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屬性與基本面博弈:2010年商品誰主沉浮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17
2009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反彈,不僅原油價格回到每桶接近80美元左右的高位,而且,黃金等貴金屬,銅、鋁、鋅、鋼材等有色金屬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大宗商品的價格反彈原因,猶如硬幣的兩面,一面叫“金融因素”,即在美元貶值的影響下,資源具有了更多的金融屬性,大量的投機和規避通脹風險的需求也加大了原油等商品的價格波動。另一方面叫“基本面”,即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刺激了資源需求。
展望2010年大宗商品的走勢,我們依然不能離開金融屬性與基本面這兩大重點。這兩條主線將如何延伸,具體商品品種將怎么走,原油、黃金等龍頭品種是否會再度上演牛市,這些問題都成為新年度大宗商品的重要議題。
金融屬性:美元長期走弱趨勢難改
主持人:金融屬性是目前決定大宗商品走勢的重要因素,其中美元指數起了主導作用。去年12月以來美元出現了一波反彈,你認為2010年的美元將出現怎樣的走勢?
郭洪鈞:2009年12月美元指數從74.69大幅反彈至77.92,漲幅為4.32%,并曾一度上探78.45,為2009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美元12月份的強勁反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是美國經濟復蘇表現好于歐洲和日本、主權債務風險凸顯、套息交易平倉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隨著主權債務風險逐步穩定,而且美元此輪的上漲已經提前消化了美國經濟復蘇的利好,如果美國近期經濟數據難以表現出超預期的利好,那么美元套息交易平倉會逐步衰竭,美元本輪的漲勢也難以為繼。
從中長期來看,在全球政治形勢和部分國家債務危機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資源型國家如澳大利亞的加息將會強化美元套息交易的動力,從而進一步壓低美元。除非2010年第一季度美國失業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否則美聯儲加息則最早在2010年年中。一旦美聯儲加息,則資金重新回流美國并推高美元的概率增大。因此,預計美元在2010年加息的前提下,有望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特點。但美元加息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也會相應加息,美元并不具備在較長時間內持續走高的基礎。從美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來看,美元長期走低的趨勢仍然不可避免。
曹忠忠:美元的此波行情是反彈,而非反轉。理由是,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經濟復蘇落后于其他國家、升息步伐緩慢、國際地位下降、淪為融資貨幣等因素,美元指數的直接壓力則來自美國政府2009-2010年的舉債規模和發行安排。2009年11月2日,美國財政部宣布,2009年第四季度,也是美國財年的第一季度,美國聯邦政府的舉債規模預計為2760億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政府借債將為4780億美元,也就是半年共預計舉債7540億。從當前全球的金融大環境而言,西方各主要發達國家仍在逐步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定量寬松的貨幣刺激政策還需要維持較長時期,在美國失業率仍在10%附近高位徘徊的時刻,美聯儲顯然不會太快地做出加息舉動。在此背景下,斷言美元開始反轉,為時尚早。
