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北京金路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研究員郭五林 我們現在接著講申論第一題的變化.申論現在第一題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它的虛擬的時間、虛擬的地點、虛擬的上下級關系越來越明確,要求考生要準確定位。就是它的題里面給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是越來越嚴格了,因此考生必須準確定位,你的答案要一定針對得分點來把它答出來。當然,這里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考生不知道得分點在哪里。二是需要匯報的事實越來越繁雜。08年的國考大綱里面也說了,給定的資料主要是一個或者幾個社會事實或者現象,一個或者幾個,通常是幾個而不是一個,那幾個事情給你的字數少則三五千字,多則七八千字。材料內容往往很零亂,張三說什么,李四說什么,王五說什么,甚至這些人說的話里面,互相沖突,互相矛盾,這個概括起來就越來越復雜。加上申論的材料里面不相關的東西越來越多,這樣就更難了,所以我們在答題的時候要各就各位,注意協調和配合,不要亂了套路。 要把相關的話說到相關的地方去,在相關的時間里面說出來。我們為了確保大家能夠比較簡單、容易的對付這個概括材料的這道題,不管它怎么考,我們總的來說,要知道一種思路。這個思路就是我們概括材料的“二四四”結構,我把這個“二四四”結構稱之為“十全模式”,它和提出對策的“十美模式”、進行論證的“十分滿意模式”結合起來,我把它命名為申論的“十全十美十分滿意模式”。我為了研究模式和給這個想個名字,花了好多年時間,直到2007年,大概三月份的時候,我要到天津大學去講的時候,在備課時終于才把這個名稱確定下來。作為一種理論模式,要經得住檢驗才行,如果經不住檢驗提出來要惹人笑話的。所以大家來看一看二四四結構。 二=總括句(四要素)+分述句(四環節) 四=(總括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四=(分述句)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我們先來自我推敲和論證一下:二是指什么呢,二是指總括句和分述句。這個“四”是什么呢,第一個“四”是總括句里面要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要素;第二個“四”,分述句里面的“四”是指分述句里面要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四個環節,要說清楚各個環節分別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現了什么情況。為了便于大家記憶,我把這兩個“四”統稱為“四環素”,就是四個環節、四個要素的意思。 大家在看到這個模式之后,首先要推敲它是不是一個完美的模式,如果這個模式有漏洞的話那是不行的,因為事實上概括一個材料,需要你對事實進行濃縮,其實它和縮寫或者把它寫成新聞稿都差不多。考科級干部他們就考縮寫,高考的時候,其實有類似就是考寫一個新聞導語,不管具體命題有多大差別,但答題思路都差不了多遠。由于“申”最本初的意思就是“束身”,所以濃縮材料是申論第一要考的。因此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這個“四環素”。 如果概括內容,那么它的基本模式就是一個總括句加分述句,它的文體就是記敘文,表達方式就是敘述而且是順敘。機關里面不能夠經常采用倒敘、插敘之類的而主要用順敘,它就是像記流水帳一樣把事情的要點擺出來,這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不是把它搞得很復雜。而我們過去講的記敘文是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現在我們把事件這一項拿出來,詳細地說清楚,按事實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來敘述,以取代原因、結果這種簡單的表現,就把六要素換成了四要素加四個環節,把它更清楚、更明白的表述出來。 從表現形式上說,概括內容就是一個匯報報告,比較典型的匯報報告。匯報報告就是向上級機關匯報事情的一種上行公文,所以大家務必掌握住它的上行文的這樣一種行文特征,在用語時要像機關里面的用語。其實我們國家長期都在把這個申論和行政公文連在一起考,但是它又不同于考行政公文。因為如果完全把它等同于考行政公文,這個簡直沒法考,這個行政公文很簡單的。正如有一句民謠說的:“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國務院,發文件,一級一級往下念。”這句話是民謠,是過火的說法,大家不用追究它的內容是否符合實際,我們著重要知道這種文件照抄照轉的形式,以使大家知道行政公文行文格式的程序性和穩定性。所以說如果考行政公文,過不了三個月考生都學會了,那國考這么幾十萬人考試選誰呢?分數打出出來區別不大。