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申論給定材料(節選): 1. 主要談論“中國制造”享譽全球,現在儼然成為“世界工廠”以及各界人士對“中國制造”的看法。 2.“中國制造”帶來的好效應,從世界角度看,帶來產業升級、利益的增長、是世界經濟秩序的載體;從國內看,是改革開放的成果體現,也是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主要形式。 4.第一部分講述的主要是中國制造是一種低價競爭,其獲得的利益主要來自于能源的高消耗和侵犯勞動者的利益的基礎上的,提出希望社會勞動部門和社會保障部門加大監管。 第二部分講述的主要是品牌效益,一種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對企業效益的促進作用。 全文: 去年,圣誕節過后兩天,我們把“中國”從家里踢了出去。當然,我們并非把這個國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標明“中國制造”的塑料、金屬和木制產品。我們保留已經擁有的“中國制造”的產品,而不再購進任何新產品。 這種驅逐行動不是中國的錯。我們生活中充斥著來自中國的各種東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雙的童鞋。有時,我也擔心流失到海外的就業機會或者有關侵犯人權的報道,但價格最終總是戰勝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根本無法拒絕中國出售的產品。 但是,去年在那個黑色的星期一,當我坐在沙發上,環顧節日過后的滿地狼藉時,一種不安慢慢涌上心頭。直到那一刻,我才注意到一個不容辯駁的事實——中國正在占領這個地方。 桌子上的電視機、門邊的一堆網球鞋、圣誕樹上的彩燈、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隨處可見中國制造的產品。我起身離開沙發,迅速進行了一次盤點,把所有的禮物分成了兩大類——中國制造的和非中國制造的。最后的統計結果是:中國產品25件,非中國產品14件。我意識到圣誕節已經成了中國人制造的節日。突然,我覺得夠了。我想把“中國”關在門外。 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兒子的網球鞋已經小得無法再穿了。給他買一雙新鞋搞得我疲憊不堪。經過兩周的奔波后,我終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給他買了一雙從意大利進口的運動鞋。這筆錢花得讓我有點心疼,因為這個價錢對于一雙童鞋來說似乎有點奢侈。但我很快就習慣了這種感覺。幾周后,我又花了60美元給我們蹣跚學步的小女兒買了一雙得克薩斯州制造的鞋子。 隨后,我們在許多小事上遇到了麻煩。為了給丈夫的生日蛋糕買蠟燭,我開車去了6家雜貨店都沒有買到,最終不得不用在廚房里找到的一盒落滿灰塵的蠟燭將就。我家的一個舊抽屜從1月起就拉不開了。我丈夫在“家得寶”發現了修抽屜用的工具,但當他發現這個工具也貼著“中國制造”的標簽后,就又把它放回了貨架上。 家里的攪拌器和電視機壞了,這也帶來了小小的危機。我們還不得不用起了舊式的捕鼠器,因為新式的也是中國制造的。 避開中國制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難以應付的事。春天,我們4歲的兒子發起了一次反抵制行動,堅決支持“中國的東西”。兒子一直是一個重友情的人,但是最終他厭倦了總把丹麥生產的“樂高”玩具送給朋友作為生日禮物。10月的一天早晨,我們去百貨公司購物的時候,他突然喜歡上了一個電動的紫色南瓜玩具。兒子哭著說:“我們都多久不用中國的東西了。”他為此糾纏了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開車帶他去百貨公司,讓他用自己生日時得到的錢去買那個南瓜玩具。 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動正式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怎么做。沒有中國產品的生活一團糟。我發現,中國并沒有控制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地方,但如果你看看百貨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證你還是會大吃一驚的。 經過一年沒有中國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訴你:沒有中國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會越來越麻煩,而且代價會越來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沒有勇氣再嘗試這種日子。 6.林毅夫、施正榮等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赴世界各地向人們講述真實的“中國制造”。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三日開始“四海論道”,赴世界各地講述真實的“中國制造”。作為首站在倫敦論道的主講嘉賓,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卻因“中國制造”有著不為人知的“難題”。 在和英中貿易協會主席白樂威(David Brewer)交流對“中國制造”的看法時,林毅夫透露:“我每次出國會給太太帶禮物,二十年前這非常容易,隨便買什么都能讓太太高興;現在變得越來越難,因為能買得起的常常是中國制造。” 白樂威深表理解:“我接待的中國商業伙伴在英國逛街時,經常向我抱怨——每次看中一件好東西,往往是在北京和上海也能買到的中國制造。”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制造”暢銷全球又一例證。不過,“中國制造”走遍全球的背后,有人對“中國制造”疑惑和不信任。一段時間來,西方政府和媒體常常高調宣揚“中國制造”的問題和缺陷。 林毅夫認為,中國產品其實并不比美國等國家的產品質量差,卻吸引了更多的注意。中國有這么大的出口,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中國制造”因此要提高。 中國駐英使館政治參贊劉為民也表示,中國也希望借此機會,督促“中國制造”提高質量。他對記者說,雖然出現了一些風波,但外界對“中國制造”的需求并沒有減退。 林毅夫和劉為民都看好“中國制造”的前景,他們認為中國目前所處的狀況,日本、德國、韓國當年也曾遇到。