美元走勢要想實現從反彈到反轉的質變,只有在美國經濟復蘇明朗,通脹苗頭確立,美聯儲釋放明確升息信號或者是在全球經濟出現二次衰退的情況,至少也要滿足一個必要條件即美元的套息交易開始平倉。
林慧:美元在2009年底出現的反彈,加息預期是誘因,但此輪反彈,實際上套息交易及非美因素才是關鍵所在。套息交易事實上已經在市場上存在了很多年,套息交易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是,一、套息貨幣國寬松的信貸標準和巨額的貨幣流動性;二、套息貨幣國極低的利率。如套息貨幣的匯率能夠保持穩定或者下跌,則對于套息交易來說更加理想。其機理在于,投資者或者投機者借貸低利率貨幣進行投資或者炒作高回報資產,以更低的融資成本擴大盈利空間。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前,日元一直符合作為套息貨幣的主要條件,事實上日元也一直是套息貨幣。2008年四季度,雷曼倒閉之后美國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金融市場、鼓勵銀行放貸,美聯儲歷史性地將聯邦基準利率調至0-0.25%的低點,甚至于采取了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基礎貨幣進入市場造成投資者對未來美元貶值及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這就使得美元滿足了套息貨幣的先決條件,而美元也確實成為另一個套息貨幣,其吸引力甚至超過了日元。但隨著美元指數的持續下跌,許多出口國家的貨幣升值壓力過大,亞洲多家央行干預外匯市場,以阻止美元貶值步伐,令美元指數在跌破74.2之后出現強勁反彈,并引發了大量套息貨幣的回流。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考慮,美聯儲是否會加息,將是決定美元是否會繼續上漲的關鍵。我們認為,盡管從未來數年的角度來看,美元貶值的趨勢并沒有明顯改變,但加息的預期會導致2010年的美元指數走勢并不會如2009年那樣單邊下滑,至少在未來一年內,美元再度出現持續貶值的可能性正在降低。而這種加息的預期很可能會促使更多數量的套息盤出現,將會進一步推漲美元指數的走勢。
高輝:自2002年以來,美元一直處于貶值趨勢之中。美國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是導致美元貶值的根本原因。長期來看,美元持續升值可能性較小。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過大,而各國央行繼續開展外匯儲備多元化,降低對美元資產的需求。只要美國不宣布其“退出”政策,繼續其接近零利率的寬松貨幣政策,而且美國經濟短期內不可能出現強勁增長,所以美元將會保持較長時間的弱勢格局。
另外,從美國政府的立場看,美元貶值有利于其發展。一方面,美元的貶值有助于刺激其本國出口,減少貿易赤字,改善經常賬戶失衡;另一方面,美國的對外負債主要是以美元計價,而美國的對外資產主要是以外幣計價,美元貶值造成的“估值效應”能夠降低美國政府的對外真實債務,從而改善其高額財政赤字政策的可持續性。因此,美元保持長期的低價區間的局面很難改變。
但是,美元的長期低價區間并不排除美元的區間振蕩反彈,因為,促使美元反彈的因素諸如:部分經濟指標向好,美國經濟逐步復蘇,美元低位獲得支撐,基本可以確定美元未來走勢難以回到前期低點。2009年底,美元相對于主要貨幣都處于低估狀態。2010年,美元兌歐元和日元等貨幣將會出現部分升值。另外,當美聯儲開始啟動緊縮時,美元跌勢可能暫時逆轉,而如果再次發生類似迪拜債務危機的突發事件,美元可能出現反彈。一旦反彈開始,可能觸發套利交易平倉,進而會引發更大的反彈幅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美元在2010年的走勢將保持區間的走勢行情,難以出現單邊的走勢。
基本面:溫和通脹可能在世界范圍出現
主持人:供需關系所決定的基本面,是大宗商品走勢的另一個重要指標。2010年是否會出現預期中的通脹,對于商品的漲跌至關重要。你認為通脹預期是否會轉化成現實?
