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學基礎講義3-4章

來源:發布時間:2009-02-07

第三章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
P59第一節全面發展教育與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含義: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為宗旨,并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于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全面發展并不意味著齊頭并進、平均地發展,可以允許幼兒個體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P62第二節幼兒體育
幼兒體育目標與內容
(一)幼兒體育的目標: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園體育的內容
1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
3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4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幼兒園體育應以增強幼兒體質為核心
P65第三節幼兒智育
[填空]幼兒智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幼兒獲得粗淺的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增進對周圍事物的求知興趣、學習“如何學習”,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過程。
幼兒智育的目標: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多種感官和運用語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動手能力。
P66幼兒智育的內容:1發展幼兒的智力2引導幼兒獲得粗淺的知識3培養幼兒求知的興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四節幼兒德育
P70幼兒德育的內容
它主要包括發展幼兒的社會性與發展幼兒個性兩個方面。
1發展幼兒社會性:(1)培養愛的情感(2)形成必要的社會行為規范(3)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和能力
2發展幼兒個性:良好個性品質包括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動性、獨立性,誠實、勇敢、意志堅強。
幼兒德育的途徑:
1日常生活是實施幼兒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2專門的德育活動是實施幼兒德育的有效手段
3利用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
幼兒德育重點放在道德行為的形成上。可舉例。
第二部分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四章教師和幼兒
第一節幼兒教師

[簡答展開解釋]幼兒教師的素質:
(一)幼兒教師的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素質
(二)健康的身心素質。
(三)幼兒教師的能力素質
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
(一)觀察力:
幼兒教師的觀察力主要指對幼兒直覺的、原樣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觀察能力,表現在隨機的觀察和有計劃的觀察中。在隨機觀察時,觀察能力的高低表現為教師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兒發出的動作、表情或語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有計劃的觀察要求預先有擬定的觀察項目,教師根據內容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場景,列出最能反映問題本質的觀察要點,然后按計劃進行觀察。既可觀察幼兒的發展水平差異,也可觀察幼兒個體發展的獨特性。案例:一個教師講手工課的觀察感受。
(二)溝通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師與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和促進幼兒之間相互溝通的能力。
1教師與幼兒的溝通:
有非言語和言語兩種。非言語溝通的途徑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如微笑、點頭、撫摸、摟抱、蹲下看幼兒的眼睛等。在幼兒園中,言語溝通方面存在下列問題:
(1)教師習慣了自己講幼兒聽,總認為自己講的是有價值的,而對幼兒的見聞、感受、提問等缺乏共鳴,所以很少有真正的雙向交談;
(2)談話多在集體活動時,以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形式進行,個別交談很少;
(3)教師對幼兒的談話中,批評、否定多于表揚、肯定;指導、命令多于情感、經驗的交流和分享。
(4)教師以為幼兒理解了自己的話,其實幼兒并沒有理解;教師以為自己了解了幼兒的話,其實并沒有理解。
(5)教師缺乏與幼兒言語溝通的技能技巧或必要的傾聽的耐心。比如幼兒口齒不清、談話內容含糊、語法錯誤多時,常打斷他們。
(6)對幼兒不能一視同仁,很少與那些教師認為不乖巧、調皮、不漂亮的幼兒交談。
具體的技能是:
引發交談的技能。善于敏銳地抓住時機,創造氣氛,發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將幼兒自然地引入交談之中,或者善于用多種方法引起幼兒對某個特定話題的興趣。傾聽的技能。用恰當的言語或非言語方式熱情地接納和鼓勵幼兒談話、提問,讓幼兒產生“老師很喜歡聽我說”“老師覺得我的問題很有意思”的喜悅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師是自己隨時得以交談的對象。
2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P97了解家長的技能。一般來說,教師需要了解家長的需求與希望、家長的性格類型、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習慣等,以確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溝通策略。
家長有四種類型:
第一類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對幼兒園的工作都有正確的態度,溝通、合作都很容易;
第二類家長很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對幼兒園的態度可能不大信任,甚至對教師可能較多指責,因此面對這類家長時,教師會感到壓力,需要特別的冷靜、理智,嚴于責己。只要真心誠意地從孩子出發,就能找到與家長溝通的渠道;
第三類家長一般信任教師,而時常把教育的責任全托付給幼兒園。對這這種家長工作的重點是讓他們關心孩子的教育,幫助他們找回對孩子教育的信心,輔以有效的方法指導,變消極為積極;
第四類家長常常讓教師困擾,自己不盡責任,可遇到問題就全怪罪教師。對這類家長特別需要精心地、艱苦地、反復地溝通,并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來做家長的工作。教師與家長交流的技巧注意多用“描述式”,避免“告狀式”。
3幼兒之間的相互溝通能力
(三)組織分組活動的能力。
合理的分組表現出三個特點:
有層次、有特色、有變化。有層次,指教師分組時縱向地考慮幼兒的水平差異。有特色,指各組各有特點。因為幼兒有不同的興趣。有變化,指分組是動態的,不是一勞永逸的。
第二節幼兒和教師的相互關系
兒童觀的變化和對幼兒的影響:
兒童觀定義:指對兒童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之總和。在歐洲古代和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認為兒童僅僅是父母的隸書品,他們是帶著罪惡來到人世的,打罵、體罰兒童是那時教育的特點。文藝復興運動后,兒童觀開始出現了大轉折,18世紀法國盧梭確立的“自然論”的兒童觀,認為兒童有自己內在規律的自然的存在。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兒童中心教育,是一種革命。現代兒童觀認為,兒童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發展中的個體,社會應當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應當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應當為他們創造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第三節幼兒和教師的相互作用
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動中實現的:
[概念]活動定義:幼兒是在與環境積極地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的,這一相互作用過程就是“活動”,大致可分為內部活動和外部活動兩類。
幼兒的實踐活動:
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操作實際物體的活動;二是人際交往活動。實物操作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幼兒在實物操作活動中發展自我意識。
2幼兒在實物操作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
3實物操作活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
人際交往活動的作用表現在:讓幼兒體驗社會角色、是幼兒重要的信息源、是幼兒實際的社會生活。現代社會兒童發展上出現的一些特點:“421綜合癥”、“自然生態剝奪”。
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教師的“教” :
[概念]一是直接的“教”:教師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內容傳遞給幼兒。
適宜的有:對幼兒進行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使幼兒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人類用漫長時間創造的大量精神財富;規定必要的行為規范、行動規則,講解必要的社會生活常識等;教給幼兒必需的知識或概念,讓幼兒能高效率地獲得比較系統的有條理的知識,如哺乳動物的概念、生活習性、加減法等;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師用同種方法介紹給全體幼兒;傳遞必要的信息,如國家大事等。
優點是:清楚明確、系統有序、省時經濟,而且教師操作起來有一定的模式的循。
缺點是:由于幼兒缺乏知識和經驗,對言語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對“教”的內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師與幼兒之間難以雙向交流;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少,其主動性、創造性難以得到發揮。
[概念]二是間接的“教”:指教師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講給幼兒聽,而是通過環境中適當的中介,比如利用環境中的玩具、榜樣、幼兒關心的現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達到教育目的。
幼兒的接受學習:在教師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時,[概念]所謂“接受學習”,是指學習者主要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獲得知識、技能、概念等的學習方式。
[概念]發現學習:在教師間接“教”的時候,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等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體驗以及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
影響幼兒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動性、好奇心、自信心、堅持性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99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 午夜AV免费在线观看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久 |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