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西醫助理醫師兒科學考試: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
來源:互聯網絡發布時間:2010-10-08
消化系統疾病
一、鵝口瘡
病原體:白色念珠菌感染。
多見于營養不良、慢性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
臨床特征:口腔粘膜出現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塊樣白膜
二、皰疹性口炎
病原體:單純皰疹病毒
發病年齡段:1-3歲
三、小兒腹瀉
病原體:細菌感染為大腸桿菌。
病毒感染為人類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
表現:大腸桿菌炎:多發于夏秋季。發熱,先腹瀉后嘔吐
病毒性腸炎:多發于9-11月。
發病急,多有發熱和上感,常先嘔吐后腹瀉。
金葡菌腸炎:繼發于腸道菌群失調后。中毒癥狀重
霉菌性腸炎:多發于菌群失調后,常伴有鵝口瘡。
治療:嬰兒腹瀉重度脫水首選補充液體:2:1等張含鈉液
低滲性脫水第一天應補充的液體是:4:3:2液
用于補充水分和供給熱量選用:葡萄糖液
等滲性脫水選用:3:2:1液
重度脫水血容量不足伴酸中毒時補:2:1等張含鈉
泌尿系統疾病
一、 急性腎小球腎炎
1、診斷:急性起病,1-3周前有鏈球菌感染史
浮腫、高血壓和血尿。程度不等的腎功能損害
4-8周內總補體及C3下降
2、治療:青霉素――清除體內殘存的鏈球菌
3、常見并發癥:嚴重循環充血和急性心衰
二、腎病綜合征
1、診斷: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和水腫
大量蛋白尿定量標準:>每日50mg/kg 臨床特征最重要
高膽固醇血癥的標準:>5.7mmol/l
2、分型:
(1)單純性:2-7歲。高度浮腫,呈凹陷性。
(2)腎炎性:>7歲。水腫較輕。還需具備血尿(兩周內3次尿沉渣紅細胞>10個/HP);反復出現高血壓;持續性氮質血癥(血尿素氮>10.71);血總補體或C3反復降低。四項之一。
3、治療: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4、常見并發癥: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形成;感染;低血容量和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