郭洪鈞:總體來看,2010年仍將會保持較強的通脹預期。由于2010年上半年的積極政策還難以大規模退出,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必將向消費領域傳遞,通脹預期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成為現實。但CPI指數的上升會促使各國央行次第推出不同程度的退出政策。毫無疑問,復蘇進程如何演化及退出政策如何實施二者之間的博弈將貫穿2010年始終。
2010年世界經濟在普遍性的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共同作用下,仍將保持持續復蘇態勢,不過仍存在一些阻礙復蘇步伐的因素,如產能利用率仍處于歷史低位,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消費有所改善、但疲態短期難改等等,這些因素為經濟復蘇進程蒙上了一些陰影。
曹忠忠:我們認為,2010年溫和通脹不可避免,并且有可能超出目前人們預見的水平,實際的通脹率遠遠超過名義的通脹率。現實中,我國的通脹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二是農產品(13.30,-0.04,-0.30%)的價格上漲,而產能過剩對通脹的制約則相當有限。我國新一輪通脹的來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再次重演推動角色,并很可能成為我國通脹經常性的、重要的策源地。國內產能過剩狀況,不會直接影響和削弱輸入型通脹機制的形成。
林慧:我們認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可能不會一蹴而就,部分新興經濟體通脹加劇的壓力將較為明顯,如近期在印度及越南出現的通脹加劇的勢頭,但是主要經濟體,如歐美地區,出現通脹的概率并不是很大,甚至不排除部分發達國家出現通縮的可能。綜合來看,2010年全球總體仍將以溫和通脹為主。
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在2010年出現變化的概率較大,救市政策何時退出市場將始終是懸在全球投資者頭上的一把利劍。不過,我們不認為寬松的宏觀經濟,尤其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直接轉向緊縮,但是政策的細微變化仍值得引起關注。中國政府正在敦促的經濟結構性調整是否能夠取得成效,對2010年整體的市場環境影響非常大。
高輝:全球經濟在2009年收縮之后,在2010年將呈現觸底回升。各國政府會非常謹慎地選擇刺激政策的“退出”時機。2010年,如果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與財政刺激力度減弱的雙重影響下,世界經濟仍有下滑的風險。歐美央行可能在2010年多數時間里也將主導利率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另一方面,財政刺激政策的實施和經濟停滯帶來的稅收不足已經導致主要發達國家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實際上全世界的政府都會通過直接或間接地制造通貨膨脹來免除債務。
基于各種因素,全球寬松政策逐步退出,樂觀地看可能要到2010年中,因此,溫和通脹可能在世界范圍內出現。
2010年,中國經濟較大可能是出現高增長低通脹態勢,自2009年11月CPI指數轉正以后,可以預期中國在2010年上半年通貨膨脹將會逐步走高,年中達到高點。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將由去年的超常刺激轉向正常化,中國的貨幣政策與通脹形勢緊密相連,以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如果物價上升過快,各種調控措施也將逐步推出。
在經濟持續復蘇、通脹預期可能成為現實、流動性或從充裕轉向適度緊縮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們預期2010年商品市場總體保持振蕩上行的走勢,但有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特征。
商品走勢預測:結構性投資機會涌現
主持人:談完了金融屬性和基本面因素,我們落實到具體的商品上,類似2009年整體上揚的局面會不會延續?我們在品種的選擇上應該側重哪些領域?
郭洪鈞:金屬方面,鋼材期貨呈震蕩走高的可能性較大,消費淡季或有回落,但主力合約全年將在高位運行。銅這一塊,下游主要用銅行業、電力行業對銅需求拉動仍值得期待,迫于政策目標的壓力,電網投資將穩步增長,家電行業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對銅需求量有望持續回升。而國際銅需求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至于鋁,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下游產業回暖、成本上升對電解鋁價格形成支撐。而隨著價格上漲鋁企重啟閑置產能,國內外交易所的高庫存,都對鋁價形成壓力。總體預計鋁價仍將維持震蕩攀升態勢。
