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對后QE2時代商品走勢分歧明顯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7-04
為期兩天的美聯儲政策會議拉開帷幕,這是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即將結束之際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市場揣摩美聯儲貨幣政策最新動向,可能對美元、大宗商品的影響,并產生了幾種不同的觀點。
象嶼期貨產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朱鳴元表示,QE2結束預計會對市場形成巨大沖擊。據他分析,美元指數在2009年3月和2010年6月兩次沖擊90點失敗,分別是遭遇QE1和QE2,現在美國經濟開始面臨通脹難題,推出QE3的概率很小。在此情況下,未來美國貨幣政策是逐漸收緊的過程,美元指數可能將展開月線級別的上漲,并對商品市場形成壓制。如果配合全球經濟可能的二次探底,美元上漲幅度還將更大,金融市場甚至再現共振式下跌行情。
“由于中國已經率先緊縮,完成了去金融化,但美國才剛剛開始。預計7-9月份這波行情主要表現為,外盤商品和股市領跌,國內商品抵抗性下跌。分品種來看,金融屬性強的工業品面臨下行壓力大,而供需結構穩定的農產品(14.76,-0.07,-0.47%)會抗跌。”
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認為,QE2結束對不同品種影響的差別較大,其中黃金可能是矛盾的焦點。他指出,黃金是衡量全球流動性“水位”的浮標,目前處于歷史最高位的黃金價格,就是經過前兩輪量化寬松給推上來的。但未來1-2個季度,預計全球流動性維持或下降,不會增加,這就將對黃金構成不利影響,并間接作用于其他商品。
相對以上觀點,另一些分析人士對商品市場則較為樂觀。南華期貨研究所所長朱斌表示,預計QE2停止后市場有個靜默期,并不會出現事件性行情。而從中長期來看,基于美國經濟復蘇、美元不可能反轉、歐債危機可控,以及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四點判斷,商品市場仍然具有吸引力。
海通期貨研究所所長郭洪均也表示,QE2結束后美元下跌勢頭應該能夠停止,商品長期以來的大幅上漲勢頭將得到遏制,但不至于反轉。因為美國希望低匯率刺激出口和就業,美元大幅升值的概率不大,預計將維持震蕩。對于國內,熱錢和輸入型通脹的壓力會減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見頂回落,促使緊縮政策適度放松,股市可能迎來報復性反彈,大宗商品也有溫和上漲。
此外,市場也有第三種看法,即認為短期市場不會有太多變化,但中長期影響需要“邊走邊看”。
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周波表示,QE2結束的確對大宗商品是負面影響,但考慮到市場從4月份跌到現在,如橡膠、棉花跌幅超過20%,價格回到去年初水平,基本上把這個預期消化掉了。市場短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分析大宗商品未來走勢,還是要通過宏觀經濟判斷。周波表示,從利多的因素來看,前期商品價格回落,減輕了企業成本和國內通脹壓力,預計下半年國內貨幣政策緊縮頻率和力度會降低,產業性和財政性的政策也將分批出臺。在此環境下,國內經濟經過本輪去庫存后,會對商品形成新的需求;但從利空的因素來看,全球經濟復蘇并不穩固,前一輪救市遺留問題逐漸暴露,比如現在市場關注的歐債和國內地方債,都可能是引發新一輪系統性下跌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