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假若被渣土車撞的不是縣長
來源:重慶時報發(fā)布時間:2012-01-0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2月26日,西安一渣土車將一湖北牌照的越野車撞向路邊樹叢,兩人受傷。據(jù)了解,受傷的一人是湖北鄖西縣縣長楊華林。(12月27日《華商報》)
因為縣長的身份,民眾似乎看到了車禍的結(jié)局:它不會成為爛尾的交通肇事,或許處理過程會更“雷厲風(fēng)行”。不過相對于“預(yù)料中的結(jié)果”,我突然想到另一個問題:假若被撞者不是縣長,又會如何?
倘若冷靜分析,很多情況其實并非是我臆想中的車禍走向。就在今年前10個月,西安市發(fā)生了43起因渣土車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死亡46人。此后的12月7日,該市政府專門針對渣土車問題研究制定出5項措施,副市長錢引安的“有愧于”尚在耳邊,渣土車交通事故就又發(fā)生。這無疑表明西安當(dāng)?shù)氐恼涡袆硬⒉荒敲?ldquo;徹底”。正因為如此,我們很難確信,一個普通人遭遇渣土車車禍后,就能獲得足夠的重視與救濟(jì)。
網(wǎng)上曾有一篇《假如他們窮得連故事也沒有》的文章,說的是在云南昭通貧困山區(qū),寒冷的雪天里,當(dāng)?shù)匦W(xué)里的孩子穿的依舊是破爛的鞋子,他們的老師毛利輝拍下了他們的鞋子,并講述了這些鞋子和它們小主人的辛酸故事,感動千萬人,無數(shù)的鞋子和衣物因此從全國各地寄往這個山村小學(xué)。文章作者為這樣的溫暖故事而欣喜,但他同時指出,如果有人再貼一組關(guān)于鞋子的照片,也許那些鞋子更破爛,卻未必能夠引起同樣的轟動。“除非你再找到一個更好的角度,講述一個更動人的故事”——事實上,還有著太多窮得連“故事”都沒有的孩子。而要讓他們走出困境,需要的是社會常規(guī)的有效救濟(jì)機(jī)制,倘若有暢通的救濟(jì)渠道,只需要登記和證明,就可以擺脫困境。
我無意去指摘縣長被撞傷的報道,不過類似的新聞無疑給社會另一重警醒:假如被撞者不是縣長,在一個渣土車肇事層出不窮的社會語境中,他們是極有可能成為“被疏忽者”的。
【責(zé)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