能源化工方面,2010年對于原油來說將是一個較為平靜的年度,需求將主導原油價格的走勢。發達國家經濟的企穩和新興經濟體的繼續快速增長,將使全球石油需求穩步回升,庫存壓力緩慢減小。同時,由于全球貨幣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寬松,原油價格將在需求和流動性的推動下繼續振蕩走高。隨著原油價格的走高和終端紡織品服裝的持續好轉,2010年PTA價格重心將穩步走高,配合流動性預期,價格在上半年出現年內高點的可能性較大,且全年波動將更為頻繁。
農產品(13.30,-0.04,-0.30%)方面,我們對2010年美豆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行情以“跌——漲——回調——上漲”為主,并預計2010年度美豆將維持900-1200點之間窄幅波動,如果2010年度經濟發展增速超過預期,尤其是原油出現大幅上漲而生物柴油重新成為炒作的焦點,那么大豆價格很可能突破1200美分,出現大幅上揚格局。油脂全球性的供應關系趨緊是基調,而資金對于通貨膨脹,對于利多基本面的追逐則是影響期價的重要的要素。因此,我們認為食用油期價在2010年度則有望繼續延續反彈走勢。
曹忠忠:由于美元國際結算單位的地位,美元的走勢和通脹的預期勢必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
金屬以銅為例,由于全球經濟暫時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走上了復蘇之路,因此西方國家的庫存重建以及中國基礎建設投資的延續,都可望推動銅消費的穩定回升;而礦銅供應的局限性制約了精銅供應的大幅增長,全球精銅供需將趨向緊平衡。但是各國經濟刺激計劃的退出將引發流動性的逐步收縮,并導致銅市場流動性溢價水平的降低。2010年上半年銅價可能將形成寬幅震蕩的格局。整體運行區間雖然可能較2009年有所提升,但持續大漲或大跌的可能性均偏小。三四季度銅價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農產品方面,相對有色金屬而言,2009年的漲幅整體偏小,但是在流動性沒有回收導致通脹上升的背景下,農產品價格可能有較大的漲幅。2010年商品的金融屬性可能會有所分化,農產品的漲幅很有可能大于有色金屬的漲幅。但是隨著2010年下半年通脹壓力的來臨,各國陸續“政策退出”,大宗商品或將有一定幅度的調整。
對于原油市場來說,2009年經濟指標不斷走好,原油庫存卻在歷史高位徘徊,經濟好轉并沒有有效傳導到原油需求上來。這也是09年11月份在美元持續貶值的時候,原油價格卻大幅走低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市場的擔憂。而這個擔憂會在2010年更加明顯的呈現出來,會給原油價格的繼續回升增添許多不確定性。我們認為,原油市場在2010年還有繼續回升的基礎,但是過程充滿了坎坷,無論是上漲幅度還是上漲力度都不能與2009年相提并論,在猶豫中前行可能是主要的基調。天然橡膠2009年王者歸來,2010年上半年全球汽車業有望繼續回暖,滬膠也將有望延續強勢。由于煤炭價格趨漲,電煤價格上漲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電力企業成本增加,PVC的成本重心將再度抬高。上半年我們對化工板塊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高輝: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回升,資產泡沫可能將成為下一個脆弱鏈條。政策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溫床,寬松的貨幣政策、波動的大宗商品市場會使2010年成為又一個需要格外關注的年份。
在經濟復蘇和美元區間走勢及通脹預期下,未來大宗商品將可能出現高位震蕩的走勢,出現結構性投資機會。對于黃金來說,是規避通脹的較好工具,在2010年上半年來說仍然是逢低買入的較好品種,對于有色金屬來說,金融屬性進一步增強,在通脹預期的背景下,價格有望上到前期高點,隨著寬松政策的退出,價格在下半年將會出現高位回落的態勢,對鋼材來說,中期來看,由于產能的過剩,庫存不斷增大的基本面加上通脹的預期,鋼材期貨價格有了較好的表現,隨著高價保值盤的涌入,鋼材價格沖到前期高點以后將會出現較大的回調,隨著鋼材價格的回調、鋼鐵產業的結構調整,基本面的改善,長期來看,回調后長期買入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對于農產品來說,2009年整個板塊除了白糖、棉花有較好的表現以外,豆類及油脂保持在低價的區間,2010年隨著通脹率的不斷抬升,豆類及油脂將會是較好的補漲買入品種。當然對于白糖、棉花品種來說已經透支了未來的漲幅,2010年將會保持沖高回落的態勢。
對于能源化工類的商品來說,由于原油價格的高位運行,支撐了整體板塊的價格,包括橡膠等品種在內的商品價格有望回到前期高點,即使出現回調,價值重心將會不斷上移。
總之,資源商品價格在通脹預期、經濟回暖的大背景下,出現結構性投資機會,由于庫存及產能的因素、及相關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后回調風險將會不斷加大。
展望2010年大宗商品的走勢,我們依然不能離開金融屬性與基本面這兩大重點。這兩條主線將如何延伸,具體商品品種將怎么走,原油、黃金等龍頭品種是否會再度上演牛市,這些問題都成為新年度大宗商品的重要議題。
金融屬性:美元長期走弱趨勢難改
主持人:金融屬性是目前決定大宗商品走勢的重要因素,其中美元指數起了主導作用。去年12月以來美元出現了一波反彈,你認為2010年的美元將出現怎樣的走勢?
