上調個稅起征點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目前調整個稅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費,是個稅調整的好時機。應該要求各個利益既得體把各自的觀點“擺在桌面上”,協調好各方利益,依此來研究個稅改革的細則
第一題:給定資料9提到:“一攬子個稅改革方案”,請對這個方案加以簡要的解說,限200字以內作答。(15分) 第二題:給定資料涉及對是否應該再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問題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請梳理給定資料,加以分析綜合,分別列出兩種意見各自的理由。要求全面周到,準確無誤,條理清晰,言簡意賅,限400字以內作答。(25分) 第三題:針對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與地方財政之間的矛盾,發表你自己的看法寫成一篇議論文。要求:自擬標題,自定觀點,做到論點鮮明,論證充分,見解深刻,結構完整,條理清楚,語言順暢,書寫工整。不得照抄給定資料的文字拼湊成文,限900——1100字之間。(60分)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趙桂萍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1) |
|
閱讀下一篇:2007年河南省公務員申論真題及解析(1)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