他們相信“中國制造”一定能化挑戰為機遇,由目前的“中低端”制造,逐漸走向“高端”制造。 白樂威則表示,“中國制造”實際上有兩大類,一是外國品牌中國造的商品,二是純粹的中國品牌商品,而無論是外國品牌和中國品牌,“中國制造”的整體質量水平都讓人信得過。 “中國制造”如何保持競爭力?與會討論者都建議,“中國制造”需要打造國際品牌形象,需要更多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品牌”,需要真正由低端走向高端。林毅夫笑言:“希望有一天我買不起的東西,也會有很多中國制造。” 作為“光伏產業的中國超越者”,無錫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總裁施正榮是“中國制造”的新領軍人物。他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制造給世界帶來了巨大貢獻,而中國制造正在超越傳統的“便宜和低端”,進入可持續成長的新時代。 7.“中國制造”應邁向“中國創造”。主要涉及技術、品牌、競爭、國際化、人才、戰略規劃。 8.由產品消費向品牌消費的轉變,為品牌創新提供環境。 9. “中國創造”需要“世界品牌”,“世界品牌”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環境,依賴民族精神。產業提升、技術創新、系統創新、涉及到創新精神,舉了韓國“現代”化的背后是整個民族的傾盡心血,涉及到了民族精神。 10.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考試題目 要求:概述全面,條理清楚,語言準確,篇幅為350——400字。(篇末不得署名,署名者整卷無效) 第二題:“給定資料5”是美國的一位家庭主婦對“中國制造”產品使用的生活感受。請您對這則資料所蘊涵的“中國制造”的有關現象與問題,作出必要的分析。(內容不少于四個)(16分)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貼切,語言簡潔,篇幅不少于200字。 第三題:針對“給定資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個“落后”效應,請你結合給定資料,提出相應的對策。(20分) 要求:針對性強,方法可行;篇幅不少于200字。 第四題:結合給定資料,請你從“民族精神與中國創造”的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內容充實,觀點明晰,說理充分,結構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2008年江蘇省公務員申論真題解讀 2008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已經落下帷幕,從考生和各方面反映來看考試比較平穩,既注重選拔性,又注意考試的平穩和連續性。特別是申論考試在穩定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有價值的思考和創新,值得深入探討,下面對申論考試進行簡要解讀,概括為二大特色,三個變化,一個現實意義。 一、材料和命題的二大特色 1、 命題的制作更加注重系統性。中國制造是近年來一直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但很多討論都是在就事論事,而此次考試的命題者把視角放到了一個大的系統中,把中國制造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進行了集中展現,從民族精神到美國主婦碰到的瑣碎問題,將政治性和事務性相結合,既反映了宏觀問題,又有微觀問題。申論材料中不僅涉及到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類關系國家未來的話題,而且又不回避社會現實問題的矛盾,有正確的導向,可謂別具匠心。另外,從最后一題寫一篇議論文的要求來看,與2008年江蘇新考綱首次解釋的“申”及“論”:“從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為申述、申辯、申明,‘論’則是議論、論說、論證。所謂申論就是對某個問題闡述觀點、論述理由、合理地推論材料與材料,以及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提法十分吻合。 2、 材料的排列更加注重應用性。申論主要考核應試者對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練和加工能力,每個考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整理,分析和作答,關鍵是要一個整體的思路。從此次考試材料來看,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借鑒的地方,就是思路很清晰。材料先從各界人士看法入手點出現象;接著從正反面論述中國制造的現狀提出問題;進而選擇了中國和外國幾個微觀實例側面展現了問題的深層次分析豐富了思路;最后以十七報告為核心給出了從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造的戰略和方法,特別是從民族精神的文化高度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提出建設方向。 1、 中觀與微觀相結合。結合全文闡述“民族精神與中國創造”是中觀的思維方法;而其它三個問題都要求結合一個具體的材料段落是典型的微觀考察方法,從中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維方法是否全面,清楚。 2、 對工作 3、 強調了細節的重要性。如,第三題:針對“給定資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個“落后”效應提出對策,相信很多同學根本沒有注意“第一個落后效應”而針對給定資料3中的四個落后效應分別給出了對策。希望考生能夠養成嚴謹細致的習慣,這是每個公務員所必須的。 三、 一個現實意義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趙桂萍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錄用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
|
閱讀下一篇:2008年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