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基礎知識解答之心理學
來源:發布時間:2009-01-05 16:18:49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過程?
答: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
2、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兩部分?
答: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3、個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氣質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是由哪國的誰于哪年在哪兒成立?
答:德國馮特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
5、新理學的任務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實現對人的心理活動的正確說明,準備預測和有效控制從兒提高實踐活動的效率。
6、試分析人的心理的實質。
答: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1)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大腦的心理現象是不存在的這已被日常生活經驗,科學實踐以及“反射”、“條件反射”,腦髓說等所證實,從無機物的機械反映,到動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質長期演化的結果,是高度發展的物質---大腦的機能。(2)心理對客觀現實的依存性,客觀現實是心理源泉和內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觀性、能動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觀現實外,還受主觀的知識經驗,思想觀念,心理狀態,心理水平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影響,實踐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觀性是統一的。人不是消極反映現實,而是能動地改造變革現實。(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會制約性,人不只是自然實體。更主要是社會實體,人是積極的活動者。人的心理是實踐中發生發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結構成分?
答: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精神結構,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軀,傳出神經、效應器及反饋系統等。
8、什么是無條件反射?什么是條件反射,并各舉一例。
答:無條件反射是不學而能,生來就會,從遺傳獲得的反射活動,如食物反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經過后天訓練,學習建立起來的反射活動,如望梅止渴。
9、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哪幾個層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
10、在實際教學 過程中,應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答:(1)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結構,了解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的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2)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用教師設問方式提問,也可用作業方式提出,既可以從新舊教材聯系方面引進,也可以從學生日常經驗引進,也可以在教學過程,教學結束時進行。
11、如何根據學習動機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適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進學生繼續努力。
12、如何利用學習動機和學校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需要?
答:(1)學習動機通過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2)由學習效果產生的成敗體驗,反作用學習動機;(3)掌握平分藝術,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感;(4)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技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覺分哪些種類?
答:知覺分類標準和依據不同,種類劃分不同。(1)根據分析器不同,簡單可分視、聽、嗅、味、觸摸等不同知覺形式。(2)依據刺激物體特性不同,可分為空間知覺(含大小、形狀、方位、距離和立體知覺)時間知覺(含速度、節奏、順序和延續)。(3)運動知覺(含真動、似動,誘動,自動)各種錯覺等。
14、什么是注意,有哪些功能?
答: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或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具有選擇性功能、保持功能、調節與監督功能、預見功能。
15、注意的品質是什么?
答:(1)注意的廣度(或范圍)(2)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穩定性;(4)注意的轉移等。
16、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
答:(1)要培養學生廣泛而穩定的興趣;(2)要加強意志力的鍛煉培養“鬧中求靜”的本領;(3)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注意習慣;(4)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的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17、試分析產生分心的原因,怎樣克服分心?
答;影響注意分散有客觀,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1)從客觀看、無關誘因的吸引、噪雜環境的干擾、目標刺激對象或活動太單調、乏味都可導致分心。(2)從生理看,過渡疲勞與困倦,激活與覺醒水平太低、身體有病或不適,小兒多動癥等容易引起注意分散。(3)從心理看,學習動機不明、朦朧雜念與牽腸掛肚的思緒,情緒低落或波動、不良的作息工作、學習習慣等都易使人分散注意力。
要克服分心、保持注意集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排除干擾、保持學習和工作環境安靜;(2)組織好學習與工作活動,生動有趣,形式多樣,有教強的吸引力;(3)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把看、聽、說、寫、想象聯合起來;(4)養成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堅強意志力和抗干擾能力;(5)要勞役結合,防止過渡疲勞,加強鍛煉,保持身心健康。
18、什么是觀察?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答: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預定的目的的,有計劃的、主動的知覺過程。
要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應注意:(1)必須有濃厚的觀察興趣;(2)必須有持久而穩定的注意力;(3)必須要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4)必須學會觀察的方法和技能。
19、知覺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答: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
20、什么是思維?它有哪幾種基本形式?
答:思維是客觀事物或現象在人腦中間和概括的反映,他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
21、想象是什么?分為哪些種類?
答:想象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有生動形象和間接認識事物特點。(1)從有無目的看,可分隨意想象和無意想象;(2)從想象活動的獨立與創新程度看,可分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3)從想象的現實的關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
22、解決問題分哪幾個階段?
答 :(1)提出問題;(2)明確問題;(3)提出假設;(4)檢驗假設。
23、怎樣培養豐富學生想象力?
答:(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打開想象力大門;(3)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其空間想象力;(4)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文藝、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其生活經驗;(5)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善于幻想的能力。
24、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有哪些特點?
答(1)廣闊性和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敏感性;(5)創造性。
25、什么是記憶?記憶過程包括那幾個階段?
答: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反映的心理過程。
記憶過程有: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26、良好的記憶品質有什么特點?
答:(1)記憶的敏感性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持久性的保持與鞏固特征;(3)準確性是記憶正確與精確性特征;(4)準備性是記憶提取和應用特征。
27、遺忘有哪些規律?