郭洪鈞:2009年12月美元指數從74.69大幅反彈至77.92,漲幅為4.32%,并曾一度上探78.45,為2009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美元12月份的強勁反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是美國經濟復蘇表現好于歐洲和日本、主權債務風險凸顯、套息交易平倉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隨著主權債務風險逐步穩定,而且美元此輪的上漲已經提前消化了美國經濟復蘇的利好,如果美國近期經濟數據難以表現出超預期的利好,那么美元套息交易平倉會逐步衰竭,美元本輪的漲勢也難以為繼。
從中長期來看,在全球政治形勢和部分國家債務危機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資源型國家如澳大利亞的加息將會強化美元套息交易的動力,從而進一步壓低美元。除非2010年第一季度美國失業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否則美聯儲加息則最早在2010年年中。一旦美聯儲加息,則資金重新回流美國并推高美元的概率增大。因此,預計美元在2010年加息的前提下,有望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特點。但美元加息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也會相應加息,美元并不具備在較長時間內持續走高的基礎。從美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來看,美元長期走低的趨勢仍然不可避免。
曹忠忠:美元的此波行情是反彈,而非反轉。理由是,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經濟復蘇落后于其他國家、升息步伐緩慢、國際地位下降、淪為融資貨幣等因素,美元指數的直接壓力則來自美國政府2009-2010年的舉債規模和發行安排。2009年11月2日,美國財政部宣布,2009年第四季度,也是美國財年的第一季度,美國聯邦政府的舉債規模預計為2760億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政府借債將為4780億美元,也就是半年共預計舉債7540億。從當前全球的金融大環境而言,西方各主要發達國家仍在逐步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定量寬松的貨幣刺激政策還需要維持較長時期,在美國失業率仍在10%附近高位徘徊的時刻,美聯儲顯然不會太快地做出加息舉動。在此背景下,斷言美元開始反轉,為時尚早。
美元走勢要想實現從反彈到反轉的質變,只有在美國經濟復蘇明朗,通脹苗頭確立,美聯儲釋放明確升息信號或者是在全球經濟出現二次衰退的情況,至少也要滿足一個必要條件即美元的套息交易開始平倉。
