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理性知識:是反映的是活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包括概念和命題兩種形式。 52、感知:是人腦對當前所從事的活動的對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腦對從前感知過但當時不在眼前的活動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動的本質屬性及其各屬性之間的本質聯系。 55、命題:表示的是概念之間的關系,反映的是不同對象之間的本質聯系和內在規律。 56、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可用來區別和辨別事物。 57、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它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 58、心智技能: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外辦事的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加工外在的信息。 59、認知策略: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內調控的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動。 60、符號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符號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和本質屬性。 62、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 63、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 64、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65、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 66、直觀:是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表層意義、表面特征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具體的、特殊的、感性的認識的加工過程。 67、概括:指主體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從而獲得對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認識的活動過程。 68、變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69、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 70、倒攝抑制:指后面學習的材料對保持或回憶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 71、過度學習: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 72、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73、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 74、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的過程。 76、操作模仿:即實際再現特定的動作方式或行為模式。 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78、操作熟練: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 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質化”了的心智活動方式或操作活動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明確活動的方向。 80、原型操作:就是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教育心理學有關理論、代表人物及著作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學筆記第一章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