所以后來選擇了考申論,把行政公文、高考作文、新聞報道等揉合在一起,“四不像”的樣子但又獨具特色,很多學生稀里糊涂地去考,也不知考得如何。但不管怎么考,總會有人明白,明白的人就錄取進來,不明白的人就在外面再接再勵。中國這么多人都在參加考試,大家都用心,要把一個事情看明白了很容易,所以多年來國考申論都不公布答案,沒有什么書上有國考申論的答案。答案不知道,很多人當然就沒有方向了,只要靠著各種各樣的專家、官員指點迷津,總有些人是幸運的,能夠考得好。但考好了也只能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我們總結出這個模式。總括句的基本模式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是一則關于)某段時間某些地點某個事件出現了什么問題(的案例)。這個模式注意括號里面現在大家不用了,這個太羅嗦了,這個模式是我2002年研究出來的模式,現在很多參考書上都使用這個模式,我跟很多閱卷專家交流過之后,發現這個模式太羅嗦了,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核心的詞語就是人物和動作,這兩個是得分點,時間、地點它有時沒有打分上去,所以你一定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完整的表述在這個地方就完了。 比如說,“近年來網絡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但是也帶來了種種不良影響。”這是第一句話,它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基本模式,只是事件一分為二來說的,通常我們聽到領導講的話,開頭就是這樣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近年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或者“今后五年我市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什么”,或者說“最近幾年來,我市的市容、市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或者“前段時間北京市大力整治城市市容市貌”。請你把這所有話拿來看一下,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非常干凈,非常利落,一個字不多,一個字不少。 你們去看一看《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看看每天國家領導講得第一句話是不是這種模式。我研究《人民日報》頭版頭條6年了,從中發現了這個規律,把它總結為這個模式。就是這樣一個模式性的話,他首先指出當前的大形式,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你讀了就非常明白,這個模式我們一定要把它掌握牢靠。 我們讀材料的時候怎么讀呢?我們在掌握模式之后,讀材料首先選擇高頻詞。什么是高頻詞?就是材料中那個給你印象最深的詞。不管材料有多長,總有一個詞給你的印象特別深,這個詞就是高頻詞。你把它牢牢抓住,就是它,不管材料有多長,有多復雜,牢牢抓住高頻詞就好辦了。 大家一起來看看07年國考申論題,不管它多長,你想這個詞,最主要的詞是哪個呢?土地,是不是?06年國考申論的高頻詞是什么呢?最核心的一個詞就是預案,全稱是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這個詞是出現了很多遍的,不斷在講,這就是高頻詞。只要把這個找對了,今天就不會跑題了。常有這樣的現象,有的考生自以為答得很好,但看到成績就傻眼了,比預想的低得多。其實,他可能在考場上,連最主要的該說什么都沒有搞清楚,就開始答題,所以說“輕敵致敗”。 高頻詞找好之后,然后我們再找與之最緊密的相關的動作,所以07年就是土地可持續管理和應用;06年是建立和完善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所以這些詞語找出來之后,再把它組織完整,就是對材料最精要的概括,大家不要把很長的材料放在心上,那個不難,越長越不難,反而短了非常難,因為這個當中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天晚上我和一個參加過07年國考的閱卷專家談了這個問題,他就說,我們的學生在應答申論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思維上的問題,大家現在都是被管理者的思維,沒有管理者的思維,沒有一種居高臨下的看問題的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也沒有這樣的心態,所以做出來的答案抓不住這樣一些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詞。這個大家要注意,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哦。 