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標,以傳授和掌握知識為基礎,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的教與學相統一的教育活動。”這是對那個概念的定義
A 教育
B 教學
C 教育學
D 教學論
2、你認為教學是
A 教學是科學
B 教學是藝術
C 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
D 教學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
3、課程、教材、教科書的相互關系是
A 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書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課程,課程包括教科書
B 教材的概念最大,課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書,教科書包括課程
C 課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課程包括教科書,教科書包括教材
D 課程的概念最大,教科書的概念最小,課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
4、我國學校設置暫行規定中對班級規模的要求是
A 30-34人
B 40-44人
C 50-54人
D 60-64人
5、我國學校設置暫行規定中要求前排課桌距離黑板至少
A 1米
B 1.5米
C 2米
D 3米
6、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現有發展水平,另一種是指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稱為
A 最近發展區
B 教學目標區
C 教學可能區
D 近期發展區
7、教學相長的意思是
A 教師與學生共同提高
B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提高的過程
C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提高的過程
D 《學記》中提出,意思是教與學是相互作用的
8、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認為,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由層級性的模型構成的,其第二層次的主成分是
A 以記憶因素為主要標志
B 以判斷因素為主要標志
C 以理解因素為主要標志
D 以評價因素為主要標志
9、教學目標可以演化為
A學習行為(三種行為)×學習內容的目標體系
B 教與學的水平(三級水平)×學習行為(三種行為)
C 教與學的水平(三級水平)×學習內容的目標體系
D教與學的水平(三級水平)×學習行為(三種行為)×學習內容的目標體系
10、目的在于識別或記住事實材料,是指再認和再現,不求理解,機械模仿,教學中以教師得出結論為主,反復訓練學生記憶功能的教學被認為是那個水平的教學
A 記憶水平教學
B 解釋性理解水平的教學
C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學
D 開放性轉換教學
11、有目的引起新問題情境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介入,這樣的教學是
A 記憶水平教學
B 解釋性理解水平的教學
C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學
D 開放性轉換教學
12、發揮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作用,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較為穩定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是
A 教學方法
B 教學目標
C 教學內容
D 教學模式
13、概念獲得教學模式屬于
A 著眼于信息處理的教學模式
B 著眼于人際關系的教學模式
C 著眼于人格發展的教學模式
D 著眼于行為控制的教學模式
14、社會探究模式屬于
A 著眼于信息處理的教學模式
B 著眼于人際關系的教學模式
C 著眼于人格發展的教學模式
D 著眼于行為控制的教學模式
15、凱程序屬于哪一種教學模式
A 著眼于信息處理的教學模式
B 著眼于人際關系的教學模式
C 著眼于人格發展的教學模式
D 著眼于行為控制的教學模式
16、經典教學模式中概念形成模式是誰創立的
A 塔巴
B 羅
C 布魯納
D 薩奇曼
17、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誰的實驗以及主張提出來的
A 塔巴
B F.謝夫特和G.謝夫特
C 馬夏拉斯和考克斯
D 薩奇曼
18、包括了定向、假設、定義、探索、證明、概括等程序和策略的教學模式是D
A 探究訓練模式
B 程序教學模式
C 角色扮演模式
D 社會探究模式
19、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是誰根據自己心理治療經驗而建立的一種靈活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A 斯金納
B 凱
C 羅杰斯
D 克勞福德
20、衍枝式程序是誰提出的一種可變程序模式
A 斯金納
B 凱
C 羅杰斯
D 克勞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