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供應前景不樂觀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16
昆士蘭的棉花(28830,-350.00,-1.20%)、小麥(2550,30.00,1.19%)、甘蔗尚在洪水中浸泡,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的大豆(4497,-6.00,-0.13%)種植區域卻在為干旱發愁。“拉尼娜”引發的全球極端氣候擾亂了農作物生產,農作物價格也因此起伏不定。
據氣象學資料顯示,“拉尼娜”是一種異常的氣候現象,導致海水溫度偏低,氣候變冷。與其相反的是“厄爾尼諾”現象。最近一次“厄爾尼諾”于2010年5月結束,“拉尼娜”則在2010年6月-7月份始出現。因此,近兩年全球飽受風雨不順之苦。
連續40多天的降雨已經使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州成為一片澤國。洪災不僅對昆士蘭州煤礦出口產業造成巨大沖擊,農業生產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澳洲是全球第四大小麥出口國,據澳大利亞東部最大的谷物商GrainCorp公司透露,受過量降雨影響,2010年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冬季谷物收獲工作比正常晚了一個月左右,這導致大量的小麥降為飼料等級,制粉小麥比例明顯下滑。啤酒大麥質量同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有組織預計,洪災造成的昆士蘭州棉花減產將超過10萬噸,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官方預估產量的10%。此外,澳大利亞大約20%的甘蔗在圣誕節前收獲季結束時尚未收割,導致原糖產量在截至6月30日的財政年度將下降20%,進而造成原糖出口相應減少。
有報道稱,昆士蘭州最大的谷物運輸港口布里斯班港漁夫島碼頭近日停止出口谷物,受洪災影響整個布里斯班市處于停頓狀態。1月份從港口發出的谷物只占預計啟運量的30%。
就在澳大利亞遭受雨水過多之苦的時候,南美洲卻在為干旱而發愁。全球大豆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大國。今年“拉尼娜”現象曾在南美洲造成大面積干旱。從2010年10月份起,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南部大豆種植帶的降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中信建投的報告認為,目前巴西的狀況相對較好,基本已經完成播種,干旱情況也不是太嚴重,而阿根廷卻由于晚播持續受到干旱影響,整個播種季節拉長,如果這種干旱天氣持續,那么可能出現荒種減產的現象。截至2010年年底,已經有部分機構和分析師開始下調阿根廷、巴西的大豆產量預估,這將會推升美豆期價更上一層。就在干旱剛得到緩解不久,過度的雨水又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引發洪水和泥石流,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中信建投分析師李海剛認為,天氣異常使未來農作物產量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