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海峽兩岸中醫藥交流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醫事人員交流

民國時期,海峽兩岸中醫藥界人士交往雖然規模不大,但從沒有中斷。日本占領臺灣,使得在臺灣從事中醫藥的環境日益惡化,造成部分臺灣中醫師不畏艱辛,回到大陸行醫;與此同時,這些臺胞亦面臨著大陸國民黨政府的迫害。

 

1926年前后,有一批臺灣籍醫生前來福建龍溪、龍海開業行醫,如石碼的謝忠信、黃德川、林良朋、林亦惠,海澄的許丕峰,浮宮的許丕丞,海滄的史介青,以及分散于各農村集鎮的臺籍醫生,他們都為龍溪、龍海人民進行過救死扶傷的工作。這些臺籍醫生在行醫過程中,有的還積極參與革命活動,如臺灣籍醫生王輝森大夫,在海澄行醫期間,及時把自己在診病過程中獲得的重要情況通報給當地黨組織。1938年5月,日本占領廈門后,國民黨當局下令逮捕全部居留大陸的臺灣籍民。僅石碼鎮被逮捕者就有20多戶59人,其中林亦惠、謝忠信、黃德川、林良朋等醫生都遭逮捕并押解連城轉入崇安“臺灣人集中營”,直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才獲釋放。

20世紀30年代初,臺灣醫師呂耀唐客居福州行醫時,應用枯痔藥條秘方治療內痔收到良好療效,仿效者不乏人在,對福建中醫藥治療痔瘡的學術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而此時期大陸中醫師赴臺灣地區行醫者,亦不乏其人。早期的如:林培因(1877~1938年),諱肇研,號培因,福鼎沙埕鎮人,清光緒丙申年(1896年),進取福鼎縣學第九名,后矢志攻讀岐黃醫術,曾受業于6位老醫生,盡得醫術奧秘,就診者絡繹不絕,40歲時(1917年),受邀赴臺灣,在臺北市懸壺數載,門庭若市,震動全臺。

20世紀40年代,赴臺灣地區行醫者較多。舉例如下:

許汝南(1888~1949年),字耀川,自幼接受父輩傳授醫藥知識,21歲旅居新加坡,拜田伯良先生(詔安縣人)為師,學成回家鄉。因其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而名揚縣內外。40年代赴臺灣,1946年任臺灣省臺南市中醫公會會長;1947年又回故里。

黃海晏,字河清,詔安人,出身中醫世家。隨父攻讀醫書。20世紀30年代赴臺。1947年參加考試院中醫師特種考試及格。開設壽元中醫義診所。曾任考試院典試委員、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委員,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臺灣中國針灸學會顧問等職。

海峽兩岸中醫藥界人士的相互交流,促進了兩岸中醫藥學的發展,并成為發展當地中醫藥事業的骨干。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 最新色福利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另类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在线亚洲乱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