比如說,如果給你一個材料,你讀了之后找得出來,比如市容、市貌或者整治,一個名詞一個動詞,然后你把它串聯起來,把這句話說清楚,主語加上去,如果再在前面加個時間就更完整了,很多材料的前邊都可以加個時間,近段時間,這個詞語可以說包醫百病,這個材料是過去發生,近段時間你說多長,沒有誰說得清楚,而且是概括,就是近段時間,你看加在上面是不是正確的。比如說“近段時間我國的柴油價格有所增長”,或者說“最近幾個月我國的柴油供應日漸緊張”,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你讀了這個材料肯定知道說的是柴油這個事。 分述句請大家注意分述句的寫作,基本的表達方式就是A做了什么動作,B做了什么動作,這些動作一定是關聯的,而不是不相關的,一定是有先后順序的,一定是有主次輕重的。大家看一看這個答案。 北京市花大力氣整治市容市貌,嚴格查處各類破壞市容環境的違法行為。全市出動了大批執法人員上街巡查,收繳了大量違法小廣告,搗毀了不少造假窩點,清除了大量垃圾。對違法張貼小廣告者予以了嚴厲處罰,對檢舉違法張貼小廣告者予以相應獎勵。同時發動廣大市民參加到整治市容市貌活動中來。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146字) 先說主要的一方,然后再說次要的那一方,主要的那一方怎么說呢:“全市出動了大批執法人員上街巡查,收繳了大量違法小廣告,搗毀了不少造假窩點,清除了大量垃圾,對違法張貼小廣告者予以了嚴厲處罰,對檢舉違法張貼小廣告者予以相應獎勵”,這是主動方、主要方。然后被動方、次要方,發動廣告市民參加了整治市容、市貌活動中來,這樣就把這個事情表述完整了,這就是整治市容市貌。 請大家注意就是說話的一個順序,或者說它的條理性,我們為什么要注意這個條理性呢。請大家注意看這個“申”字,這個申字我們變換一下是不是這樣的,中間一點,然后一個小圓圈,然后一個大點的圓圈,然后一個再大點的圓圈,然后一個更大的圓圈。你看從同心圓的中心,向左右兩方不斷的延伸,如果有箭頭,我們就能夠更清楚明了地表現出來,你看它是不是像一個“申”字,因此申論的申就是多個同個同心圓的圖形化。本來,申論的“申”就是“束身”的意思,束身把身體捆住,那么把意思稍微延伸一點,一個人他束身之后,他就可以伸展,這個伸,其實我們平時寫成人旁的伸,伸展之后他自然就展開,展開之后會怎樣呢?把一個皺巴巴的東西,展開之后,我們就會發現什么呢,就會明了,因此到后來這個事情就非常明確了,所以我們的申論非常注意的就是要從一個最核心的地方出發,不斷的朝外邊一層一層地說,一定要依層次來說。 比如說05年的廣東省的考試題,治理超限超載問題,這個為什么久治不愈,你就按一層一層向外面延伸的方式去思考,不斷地向外面延展地說明。這跟我們大學里面養成的思維是很不相同的,其實你們在中文系或者在其他系培養的思維經常都是線行的思維,一條線的思維。申論的思維方式常見的是系統思維,系統思維和線行思維是不同的概念,因此你們必須要轉換一種思維觀念,不能以以前的想法來對待申論考試。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申論特別講究全面,有條理,有層次,其實都表現在這個圖案當中,就是很多的同心圓組成的圖案當中,所以你看申論要求為什么特別講究這個呢,我們說一個事情要全面,如果既有正方和反方,我們先把正方說完,然后把反方說完,正方我們要說深層的,中層的,淺層的,反方也要說深層的、中層的、淺層的,你看是不是全面,有條理,有層次,你看一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必須要牢牢把握住這樣一個同心圓的思維方式,你可以從中心向四周延伸,也可以從四周向中間縮小包圍圈,它同樣全面,有條理,有層次。請大家想清楚,這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這個同心圓,你們隨時要把同心圓記在腦海里面。由于我們在大學里面,習慣性地思維都是經常想到主要的而忽略次要的,或者想到感受深刻的,忽略感受淺表的,經常都不全面,這樣做不好。所以我們對事情就是要善于把它分析、提煉然后概括、歸納出來。 我們大家來看一看這個答案,這個答案是廣西省03年申論試題的答案。 (一)請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20分) 該資料主要是反映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1)目前,全國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相當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2)一些企業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3)建設單位行為不規范,對施工單位提出墊資施工要求且不履行合同,長期拖欠工程款,形成“三角債”;(4)一些地方政府不合理的負債建設,加劇了對建筑企業工程款的拖欠;(5)我國的監控和保障機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執法力度有待加強。 這個答案請大家看一看,它和我們的模式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歸到我們模式里面去,如果它不能歸到我們模式里面,就說明我們模式是錯的,如果把它歸到我們模式去,但是和我們模式不同,這就說明我們模式有它的通用性,有它的局限性,其實模式一定有它的通用性,但是模式又有它的局限性,通用性和局限性兩種特征都共同存在。 