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學會60年回眸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學會成立前后,幾十名骨干常常聚集于此,商量成立和開展學會工作事宜。有時診所業務影響到學會工作,哈玉民就干脆把診所停了。他們白天出診,晚間開會工作,徹夜的燈光伴隨他們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
1950年6月的一天,學會在八面槽診所舉行了第一次執委會。按照會章,選舉趙樹屏為主席,哈玉民、白嘯山、潘兆鵬、趙錫武、于道濟、董德懋為副主席,并分別成立了秘書室、組織組、學術組、社會服務組、福利組、中藥組等,擬定了工作細則,使學會工作從宣傳、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展開,呈現出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景象,廣大中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隨后,學會組織會員加強政治與業務學習,先后成立預防、針灸、正骨專業委員會,舉辦各類學習班、研究會、學術講演會等。組織會員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為貧困患者全免處方費。這項活動遍及市內9個區共計212個診所。同時學會聯系市內的國藥業公會,實現了全市國藥店對持有中醫學會施診藥方配藥,一律按八五折計算藥價。在協助政府推進衛生工作方面,先后協助市公共衛生局了解全市醫藥業現實情況,到各診療所分發卡介苗手冊,宣傳衛生常識,協助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籌備中醫藥展覽以及鑒定中藥處方等。同時,與全國各地中醫開展聯誼活動,交流中西醫團結意見,推廣與加強中醫組織工作。
1953年,因哈玉民賣房等原因,學會面臨遷址。此時,趙樹屏慷慨解囊,將自己10多間房無償捐給學會。1954年,學會執委趙心波將自己的私有房產和許多個人藏書無償捐贈給學會。這樣,學會有了辦公室、圖書室、雜志編輯部、教室等。當時四大名醫之一汪逢春也捐贈了許多藏書和醫案。1956年至1961年,學會舉辦了多期中醫學習班。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北京中醫學會被迫停止一切活動。
六件大事奠定中醫事業基礎
記者從一份歷史資料上看到,學會成立之初的1950年5月,會員有225人,1年后,增加到861人,到1951年底,已有5萬人以上。學會如同一點“星火”,在北京乃至在全國逐漸呈現出“燎原”之勢。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閻潤茗是學會最早的會員。她介紹,1950~1956年間,學會主要做了6件大事:成立預防醫學委員會,舉辦預防醫學學習班,提高中醫隊伍整體素質;開辦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成立北京中醫學會門診部,成為全國培養中醫人才的搖籃;成立針灸委員會和針灸研究班,進一步研究針灸經驗,為針灸事業培養后備人才;成立聯合診所委員會和聯合診所,為中醫基層醫療機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成立出版委員會,出版《北京中醫》,帶動全國中醫學術發展;成立中西醫學術交流委員會,組織西學中班,開辟了中西醫結合事業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