林慧:美元在2009年底出現的反彈,加息預期是誘因,但此輪反彈,實際上套息交易及非美因素才是關鍵所在。套息交易事實上已經在市場上存在了很多年,套息交易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是,一、套息貨幣國寬松的信貸標準和巨額的貨幣流動性;二、套息貨幣國極低的利率。如套息貨幣的匯率能夠保持穩定或者下跌,則對于套息交易來說更加理想。其機理在于,投資者或者投機者借貸低利率貨幣進行投資或者炒作高回報資產,以更低的融資成本擴大盈利空間。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前,日元一直符合作為套息貨幣的主要條件,事實上日元也一直是套息貨幣。2008年四季度,雷曼倒閉之后美國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金融市場、鼓勵銀行放貸,美聯儲歷史性地將聯邦基準利率調至0-0.25%的低點,甚至于采取了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基礎貨幣進入市場造成投資者對未來美元貶值及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這就使得美元滿足了套息貨幣的先決條件,而美元也確實成為另一個套息貨幣,其吸引力甚至超過了日元。但隨著美元指數的持續下跌,許多出口國家的貨幣升值壓力過大,亞洲多家央行干預外匯市場,以阻止美元貶值步伐,令美元指數在跌破74.2之后出現強勁反彈,并引發了大量套息貨幣的回流。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考慮,美聯儲是否會加息,將是決定美元是否會繼續上漲的關鍵。我們認為,盡管從未來數年的角度來看,美元貶值的趨勢并沒有明顯改變,但加息的預期會導致2010年的美元指數走勢并不會如2009年那樣單邊下滑,至少在未來一年內,美元再度出現持續貶值的可能性正在降低。而這種加息的預期很可能會促使更多數量的套息盤出現,將會進一步推漲美元指數的走勢。
高輝:自2002年以來,美元一直處于貶值趨勢之中。美國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是導致美元貶值的根本原因。長期來看,美元持續升值可能性較小。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過大,而各國央行繼續開展外匯儲備多元化,降低對美元資產的需求。只要美國不宣布其“退出”政策,繼續其接近零利率的寬松貨幣政策,而且美國經濟短期內不可能出現強勁增長,所以美元將會保持較長時間的弱勢格局。
另外,從美國政府的立場看,美元貶值有利于其發展。一方面,美元的貶值有助于刺激其本國出口,減少貿易赤字,改善經常賬戶失衡;另一方面,美國的對外負債主要是以美元計價,而美國的對外資產主要是以外幣計價,美元貶值造成的“估值效應”能夠降低美國政府的對外真實債務,從而改善其高額財政赤字政策的可持續性。因此,美元保持長期的低價區間的局面很難改變。
但是,美元的長期低價區間并不排除美元的區間振蕩反彈,因為,促使美元反彈的因素諸如:部分經濟指標向好,美國經濟逐步復蘇,美元低位獲得支撐,基本可以確定美元未來走勢難以回到前期低點。2009年底,美元相對于主要貨幣都處于低估狀態。2010年,美元兌歐元和日元等貨幣將會出現部分升值。另外,當美聯儲開始啟動緊縮時,美元跌勢可能暫時逆轉,而如果再次發生類似迪拜債務危機的突發事件,美元可能出現反彈。一旦反彈開始,可能觸發套利交易平倉,進而會引發更大的反彈幅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美元在2010年的走勢將保持區間的走勢行情,難以出現單邊的走勢。
基本面:溫和通脹可能在世界范圍出現
主持人:供需關系所決定的基本面,是大宗商品走勢的另一個重要指標。2010年是否會出現預期中的通脹,對于商品的漲跌至關重要。你認為通脹預期是否會轉化成現實?