你看一看,該資料主要是反映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你看一下第一句說了什么。如果你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裝進去,這句話該怎么表述呢,“近年來,我國各地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日趨嚴重”,你看是不是更容易得分? 我們首先來說,拖欠農民工工資是從哪里開始的,也就是問題的核心在哪個地方?首先農民工工資,它最直接的開始是哪里,哪家是出錢的首先說,企業都還是建設方發錢的,就是那些“建設方,包括政府拖欠施工單位工資,要求施工單位墊資建設”,這是第一個層次,這是問題的開始,也即事情的發生環節。那發展下去將會怎樣呢?“施工方有意或者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這是發展環節。拖欠農民工工資越拖越多之后怎么辦呢?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呢?“影響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這是高潮。那最終結果呢?有沒有人管呢?這就是問題的結局。“我國的保障機制還不健全不完善,執法力度不夠,全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日趨嚴重”。這就是結果,到此就說完了。 這樣一層一層的來,首先說工資從哪里出,然后一層一層的來,也就順著工資理就行了。先說農民工工資從哪里出,它最本質的該從哪里出來,這個錢,這里,這是哪個,你先把它的名稱說清楚,然后又經過哪里,然后再外圍一點,就是監控機制,然后如果監控機制不健全不完善,最后又會導致什么后果,是這樣一個流程。大家把這個答案重新整理一下,換一個流程來,你們就很容易得到高分了。至于這些話如何表述我們在后面都還會給大家詳細的講,大家先把思路搞清楚,我們是一圈一圈的給大家申論的,我們講申論這個模式就是,我們先給大家一個印象,然后后面越來越細,越來越細,最后落實到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這樣確保你填下去的都能夠得高分。 那么第一題的評分的標準具體是怎樣的呢?怎么評分,通常,第一題的評分,如果總分是20分的話,它分為幾個方面來評。第一方面,概括要點,準確全面,滿分是12分,好的是9到12分,中等的5到8分,差的0到4分。第二方面,敘述言簡意賅,概括性強,有條理,滿分是4分,好的就得4分,中等就2至3分,差的就0到1分。第三方面,文面整潔,字體順暢,無錯別字,這有兩分,這個根據要求酌情給分。第四方面,字數不超過150字,這一項2分,超字10%以后,酌情扣分。其實150字呢就是寫7到9行都正確,寫8行最好,8行就是160字,少一行140字,多一行就超字數了,多一行就是180字了,七八行是最合適的。 大家看一看,按照你們現在的標準,你的概括題能夠得多少分,你們大家估計一下,大家都是即將應考的同學,你們估計一下能夠得多少分,前面這幾項概括要點,準確、全面能夠得多少分,然后敘述言簡意賅,概括性強,有條理。又能得多少分,還有一點我給大家簡單講一下,后面這一點,文面整潔,句子順暢,字體端正,無錯別字,就你們的感受來說只能得一分,這個字體端正一般來說在閱卷場字寫得非常好,基本上是書法的水準,不說書法家,至少是書法愛好者的水準才容易給高分,這個字數一般都不拿來特別量分,所以字寫的好的人經常容易考高分。概括問題和概括內容的基本模式都是一樣的,都是總括句加分述句,注意概括內容和概括問題還是有區別,那么它的基本句型,第一句就是某段時間,某些地點,某個事件出了什么問題,概括內容只是說發生了什么,概括問題是說什么這個事情不好,它兩者差別非常小,但是呢還是有差別。概括內容只是把事情的一個流程說完,概括問題要說各個流程當中哪些問題不好,側重于說不好的,低于正常狀態的這些東西,概括問題的分述句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形式上的問題,內容上的問題,程序上的問題,當然一般要加上它的結果,它的要素依然是這樣一些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同樣要寫清楚,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過程當中,哪方面出的問題。 我們說概括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把它分成多個流程.在分述句里面,要說清楚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那么發生的過程當中有哪些方面的問題呢,發生的過程當中可能只是形式方面有問題,而發展過程當中可能只是內容方面有問題,高潮過程當中可能只是程序上有問題,所以它可能是不同的方面,不是說在任何一個階段問題都是一樣的。這個大家要區分清楚,有可能在發生這個階段,觀念有問題,在發展階段制度有問題,在高潮階段操作上有問題,結局問題就很嚴重了。