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專題材料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日益突出,影響了社會穩定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據2008年第3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報》顯示,2007年青少年犯罪人數為316397人,占所有刑事罪犯總數的33.9%,其中,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犯罪人數為87525人,占所有刑事罪犯總數的9.4%。我國青少年犯罪初始年齡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已提前了兩至三歲。而且犯罪的“盲目性、沖動性、暴力性、模仿性、偶發性”突出。同時呈現出五個新特點: 一是低齡化。比如,吸毒者年齡越來越小,16歲以下的吸毒者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出現六七歲的兒童; 三是非法網吧、毒品等不良因素誘導犯罪率上升。 據國家禁毒辦數據顯示,近幾年吸毒青少年始終占吸毒人口的80G;左右。截至2004年年底,全國公安機關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為90萬,其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77%。在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性刑事治安案件中,由吸毒引起的已經占到30%左右,毒害嚴重地區甚至高于60%。據最新統計,我國網民70%是30歲以下的青少年。有一定比例的未成年網民涉黃。北京少管所中暴力型犯罪的少年犯達70%以上,而網絡游戲中的暴力因素則是犯罪的主要誘因之一。上海市的網癮癥專項調查發現,24歲以下的網民占成癮癥發病總人數的51.5%,青少年更是易患高發人群。據對某沿海一所中學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學生上網聊天的占60.47%,上色情網站的占10.7%,上網聽音樂、下棋、打牌、游戲、查資料等占28.85%,真正用于擴大視野、提高學業水平的不多,相當部分時間花在聊天、游戲及瀏覽不健康網站上。 此外,在校學生犯罪率上升,校園暴力案件不斷發生。 2.青少年心理素質欠佳,壓力承受能力差,心理障礙問題時有發生 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明顯有上升的趨勢,每年至少有25萬人因心理問題而喪生。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0%。16%~25.4%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福建省精神衛生中心的調查也表明,福州市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病率高達25%左右。課業過分繁重、生活單調、未來就業壓力巨大等因素,是造成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慮的重要社會原因。應試教育過分功利化的導向,則使學校無暇顧及學生人格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3.青少年生活中不良習慣日益突出,吸煙、酗酒等現象引發潛在健康威脅,早戀墮胎等生理問題普遍,性失誤現象遭遇真空,性教育不容回避 一項針對青少年煙草使用情況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20%以上的初中生嘗試過吸煙,其中有相當比例的人已表現出今后吸煙的傾向。國內初吸煙者的年齡開始趨向低齡化。美國約有1/3以上12~17歲青少年經常飲酒,每年有1400名18~24歲的在校學生死于飲酒,另有7萬件性騷擾或強奸案與在校學生飲酒有關。港臺地區也深受這一問題的困擾。當前青少年性失誤現象逐漸增多,但是,大多學校和家庭并沒有對學生的性健康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某醫學院人流室一項調查統計,該醫院2004年平均每季度實施的人流手術中,未婚流產女性就占六成左右;其中大中學生占到了兩成以上,而且不乏十五六歲少女,最小的才上小學四年級。 4.青少年價值取向發生變化,道德認知模糊,社會責任感淡薄和社會公德心弱化現象突出,傳統文化缺失,受商業文化影響較大 當代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已經趨向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奮斗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動機”的調查中得到的數據顯示,19.8%的大學生選擇社會價值,38.5%的大學生選擇個人價值,實用主義的價值取向已逐漸占據上風。許多青少年的道德意識薄弱,是非觀念不清,社會責任感淡薄和社會公德心弱化的現象比較突出。調研結果表明,中小學生在公共場合違反交通規則、隨地吐痰、亂扔雜物、損壞公物等行為大量存在,部分學生認為當前社會道德標準混亂。缺乏社會責任感、崇尚自我為中心已成為部分青少年的通病,一部分學生社會責任感弱化,認為學習的目的是“有個好前程”。認為“多多賺錢、好好生活”的學生占了很大比例。一份關于傳統文化的抽樣調查發現,大學生中,傳統文化觀念淡薄。小學生中文化品位比較西方化。如只有28%的人知道國歌的原名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重陽節、端午節,卻人人知道愚人節、情人節、圣誕節等。被調查者總體上呈現出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興趣不濃,傳統文化意識淡薄的趨向。四成的大學生對傳統文化不抱樂觀態度。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存在缺陷和不足 家庭問題是青少年出現行為偏差,走向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據有關部門對72名失足青少年的調查,九成多失足青少年家庭關系不和睦。當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四種類型的缺陷:不重視家庭道德教育;管教不當;家庭不健全;家長素質不高。另外近年來,流動人員的子女、“留守孩”、服刑人員的子女這三類特殊群體兒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著薄弱環節。 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依然存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任務艱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方法不當,教學管理不嚴,對青少年疏于關心,放松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2.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尚不健全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隊伍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滯后,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活動場所和活動項目不足。青少年失學、輟學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對青少年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的處置方面尚未建立嚴格的程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司法、審判以及對青少年犯的監管、幫教工作還需要進一步開展、深化。 3.大眾傳播仍有不良影響,青少年文化認可缺失 大眾媒體特別是有的小報小刊帶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不利于青少年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青少年群體傳播能力較強,這種導向容易引發青少年的不良心態,如攀比、高浪費等。青少年文化屬于“邊緣”文化,深受傳統文化和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又具有獨特的主體性、批判性和創造性,但是青少年文化不被廣泛認可,褒貶不一,從而使得青少年文化的內容和含義不確定、不斷變化,使青少年在道德認知和自我定位上產生模糊和矛盾,是非觀念混淆不清。 對策綜述 解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要保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正確方向。 堅持把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作為根本途徑,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成效。同時也要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意識,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違法,而且要他們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2)要充分整合教育資源,全面強化關愛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識。 在提高全體公民政治思想素質的同時,各相關組織和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并進行溝通和銜接,逐步形成社會化、開放式的思想道德建設格局。要對未成年人活動場所進行認真清理和整頓,認真開展網吧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電子郵件、手機短信、聲訊臺等傳播的有害信息,以及所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為未成年人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營造適宜未成年人發展的社會和文化氛圍。 (3)要重點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 一是以學校為龍頭,發揮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把德育工作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實行未成年人道德建設一把手負責制,把德育內容納入對教師的考核范疇,加強師德建設考核評估,創建思想道德建設重點學校。 二是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大力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三是要培養青少年在學校、社會等的合作精神,不要以自我為中心,經常開展一些社會團體活動。 (4)不斷豐富青少年文化生活。 一要通過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來吸引青少年學生,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們從小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 二要多為青少年提供符合年齡需求、心理需求的精神產品,通過舉辦各類優秀文化產品促銷活動,擴展文化領域的消費,優化青少年學生的消費結構。 三要依托“青少年讀書俱樂部”,開展青少年讀書活動,豐富青少年學生的精神生活,積極營造讀書氛圍,不斷形成讀書熱點。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申論熱點:政府網絡發言人 |
|
閱讀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素材——基本醫療保險試點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