郭洪鈞:總體來看,2010年仍將會保持較強的通脹預期。由于2010年上半年的積極政策還難以大規模退出,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必將向消費領域傳遞,通脹預期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成為現實。但CPI指數的上升會促使各國央行次第推出不同程度的退出政策。毫無疑問,復蘇進程如何演化及退出政策如何實施二者之間的博弈將貫穿2010年始終。
2010年世界經濟在普遍性的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共同作用下,仍將保持持續復蘇態勢,不過仍存在一些阻礙復蘇步伐的因素,如產能利用率仍處于歷史低位,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消費有所改善、但疲態短期難改等等,這些因素為經濟復蘇進程蒙上了一些陰影。
曹忠忠:我們認為,2010年溫和通脹不可避免,并且有可能超出目前人們預見的水平,實際的通脹率遠遠超過名義的通脹率。現實中,我國的通脹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二是農產品(13.30,-0.04,-0.30%)的價格上漲,而產能過剩對通脹的制約則相當有限。我國新一輪通脹的來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再次重演推動角色,并很可能成為我國通脹經常性的、重要的策源地。國內產能過剩狀況,不會直接影響和削弱輸入型通脹機制的形成。
林慧:我們認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可能不會一蹴而就,部分新興經濟體通脹加劇的壓力將較為明顯,如近期在印度及越南出現的通脹加劇的勢頭,但是主要經濟體,如歐美地區,出現通脹的概率并不是很大,甚至不排除部分發達國家出現通縮的可能。綜合來看,2010年全球總體仍將以溫和通脹為主。
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在2010年出現變化的概率較大,救市政策何時退出市場將始終是懸在全球投資者頭上的一把利劍。不過,我們不認為寬松的宏觀經濟,尤其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直接轉向緊縮,但是政策的細微變化仍值得引起關注。中國政府正在敦促的經濟結構性調整是否能夠取得成效,對2010年整體的市場環境影響非常大。
高輝:全球經濟在2009年收縮之后,在2010年將呈現觸底回升。各國政府會非常謹慎地選擇刺激政策的“退出”時機。2010年,如果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與財政刺激力度減弱的雙重影響下,世界經濟仍有下滑的風險。歐美央行可能在2010年多數時間里也將主導利率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另一方面,財政刺激政策的實施和經濟停滯帶來的稅收不足已經導致主要發達國家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實際上全世界的政府都會通過直接或間接地制造通貨膨脹來免除債務。
基于各種因素,全球寬松政策逐步退出,樂觀地看可能要到2010年中,因此,溫和通脹可能在世界范圍內出現。
2010年,中國經濟較大可能是出現高增長低通脹態勢,自2009年11月CPI指數轉正以后,可以預期中國在2010年上半年通貨膨脹將會逐步走高,年中達到高點。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將由去年的超常刺激轉向正常化,中國的貨幣政策與通脹形勢緊密相連,以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如果物價上升過快,各種調控措施也將逐步推出。
在經濟持續復蘇、通脹預期可能成為現實、流動性或從充裕轉向適度緊縮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們預期2010年商品市場總體保持振蕩上行的走勢,但有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特征。
商品走勢預測:結構性投資機會涌現
主持人:談完了金融屬性和基本面因素,我們落實到具體的商品上,類似2009年整體上揚的局面會不會延續?我們在品種的選擇上應該側重哪些領域?
郭洪鈞:金屬方面,鋼材期貨呈震蕩走高的可能性較大,消費淡季或有回落,但主力合約全年將在高位運行。銅這一塊,下游主要用銅行業、電力行業對銅需求拉動仍值得期待,迫于政策目標的壓力,電網投資將穩步增長,家電行業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對銅需求量有望持續回升。而國際銅需求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至于鋁,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下游產業回暖、成本上升對電解鋁價格形成支撐。而隨著價格上漲鋁企重啟閑置產能,國內外交易所的高庫存,都對鋁價形成壓力。總體預計鋁價仍將維持震蕩攀升態勢。