很多事情,我們說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可能是不一樣的,發生的過程當中可能是觀念有問題,一個事情沒有想好,它就可能出問題,發展的過程當中,即使我們想做這件事情,也可能沒有完善的制度,這個事情還是沒有做好,高潮的過程當中就是執行不到位,可能調查不深入,計劃不嚴密,組織不健全,執行不得力,協調不到位,監督不嚴格,這樣操作層面就出了問題,最后出現什么樣的結局呢,可能是中央重視,地方支持,創新模式,專家建議等,也可能是其反面,這些就要根據材料把它表述出來。所以這個是概括材料時,要把各個階段,包括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各個階段,相應的問題說出來,這些問題材料當中肯定都是有的,大家主要是在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勾畫,把這些材料寫到答案當中來。我一直致力于研究申論,希望最終達到將很多人無從下手的申論化為一道很大的填空題。我們通過研究模式后,給大家一個框架,每個人只要能從材料中選擇合適的詞句填入這個框架中就可以了。 下面我們要給大家介紹幾種分析的方法,概括問題的幾種方法,首先介紹第一種:環節分析法。環節分析法就是對事件的各個環節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簡要概括,這個特別適用于那些以時間階段性為序,時間上分為幾個階段的。比如說吉林省2006年的試題,讓你概括現行戶籍制度的各個階段的情況和它存在的弊端,其實第一個階段就是嚴格限制期,第二個階段就是半自由期,第三個階段是自由期,這樣把它劃為三個大的階段,先分大塊,后分小塊,在時間上要一環一環地來。而很多事情它的邏輯上也有縱深,它是逐層深入的,因為思想越來越解放,所以不同時期問題出現時它的表現形式就各不相同。我們要利用這種基本模式,將相關內容裝進去。說到底,“模式是個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裝。” 第二種是參與方分析法。參與方分析法,就是根據事情不同的參與方來進行表述的方法。一個事情肯定會涉及各方,各方可能都出現了什么問題,我們分別把各方出的問題表述完,這個概括問題也就完了,這就概括全面了。大家看一下這種模式,先把A這一方有什么情況說出來,然后把B這一方情況再說出來,然后再把C這一方情況說出來,只有這三方,每一方的問題說出來就完了。所以申論的概括題它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階段應當是一個完整的流程,而且會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請大家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完整,是否成為一個系統,成為一個流程。 第三種是關鍵詞分析法。我們根據申論主觀化命題客觀化閱卷的實際,從材料中尋找那些對于答案不可缺少的關鍵詞,然后根據事件發生的順序將其有機的組織起來,就是很好的答案。這對于初學者或心理素質差者有較大幫助。通常認為,申論無固定答案,只有答題要求。但我認為,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概括申論的主要問題,首先要形式到位,其次是內容到位。形式到位就是應該提及的事件的主要方面都要有所提及,內容到位就是應該有的事件的主要內容都要具備。事實上,很多參考書上的參考答案不只內容不到位,連形式也很不到位,無益于指導學生考試。 現在各地申論考試題有多種不同考法。從全國各地的考試題來看,包括中央和各省的來看,現在的概括題會變化為第一種組合式概括,概括多種類型和形式,或者概括多種觀點,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是前瞻性概括,就是預測事情發展的狀態或者分析其產生的多種影響,組合式概括在我的《申論學講義》里面的第一套預測題其實就是組合式概括,就是當前關于“禁摩令”存在的幾種不同的觀點,實際上這道題跟四川省2007年10月13日考的關于電動自行車那道題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很多考生看到考試題時都很高興,在網上跟我交流的時候,他們非常興奮,這個答案基本上是原封不動的,除了把摩托車換成電動自行車以外都差不多,所以他們說看到《申論學講義》的運氣特別好。事實上證明,2008年宜賓學院學生考上公務員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出好多倍。 在我寫的《申論學講義》出版后,各地都有學生說考試時碰到原題或類似原題的情況,本來申論試題主要都是官員或學者出的,難免英雄所見略同,殊途而同歸。上次招考縣級干部,考試之后,馬上有考生給我發短信來說,郭老師,今天上午我們考了你書上的原題,最遺憾的很多都沒有認真讀過。那次考的關于如何懲治商業賄賂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我寫的東西認真讀。我作為一個研究者在研究申論試題的變化這個方面,是做了長期而深入的思考的。