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協昨發布第一季度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分析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4-29
省消協昨發布第一季度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分析。第一季度,我省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百貨類投訴案件占比投訴總件數的77.56%,高居榜首。日用百貨類投訴增長趨勢明顯,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第一季度,煙、酒、飲料等日用百貨類商品投訴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0%。
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0余萬
據悉,今年第一季度,我省各級消費者協會共計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2151件。其中,投訴1008件,咨詢1143件,解決率為99.8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24212.3元。受理投訴案件按照性質劃分:質量問題占74.53%;售后服務問題占5.35%;營銷合同問題占2.58%;價格問題占2.18%;廣告問題占1.78%;計量問題占1.49%;人身權利問題占0.40%;其它問題占9.42%。受理投訴案件按類別分:百貨類占77.56%;服務類占19.54%;家用電器類占9.49%;房屋建材類占4.56%;農用生產資料類占2.71%;家用機械類占4.07%;其它類占1.60%。
在各類商品和服務的投訴當中,服裝、鞋帽,通訊產品,食品,家用電器和家居用品投訴居商品類投訴前五位;服務類投訴中居前五位的為洗滌、染色服務,美容、美發、洗浴服務,制作、保養和修理服務,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餐飲和住宿服務。
若按照投訴量的變化來看,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為農資用品、食品、房屋及建材商品,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服務類投訴是互聯網服務、電信服務、公共事業服務。
互聯網服務投訴量同比增233%
第一季度,互聯網服務投訴量同比增長233%。從投訴性質上看,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服務質量問題、服務價格問題、售后服務問題上。網絡服務質量差,故障發生頻繁;業務資費標準不透明、告知不明確不及時;售后服務不到位;客服電話經常無人接聽或自動轉為電腦值班;故障排除時限過長,反修率高。
另外,網購的商品質量無保障。消費者轉賬支付后收不到貨或收到的不是訂購的商品等現象較多,尤其突出的是商品出現質量問題要求換貨或退貨時,售后服務商以各種理由推脫或野蠻地拒絕承擔任何責任,更有甚者假意同意,為消費者退貨,當消費者將原商品寄回后,拒不返還購物款。
維修質量不達標消費者維權難
第一季度,制作、保養、修理服務投訴量同比增長200%。主要集中在各類商品的修理服務上。從投訴性質上來看,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合同問題上。維修質量差,對于絕大部分的商品,無論是“在保”還是“超保”,尤其是“超保”商品,符合維修條件的,經維修后可繼續使用是商品維修的目的,小到手機、手表,大到汽車、房屋。在維修前,不與消費者簽訂維修合同或雖然有合同但對維修時間、維修費用、維修故障、維修人員及在維修過程中的違約責任等信息標注不明;維修后,拒絕開具維修憑證,即使維修商在維修過程中存在違約行為或維修后仍未排除障礙,消費者也很難提供有利的維權依據。
家居用品投訴量同比上升4倍多
第一季度,家用轎車投訴量同比增長1550%。從投訴性質上看,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汽車主要部件)、營銷合同問題、售后服務問題上。投訴當中遇到的不僅是零部件質量問題,而且“霸王”條款欺人現象也不少。
第一季度,煙、酒、飲料等日用百貨類商品投訴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0%。從投訴性質上看集中在商品的質量問題上,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第一季度,家居用品主要是家具類商品投訴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63.64%。從投訴性質上來看,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合同問題上。
針對我省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投訴情況,省消協建議生產及經營者加強自我規范意識,誠信守法。生產商、經銷商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的規定,做到準確披露信息、清晰明確價格、公平規范合同、廣告合法真實、產品可靠安全、服務方便快捷、及時化解糾紛,有助于消費者做出理性選擇,以自身良好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賴。消費者也應當多掌握一些商品知識和消費常識,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安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及時反映、舉報、協助執法部門打擊不法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切實保護自身和其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