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精講班第4講講義
環境影響預測
1. 環境影響預測的原則
2. 環境影響預測的方法及特點:
2.1方法:⑴數學模式法⑵物理模型法⑶類比分析法⑷專業判斷法
2.2特點:2.2.1數學模式法,能給出定量的預測結果,需一定的計算條件和輸入必要的參數、數據,應首先考慮。2.2.2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較高,再現性好,能反映比較復雜的環境特征,需要有合適的試驗條件和必 要的基礎數據。2.2.3類比分析法,預測結果屬于半定量性質。2.2.4專業判斷法,定性的反映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
3. 環境影響時期劃分及環境影響預測時段
3.1環境影響時期劃分: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按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劃分為建設階段、生產運行階段和服務期滿后的環境影響三種。生產運行階段可分為運行初期和運行中后期。
3.2環境影響預測時段:所有建設項目生產運行階段分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大型建設項目應進行建設階段的影響預測;礦山開發應預測服務期滿后的環境影響。在進行環境影響預測時,應考慮環境對污染影響的承載能力。一般應考慮兩個時段,污染影響的承載能力最差的時段(即環境凈化能力最低的時段)和承載能力一般的時段,
4. 環境影響預測的范圍和內容
4.1范圍:環境影響預測范圍的大小、形狀等取決于評價工作的等級、工程特點和環境特性及敏感保護目標分布等情況,同時在預測范圍內應布設適當的預測點或斷面,通過預測這些點或斷面所受的環境影響,由點及面反映該范圍所受的環境影響。具體的預測范圍和預測點、斷面設置,因環境要素的不同而不同。
4.2內容
4.2.1環境質量參數:一類是常規參數,反映該評價項目的一般質量狀況;一類是特征參數,反映該評價項目與建設項目有聯系的環境質量狀況。
4.2.2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進行的預測,是對能代表評價區的各種環境質量參數變化的預測。各評價項目應預測的環境質量參數的類別和數目,與評價工作等級、工程和環境特性及當地的環保要求有關。預測應給出具體結果。評價時注意疊加環境質量現狀值(即背景值)。
4.2.3生態環境影響預測一般包括生態系統整體性及其功能的變化預測和敏感生態問題預測,如野生生物物種及其生態環境影響預測等。
5.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5.1分單項評價法和多項評價法兩種。
5.2單項評價法及其應用原則
5.2.1單項評價法是以國家、地方的有關法律、標準為依據,評定與估價各評價項目的單個質量參數的環境影響。
5.2.2應用原則:在評價某個環境質量參數時,應對各預測點在不同情況下該參數的預測值均進行評價。單項評價應有重點,對影響較重的環境質量參數,應盡量評定與估價影響的特性、范圍、大小及重要程度。
5.3多項評價方法及其應用原則
5.3.1多項評價方法適用于各評價項目中多個質量參數的綜合評價。所采用的方法見有關各單項影響評價的技術導則
5.3.2采用多項評價方法時,不一定包括該項目已預測環境影響的所有質量參數,可以有重點地選擇適當的質量參數進行評價。建設項目如需進行多個廠址優選時,要應用各評價項目的綜合評價進行分析、比較。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
1. 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的總體要求:環境影響報告書應全面、概括地反映環境影響評價的全部工作,文字應簡潔、準確,盡量采用圖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資料清楚,論點明確,利于閱讀和審查。
2.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內容:⑴總則;⑵建設項目概況;⑶工程分析;⑷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現狀;⑸環境影響預測;⑹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⑺環境保護措施的評述及技術經濟論證,提出各項措施的投資估算;⑻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⑼環境監測制度及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的建議;⑽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3. 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
3.1編寫原則:報告書的結論是全部評價工作的結論,要在概括和總結全部評價工作的基礎上,客觀地總結建設項目實施過程各階段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與當地環境的關系。
3.2編寫要求:文字簡潔、準確,最好分條敘述。
3.3內容:⑴概括地描述環境現狀,同時要說明環境中現已存在的主要環境質量問題。⑵簡要說明建設項目的影響源及污染源狀況。⑶概括總結環境影響的預測和評價結果。⑷對環保措施的改進建議。⑸對項目建設環境可行性的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