我將申論按歷史回溯過去,研究它與行政公文寫作、高考作文、新聞報道、八股文、策論之間的關系,從歷史的高度、文化的廣度來把握它出題的方向。 其實2007年國考的申論題的第3道題就和我網上的那道模擬題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在出這些預測題的時候,我是想了很久才把它拿出來的,不是一下子拿得出很多來,很多網上預測題都是中央考的,他又出很多類似的預測題那有什么意思呢,中央考的的歷年題都不怎么一樣,所以大家要想清楚這個到底會怎么考。可以這樣認為,申論試題資源是很有限的,現在中國考試這么多,難免有申論題材、申論要求雷同的地方,這對于一個大國的大型考試來說確實難以避免。比如說2005年四川和北京考的題是一模一樣的,都考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2006年四川和山西考的題也是一模一樣的,都是考經濟適用房。由于有些省份的申論試題沒有公開,所以我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試題是雷同的。但這個無關大局,因為申論是主觀性試題,中央和各省又從來沒有正式公布過答案,所以試題公開后,對下一次考試的考生的影響也還是很小的。 當然,這個我們就提醒大家注意了:兩顆炸彈經常都掉在同一個彈坑。特別你們考省上的公務員那種,千萬注意,以前剛剛考的馬上拿來考下一個地方,因為答案還是很多人不知道。每一天考了試之后,就有考生從網上給我匯報申論考試的給定材料、申論要求,有的還從網上把試題給我發了過來,讓我做了答案和解析之后給他們發回去。山東的考題一向很難,后來有個在職公務員為了深入理解山東申論試題,干脆就自費贊助我的研究,以取得成為山東申論試題研究成果的第一讀者的權利。 第一題換招之后的基本策略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以無招勝有招,任何時候我們只要牢牢把握住申論的基本思維方式,就能很好地應答。現在請大家看這個圖,這是很多個同心圓。這個圖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時時想起。申論的思路就是要一圈一圈的向外或向內思考,只能夠從內到外,或者從外到內,不要把順序搞亂了,一定要堅持一種方向,把它分清楚,所以分類清楚是第一個重要的。然后才力爭做到表述精要,條理分明,這個我們在后面再另行講解。 那么我們來參考一下歷年的答案,這個答案是我做的,給大家參考。我們先看2000年國考申論第一題。 1、請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說明:報考中央、國家機關(含海關總署機關,國家行政學院,公安、安全、海關直屬院校,中辦電子科技學院)的此題20分;報考海關、公安邊檢系統的此題40分。 某市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個別企業為擴大生產引進設備產生噪聲,影響鄰近居民生活,嚴重者甚至致人病殘。環保局的處理意見得不到有效執行,法院判理案件時又無法可依,居住權利得不到保護,企業發展遭遇居民抵觸,企業與居民之間關系逐步惡化。(128字) 我們來分析一下,你們一定注意申論要求和答案之間的吻合度,看申論要求是如何和答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看一看,它有什么模式,又有什么變化。其實我做答案都是“變式”了,但是它肯定合乎模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你看一看,哪是時間,哪是地點,哪是人物,哪是事件。“某市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當中,也給人民生活也帶來一些不便”,這個是總括句。這里時間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快速發展過程中”,地點是“某市”,人物是“經濟”,事件就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便”。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看清楚,看明白,這個事情怎么發生的。首先說,你看我說的話,第一個詞語都是主語,也是單位名稱,請大家看清楚,“個別企業為擴大生產,引進設備、產生噪音,影響臨近居民生活,嚴重者甚至致人病殘,管理部門決定得不到有效執行,法院判理案件時又無法可依,居民居住權利得不到保護,企業發展遭遇居民抵觸,企業與居民關系逐步惡化。”大家比照一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看看都在哪個地方,然后把每一句話如何表述得精要、簡潔,符合機關里面的行文風格,大家在把答案認真地看一看。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劉海玲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中國權威申論專家郭五林研制成功“申論萬能模式” |
|
閱讀下一篇:專家:公務員考試 申論寫作注意語體文風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