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企急拋庫存“變現”期銅走勢堪憂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1-10-23
“國慶假期前滬銅的下跌幅度出乎市場的意料,其間曾輕倉試水多單,但發覺上漲幅度乏力便毫不猶豫地從68000的位置建立銅空單,短短半月的行情讓我獲利頗豐,可以說已經達到今年的盈利目標。節后為保住前期利潤便平掉手里空單,繼續捕捉下一波行情。總體而言,現在滬銅還是處于震蕩盤整的態勢。”某投資公司李經理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截至10月13日,滬銅主力合約1112小幅低開,日內窄幅運行,尾盤收于54880。滬銅持倉量增至427868,處于年內較高水平,而成交量大幅減少19萬手至963918。滬銅增倉縮量整理,表明在銅價處于55000附近,多空分歧較大。
電纜企業只拋不進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透露,2010年末不包括上海期貨交易所庫存在內,中國國內的銅庫存為176.8萬噸,高于2009年同期的121.8萬噸和2008年的28.20萬噸。加上當時上期所的13.20萬噸庫存,2010年年底時的中國總庫存在190萬噸左右。
對于中國剛公布的國內庫存數據,上海中期銅分析師方俊峰認為,其實中國的隱性庫存一直很大,只是一直以來沒有機構去統計這個數據。從公布的數據來看,表面看來肯定是利空的,但是背后究竟對市場有什么影響也很難判斷。因為這個數據在過去的兩年內一直存在,而且銅價在過去兩年還創過新高。
同時他認為,從另一方面講,銅價再也難以在目前的位置單邊大幅上揚,畢竟經歷前期的大幅下跌,只要價格上去,市場就會有人賣貨。不過鑒于現在中國的基本面情況依然平穩運行,至少每年表觀消費700萬噸依然沒有問題。因此,如果歐債等宏觀因素有所緩和,銅價可能不太會在當前位置上進一步大幅下挫。
然而面對銅的供需市場,中國需求仍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國外機構普遍認為,在銅價大跌30%的情況下,中國將買入更多的銅精礦,國內的買家會重返金屬市場。不過記者了解的情況正好與它相反,國內的電纜企業正急于向市場拋售前期高位買進的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