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多元性認識中醫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4.醫學評價標準的多元性。醫學是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的,以治療疾病和增進健康為目的的。與其他自然科學相比,無論是在研究對象、研究目的,還是在價值觀念、量效標準上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醫學不僅僅是科學”,它不僅是探索人體和疾病的真理性認識,同時也是一門防治疾病,增進健康的技術,甚至還是一種具有鮮明人道主義色彩的“仁術”,醫學是科學、技術和仁術三者的有機統一體。因此醫學的評價標準也應是多元的,不僅要從客觀性、真理性方面去界定,也要從實用性、有效性方面去衡量,乃至要從人文性、人道性方面去評判,F代醫學用實證的手段,打開人體一個又一個“黑箱”,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疾病的本質和規律有了比較客觀和精確的認識,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但現代醫學對許多疾病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盡管已經找到了明確的病因病理,但卻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技術和手段。中醫學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臨床經驗、治病方藥和保健方法,對許多疾病,特別是現代醫學棘手的疑難雜證,如心腦血管、腫瘤、免疫性、代謝性、心身性復雜病癥及病毒感染等疾病能夠起到不同程度的治愈、控制和緩解作用。盡管中醫對其治愈疾病機理的認識還比較粗糙,“科學性”不足,但在控制和治愈疾病,增進健康的醫學目的上無疑是成功的。臨床經驗和技術的有效性是中醫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這個層面上與現代醫學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否定中醫實際上也就否定了中醫臨床的有效性,違背了醫學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體的健康和疾病,而是人體一個復雜的客體,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既有生理特征,又有心理特征。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單純的科技定位局限性日益暴露,特別是在醫學科學主義、技術主義和一元主義的沖擊性下,醫學人文精神失落了,醫學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離了,現代醫學成了“單向度”的醫學。因此必須對醫學進行重新定位,用醫學的文化定位來豐富和補充醫學的科技定位,使得醫學真正成為“人”的醫學。中醫具有悠久的人文主義傳統,“醫乃仁術”中就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的、德性的人道主義的愛心和濟世精神,中醫本身就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有機統一體?茖W主義和一元主義將中醫這一復雜的文本給誤讀、簡化、肢解了,中醫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冷落一邊,甚至遭遇批判和拋棄。因此,將科學、技術、人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將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相融合,從科學、技術、人文多向維度來審視醫學是21世紀醫學工作者應有的視角,而中醫學人文精神的挖掘與提升將為現代醫學視角的轉換提供新的啟示。
二、多元文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中西醫學的差異從內在本質上看是中西醫學方法論的差異,于是有學者認為中西醫學的差異是系統整體論與 分析還原論的差異、生成論與構成論的分別、模型論與原型論的不同。那么,不同的醫學方法論之間是否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醫學方法論究竟是一元的、還是多元的?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在其名著《反對方法》中提出的多元主義方法論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示。與傳統一元惟我獨尊的方法論原則相反,費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論允許采用一切方法,容納一切思想,反對傳統方法論原則的惟一性、普遍性,反對傳統方法對其他方法的排斥和打擊。他強調不存在什么惟一的規范的方法論,一切方法和規則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都不是普遍的標準,都有其局限性。費氏的方法論原則不是反對一切科學方法,而是旨在反對那些僵化的、“普遍”實用的方法,反對把僅僅在一定范圍實用的方法教條化,并推廣到一切領域和時代,脫離歷史和現實的傳統方法論思想。他主張的是開放型的、自由創造型的、具有生命力的、能夠適應歷史變化的、促進人的個性發展的、能夠最終有效地揭示外部世界深藏著的秘密的方法。費耶阿本德的結論是:現實的科學比人們所料想的更接近多元論,只有方法上的多元論才能“導致真理”。盡管費氏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具有無政府主義色彩和相對主義的不足,但其多元主義方法論無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對于我們理學方法論的多元性以及中醫的發展道路的選擇有所啟迪。
由于生命現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企圖用一元的方法揭示人體和疾病所有奧秘的努力必將失敗。近代以來,西醫學采用了還原論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隨著醫學的發展,還原論方法的局限暴露無疑。而中醫方法論重整體、聯系、動態、功能、直覺的有機整體論方法更加契合生命的本質。德國漢學及中醫理論和方法論教授滿晰駁在談到中西科學和醫學方法論時強調,“我們應當習慣于這樣的觀念:它們是沿著不同的道路朝著嚴格意義上的科學這同一峰頂攀登的兩支不同的隊伍。顯然,為了達到同一目標—理性對確定的經驗事實的惟一定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道路)”(引文)。中西醫學方法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二者只有通過互補并存的方式方能有利于醫學的發展。試圖將用還原論方法來研究和展中醫當成是中醫研究和發展的惟一道路和選擇,無疑是在否定中醫方法論的現代價值,是有悖于醫學方法論的多元性宗旨。
21世紀中醫的發展必須走出科學主義和一元主義的陰影,確立醫學多元主義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和發展論的觀念。“我們應當寬容地理解醫學,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醫學,而不應當將那些未能得到實驗證明,未能上升到現代科學水平的醫學逐出醫學之外”。寬容地理解醫學,不僅僅指現代醫學對傳統醫學的寬容,而且也包括對中醫發展各種道路和模式的寬容。20世紀中國醫學的一元主義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中醫的發展道路也應是多元的、多維的。在中醫發展模式上,目前主要存在著三個方向:傳統中醫、中西醫結合和中醫現代化。在目前現代醫學和中醫發展的現實條件下,任何一種孤立的發展模式都不足以充分繼承和發揚中醫的特色和優勢,而各種發展模式之間的差異、互補和競爭將形成中醫發展的重要機制,有利于中醫的發展。
21世紀將是多元文化并存與互補的世紀,隨著“歐洲文化中心論”的終結,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傳統文化的價值將被重新發現。21世紀將是東西方文化匯合的時代,將是中國傳統思想大放異彩的時代,21世紀的中醫學將有希望與中國文化共同回歸到多元的世界,繼續為人類的健康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