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或出棉花新政防價格大起大落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27
日前,國家發改委、全國供銷總社、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等方面組成的棉花調研組,總結了湖南和江蘇、山東等地的實地調研,正著手制定新年度棉花收儲預案交易實施辦法等政策。
據媒體報道,從去年8月到今年8月,國內棉價經歷“過山車”行情,從每噸1.7萬元一路攀升至今年3月份的每噸3.4萬元。之后,又從每噸3.4萬元跌到現在的每噸近2萬元。
為此,我國眾多紡織企業包括不少規模以上企業陷入原材料困局。國家發改委、國家供銷總社等五部門相關負責人,帶著如何加強和改善棉花的宏觀調控、促進棉花產業健康發展的課題,調研組一行來到東信集團湖南湘潭基地生產車間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與湘潭市相關主管部門、企業進行座談。雙方圍繞2011年度棉花產銷形勢預測、棉紡織生產和出口情況、棉花流通體制改革、落實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建議以及稅收、財政、產業升級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國家發改委方面的官員稱,此次“棉花新政”的重點是處理好棉花和其他農產品的戰略定位、棉花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系以及進口棉和國產棉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穩定國內棉花價格,防止棉價大起大落的情況再次發生。
雖是如此,浙東輕紡城棉紗的主力品種精疏32支仍在每噸31000元徘徊。僅僅4個月左右時間,原來從底部直線上升到高位的棉價卻一瀉千里,甬城的棉花、棉紗演繹的價格落差之大讓人驚嘆。
據記者了解,如今,由于新棉即將上市,山東省德州地區一些棉農急著將陳棉出售,加上武城、夏津仍有十幾棉企在收購棉花,因此棉花交易較為火爆,日收購量5萬-10萬斤。
由于2010年度棉價大起大落,棉農一直在觀望中,交易進度明顯偏慢。往年德州地區到5月中旬收購加工基本結束,今年到5月底收購進度只有70%左右,6-8月份照常收購,收購期比正常年份延長4個月,與今年的新棉收購連在一起,這是幾十年來沒有的情況。
德州市棉花協會稱,目前當地棉農手中還有15%以上的籽棉未賣,其中產棉大縣夏津縣有20%左右。再有半個月新棉就要上市,即使價格低也只能出售,再存放不僅質量大幅下降,而且新棉上市后棉價是高是低都不好說。
目前,德州地區武城、夏津縣仍有十幾家棉花企業收購籽棉,日收購量多的10萬斤左右。除本地棉農供應棉花外,還有一些來自河北省的南宮、威縣及武城周邊縣等地。籽棉收購價格在3.70-3.90元/斤。據棉企反映,主要供應多年的老客戶,隨收隨加工隨銷售,利潤很薄,以銷定收,基本無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