能源化工方面,2010年對于原油來說將是一個較為平靜的年度,需求將主導原油價格的走勢。發達國家經濟的企穩和新興經濟體的繼續快速增長,將使全球石油需求穩步回升,庫存壓力緩慢減小。同時,由于全球貨幣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寬松,原油價格將在需求和流動性的推動下繼續振蕩走高。隨著原油價格的走高和終端紡織品服裝的持續好轉,2010年PTA價格重心將穩步走高,配合流動性預期,價格在上半年出現年內高點的可能性較大,且全年波動將更為頻繁。
農產品(13.30,-0.04,-0.30%)方面,我們對2010年美豆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行情以“跌——漲——回調——上漲”為主,并預計2010年度美豆將維持900-1200點之間窄幅波動,如果2010年度經濟發展增速超過預期,尤其是原油出現大幅上漲而生物柴油重新成為炒作的焦點,那么大豆價格很可能突破1200美分,出現大幅上揚格局。油脂全球性的供應關系趨緊是基調,而資金對于通貨膨脹,對于利多基本面的追逐則是影響期價的重要的要素。因此,我們認為食用油期價在2010年度則有望繼續延續反彈走勢。
曹忠忠:由于美元國際結算單位的地位,美元的走勢和通脹的預期勢必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
金屬以銅為例,由于全球經濟暫時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走上了復蘇之路,因此西方國家的庫存重建以及中國基礎建設投資的延續,都可望推動銅消費的穩定回升;而礦銅供應的局限性制約了精銅供應的大幅增長,全球精銅供需將趨向緊平衡。但是各國經濟刺激計劃的退出將引發流動性的逐步收縮,并導致銅市場流動性溢價水平的降低。2010年上半年銅價可能將形成寬幅震蕩的格局。整體運行區間雖然可能較2009年有所提升,但持續大漲或大跌的可能性均偏小。三四季度銅價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農產品方面,相對有色金屬而言,2009年的漲幅整體偏小,但是在流動性沒有回收導致通脹上升的背景下,農產品價格可能有較大的漲幅。2010年商品的金融屬性可能會有所分化,農產品的漲幅很有可能大于有色金屬的漲幅。但是隨著2010年下半年通脹壓力的來臨,各國陸續“政策退出”,大宗商品或將有一定幅度的調整。
對于原油市場來說,2009年經濟指標不斷走好,原油庫存卻在歷史高位徘徊,經濟好轉并沒有有效傳導到原油需求上來。這也是09年11月份在美元持續貶值的時候,原油價格卻大幅走低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市場的擔憂。而這個擔憂會在2010年更加明顯的呈現出來,會給原油價格的繼續回升增添許多不確定性。我們認為,原油市場在2010年還有繼續回升的基礎,但是過程充滿了坎坷,無論是上漲幅度還是上漲力度都不能與2009年相提并論,在猶豫中前行可能是主要的基調。天然橡膠2009年王者歸來,2010年上半年全球汽車業有望繼續回暖,滬膠也將有望延續強勢。由于煤炭價格趨漲,電煤價格上漲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電力企業成本增加,PVC的成本重心將再度抬高。上半年我們對化工板塊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高輝: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回升,資產泡沫可能將成為下一個脆弱鏈條。政策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溫床,寬松的貨幣政策、波動的大宗商品市場會使2010年成為又一個需要格外關注的年份。
在經濟復蘇和美元區間走勢及通脹預期下,未來大宗商品將可能出現高位震蕩的走勢,出現結構性投資機會。對于黃金來說,是規避通脹的較好工具,在2010年上半年來說仍然是逢低買入的較好品種,對于有色金屬來說,金融屬性進一步增強,在通脹預期的背景下,價格有望上到前期高點,隨著寬松政策的退出,價格在下半年將會出現高位回落的態勢,對鋼材來說,中期來看,由于產能的過剩,庫存不斷增大的基本面加上通脹的預期,鋼材期貨價格有了較好的表現,隨著高價保值盤的涌入,鋼材價格沖到前期高點以后將會出現較大的回調,隨著鋼材價格的回調、鋼鐵產業的結構調整,基本面的改善,長期來看,回調后長期買入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對于農產品來說,2009年整個板塊除了白糖、棉花有較好的表現以外,豆類及油脂保持在低價的區間,2010年隨著通脹率的不斷抬升,豆類及油脂將會是較好的補漲買入品種。當然對于白糖、棉花品種來說已經透支了未來的漲幅,2010年將會保持沖高回落的態勢。
對于能源化工類的商品來說,由于原油價格的高位運行,支撐了整體板塊的價格,包括橡膠等品種在內的商品價格有望回到前期高點,即使出現回調,價值重心將會不斷上移。
總之,資源商品價格在通脹預期、經濟回暖的大背景下,出現結構性投資機會,由于庫存及產能的因素、及相關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后回調風險將會不斷加大。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