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心理學模擬二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6-01 15:54:08
一、單項選擇題
1、()是美國最早對動物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他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
A.華生
B.赫爾
C.斯金納
D.桑代克
2、對()的探討,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導方向。
A.教師的教學
B.教師的課堂管理
C.教師的心理
3、行為塑造和行為矯正的原理和依據是()
A.操作性條件作用
B.經典條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論
D.認知理論
4、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主要體現了個體的()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理解別人”是教師的良好個性品質,這其中最核心的是()
A.心胸豁達
B.敏感生
C.移情作用
D.客觀性
6、課堂里學生之間的合作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
A.不利于學生能力和品德的發展;
B.不利于解決新的復雜問題;
C.忽視了個別差異;
D.不利于學生取長補短
二、多項選擇題
1、有利于促進學習者構建認知結構即促進生成學習的具體技術有()
A.劃線
B.做摘要
C.列提綱
D.畫網絡框圖
2、根據歸因理論的觀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做法是:使學生看到 ()
A.努力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B.運氣的作用
C.能力的作用
D.自己努力是有效的
3、課堂管理的目標是使學生能()
A.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
B.進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學習中去
D.安靜和馴服
4、適用于運用代幣制經濟進行行為矯正的情況有()
A.學生對學習無興趣,其他方法有效
B.問題行為多,秩序混亂
C.優等生群體
D.經常遭受失敗的學生
5、個人內差評價的特點()
A.可以用合格或不合格來表示
B.可以了解學生的進步
C.可以了解學生的強項和弱項
D.可以借用相對評價的方法
三、判斷題
1、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決于教育者的身教與言教。()
2、品德是個人性格系統中的重要部分。()
3、賈德的實驗表明,雖然先后兩個學習項目之間有共同的刺激與反應成分,但遷移不能自動發生。()
4、可以把“舉一反三”看成側向遷移。()
5、學生在學習中因控制源性質不同,他們對自己成敗的歸因也不同。()
6、學習的認知發展準備不同于教材知識準備,前者是學習與成熟結果,后者主要是學校教學的結果。
7、由于發展不排除成熟的作用,所以心理發展涉及的范圍大于學習的范圍。()
8、按馬斯洛的觀點,教師在自尊水平低的學生中強調為學習本身的滿足而去學習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9、任務分析法是從目標出發,一步一步倒推的分析法,有助于鑒別達到教學目標的先決能力。()
10、從測量技術上看,測量某門教程的良好試卷的項目,應該是該教程的樣本,因此項目的選擇應符合取樣原理。()
四、填空題
1、桑代克認為:只有當兩種學習中存在______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
2、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量為______時學習效果最佳。
3、斯金納等行為主義者認為,動機是______的結果。
4、馬斯洛認為人的最高層需要是______。
5、已知高分組和低分組通過某項目(是非題)的人數百分比分別為PH=0.85和PL=0.35,則該項目的難度為_____,區分度為_____。
五、簡答題
1、說明相關研究中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有哪幾種情況。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對教育有哪些啟示?
3、說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六、論述題
比較皮亞杰和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并闡述認知發展理論的教學含義
1、()是美國最早對動物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他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
A.華生
B.赫爾
C.斯金納
D.桑代克
2、對()的探討,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導方向。
A.教師的教學
B.教師的課堂管理
C.教師的心理
3、行為塑造和行為矯正的原理和依據是()
A.操作性條件作用
B.經典條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論
D.認知理論
4、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主要體現了個體的()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理解別人”是教師的良好個性品質,這其中最核心的是()
A.心胸豁達
B.敏感生
C.移情作用
D.客觀性
6、課堂里學生之間的合作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
A.不利于學生能力和品德的發展;
B.不利于解決新的復雜問題;
C.忽視了個別差異;
D.不利于學生取長補短
二、多項選擇題
1、有利于促進學習者構建認知結構即促進生成學習的具體技術有()
A.劃線
B.做摘要
C.列提綱
D.畫網絡框圖
2、根據歸因理論的觀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做法是:使學生看到 ()
A.努力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B.運氣的作用
C.能力的作用
D.自己努力是有效的
3、課堂管理的目標是使學生能()
A.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
B.進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學習中去
D.安靜和馴服
4、適用于運用代幣制經濟進行行為矯正的情況有()
A.學生對學習無興趣,其他方法有效
B.問題行為多,秩序混亂
C.優等生群體
D.經常遭受失敗的學生
5、個人內差評價的特點()
A.可以用合格或不合格來表示
B.可以了解學生的進步
C.可以了解學生的強項和弱項
D.可以借用相對評價的方法
三、判斷題
1、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決于教育者的身教與言教。()
2、品德是個人性格系統中的重要部分。()
3、賈德的實驗表明,雖然先后兩個學習項目之間有共同的刺激與反應成分,但遷移不能自動發生。()
4、可以把“舉一反三”看成側向遷移。()
5、學生在學習中因控制源性質不同,他們對自己成敗的歸因也不同。()
6、學習的認知發展準備不同于教材知識準備,前者是學習與成熟結果,后者主要是學校教學的結果。
7、由于發展不排除成熟的作用,所以心理發展涉及的范圍大于學習的范圍。()
8、按馬斯洛的觀點,教師在自尊水平低的學生中強調為學習本身的滿足而去學習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9、任務分析法是從目標出發,一步一步倒推的分析法,有助于鑒別達到教學目標的先決能力。()
10、從測量技術上看,測量某門教程的良好試卷的項目,應該是該教程的樣本,因此項目的選擇應符合取樣原理。()
四、填空題
1、桑代克認為:只有當兩種學習中存在______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
2、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量為______時學習效果最佳。
3、斯金納等行為主義者認為,動機是______的結果。
4、馬斯洛認為人的最高層需要是______。
5、已知高分組和低分組通過某項目(是非題)的人數百分比分別為PH=0.85和PL=0.35,則該項目的難度為_____,區分度為_____。
五、簡答題
1、說明相關研究中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有哪幾種情況。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對教育有哪些啟示?
3、說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六、論述題
比較皮亞杰和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并闡述認知發展理論的教學含義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