答:(1)遺忘進程不均勻先快后慢;(2)識記材料性質對遺忘有明顯影響;(3)原學習程度高,遺忘越少,但超過150%記憶效果不提高;(4)學習材料位置,兩端比中間記憶效果好;(5)學習之后清醒狀態對遺忘干擾大;(6)還受前攝與倒攝抑制,情緒與動機的影響。
28、怎樣復習才能克服遺忘,提高記憶效果?
答:只有按心理活動規律復習才能事半功倍:(1)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復習自覺性、積極性;(2)復習時間要合理安排,應趁熱打鐵及時復習,避免過分緊張與疲勞,每次復習內容不應過于集中,長時間復習,中間要短暫休息,以平時分散復習為主;(3)復習方式不要太單調,要多樣化;(4)采取“記憶術”有助于提高復習效果。
29、什么是技能?
答:技能是學習得來的,區別于本能行為,是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區別一般隨意運動,是一種活動方式,區別于知識。
30、簡述智力技能的特點。
答:動作對象的觀念性,動作進行的內穩性,動作結構的簡縮性。
31、如何通過聯系提高操作技能的水平。
答:聯系與技能進步的關系:(1)技能水平隨練習而提高;(2)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3)練習成績的起伏現象;(4)技能形成中存在、個別差異,有效練習條件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增強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正確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有易到難,正確掌握練習速度。保證練習的質量適當安排練習次數和時間,練習方式要多樣化,讓學生每次知道練習結果,及時改進。
32、能力測驗基本條件哪些?
答:常模、信度、效度、施測程序與記分標準化。
33、怎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答:(1)重視早期教育,適時進行早期教育;(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與發展學生能力;(3)課外校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4)注意學生能力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
34、人最原始的情緒有哪四種?
答:快樂、悲哀、憤怒、恐懼。
35、情緒按強度分幾類?
答:心境、激情、應激。
36、高級社會情感有哪些?
答: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7、少年期情緒、情感的特點是什么?
答:(1)半外露,半隱藏性;(2)積極向上;(3)不穩定;(4)體驗不平衡出現矛盾狀態;(5)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個人自尊心、榮譽感、熱情與友誼感有較快的發展。
38、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境?
答:(1)要有正確的理想、信仰、人生觀和世界觀;(2)寬廣胸懷,眼光遠大,有助于養成良好心境;(3)增強生活適應能力,敢于面對現實;(4)培養幽默感詼諧心理,有利于緩和情緒沖突和緊張;(5)學會從多角度看問題;(6)學會協調人際關系;(7)養成廣泛深刻的興趣愛好,有事業心熱愛工作;(8)注意心理衛生和保健,保持心理平衡等是養成良好心境的心理條件。
39、怎樣培養學生調適不良情緒?
答:(1)矯正學生腦中消極情感,半糊涂觀念;(2)不應簡單禁止,應用疏導方法。輔導學生以適度節制,合理釋放等方法減少心理壓力,緊張度;(3)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尊重學生人格、消極逆反心理。對立情緒;(4)加強正面教育;(5)輔導學生擴大胸襟、熱愛生活、主動交際、努力學習,獲得心理上的樂趣與滿足。
40、什么是意志?
答:意志是人的心理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的集中體現。
41、意志行動有哪些特點?
答:(1)是人特有的自覺確定的目的的行動;(2)意志對活動有調節支配作用,使人按自覺目的改造世界;(3)克服內部,外部困難是意志行動最重要特征;(4)意志行為與習慣行為有聯系又有區別。
42、目的矛盾引起的心理沖突有哪幾種?
答:雙趨勢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多重趨避式沖突。
43、青年意志品質特征是什么?
答:(1)自覺性更加強,行動前開始冷靜思考;(2)意志行動的獨立性更加增強;(3)穩定的意志品質逐漸形成;(4)青年意志品質還不完全成熟,還有些弱點。
44、良好的意志品質有哪些?
答;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堅韌性。
45、怎樣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答:(1)加強目的動機教育,培養正確觀念;(2)嚴格管理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3)引導學生在行動中鍛煉,增強克服困難毅力;(4)針對個別差異,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5)啟發學生自覺,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
46、什么是氣質?
答:氣質是受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制約、并表現在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進行速度、強度、內外傾向及靈活性等動力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
47、氣質有哪些類型?
答: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四種類型。
48、多血質個體有何特征?
答:多血質神經類型是“強、平衡、靈活型。”反應速度,情緒發生快而多變,動作敏捷、活潑好動,喜歡與人交往,注意易轉移,情緒易變化。
49、什么是性格?
答: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
50、性格結構有哪些成分?
答:(1)態度特征:對他人、社會、學習、工作、集資的態度;(2)意志特征:自覺性 果斷性,堅韌性;(3)情緒特征情緒強度主導心境;(4)理智特征:含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方面特點。51、氣質與性格有何區別?
答:(1)氣質不受內容制約、性格是態度和行為特點;(2)氣質是自然性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會性的個性心理特征;(3)氣質無好壞社會評價,性格有好壞社會評價意義;(4)相對而言,氣質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5)年齡越小氣質起作用越大,年齡至成人后性格在個性結構中有核心意義。
52、性格形式的外部條件有哪些?
答:家庭影響,早期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社會實踐。
53、青年期性格有何特征?
答:(1)自我意識高度發展;(2)行為目的性更明確,獨立性、自制力、堅韌性增強;(3)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
54、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答:(1)加強政治思想教育;(2)注意榜樣教育的作用;(3)集體教育在良好性格形成中的作用;(4)個性指導;(5)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性格的有效途徑。
55、氣質在社會生活、教育管理中有何意義?
答:(1)氣質與工作效率,每種氣質都有優點和弱點,只有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或學習效率。(2)氣質與身體健康,神經類型的不平衡狀態,容易引起躁狂或抑郁癥。(3)氣質與職業選擇,不少職業對氣質類型有特殊要求,氣質類型是職業選擇的依據之一。(4)氣質與人際關系,同質吸引,表明氣質類型相同者關系和諧;互補吸引,表明氣質類型不同者,交朋友或組成家庭關系較和諧。(5)氣質與教育、管理工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管理不僅指能力和性格差異而言,對學生的氣質類型差異同樣適用。
56、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是能充分發揮個人最大淺能,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的互相關系,它有兩層含義:(1)無心理疾病;(2)能積極調節自己心態,順應環境并有效,富有建設性的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 。
57、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是什么?
答:(1)自我意識正確;(2)人際關系協調;(3)性別角色分明;(4)社會適應良好;(5)情緒積極穩定;(6)人格結構完整。
58、什么是心理咨詢?
答:是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59、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理解支持原則、保密性原則、耐心傾聽和細致咨詢原則,疏導撫慰和啟發教育原則、促進成長的非指導性原則,咨詢、治療和預防相結合的原則。
60、心理咨詢分幾步進行?
答:建立關系,了解問題,分析診斷、幫助指導,結束咨詢。
61、心理咨詢的主要理論流派有哪些?
答;精神分析治療、行為矯正治療、個人主義治療和理性情緒療法。
62、如何對青少年進行異性交往教育?
答:正確認識青少年的異性交往;原則:自然,適度;方法:克服羞怯,真實坦城,留有余地。
63、談談青少年人際交往特點,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答:(1)朋友關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2)在情感,行為,觀點上與父母逐漸脫離,父母的模樣作用弱化;(3)在師生關系方面,開始評價教師好壞,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老師。
青少年人際交往的教育:(1)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互相接納,社會交換,維護自尊,情緒控制;(2)人際關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動交往移情理解;(3)人際關系的維護:避免爭論,勇于認錯學會批評。
64、什么是情商?
答:情商(EQ)即情緒智慧,是一種調節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65、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共同本質特征的反映,包括內涵和外延兩部分。
6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什么?
答:抽象思維能力。
67、“知之深,愛之切”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認識是產生情感的基礎。
68、與心理健康關系最密切的是什么?
答:情緒。
6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
70、舉兩個第二信號系統條件反射的例子。
答:談虎色變、談梅生津。
71、“心驚膽戰”是描述什么狀態,“心有余悸”是描述什么狀態?
答:激情,心境。
72、聯想有那些種類?
答: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
73、什么是教學風格?
答:在計劃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特長,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有學生中心的教學風格和教師中心的教學風格。
74、什么是廣義的學習?
答: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淺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75、什么是遷移?
答:遷移是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
76、什么是發散思維?
答:能從多種設想出發,不按常規的尋求變異,使信息朝各種可能可能的方向輻射,多方面尋求答案,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77、什么是自我意識?
答: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意識。既主體我對客體我的意識,包括個體對自身的意識和對自身與周圍世界關系的意識兩個方面。
78、什么是教師威信?
答:教師具有那種使學生感到尊嚴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的影響力。是師生間的一種積極肯定的人際關系的表現。
79、教師威信如何形成和發展?
答:(1)教師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是獲得威信的基本條件;(2)和學生保持長期而密切的交往,對教師威信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3)良好的儀表,生活作風和習慣有助于樹立教師威信;(4)教師給學生第一印象也影響威信的樹立;(5)要嚴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評的精神。
教師的威信的發展:(1)教師要有坦蕩的胸懷,實事求是的態度;(2)教師要正確認識和合理運用自己的威信;(3)不斷進取的敬業精神;(4)言行一致,做學生的楷模。
80、自我意思有幾種類型?
答: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擴張型、自我萎縮型。
81、自我教育哪些途徑?
答:全面認識自我、積極兌納自我、努力完善自我。
82、什么是道德行為?
答:是個體在一定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的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是完成道德任務達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83、操作技能形成需要那幾個階段?
答;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練。
84、能力形成有哪些條件?
答:遺傳因素與營養狀態、早期經驗、教育與教學、社會實踐、天才與勤奮。
8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哪種感情體驗?
答:道德感。
86、什么是心境?
答:是一種使人的所有情緒體驗都感染上莫種色彩的、較持久而微弱的情緒體驗。
87、什么是激情?舉二例。
答: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情緒狀態,如呆若木雞,暴跳如雷。
88、什么是應激?
答:出乎意料緊張的情緒狀態稱應激。
89、性格有哪些類型?
答:(1)按知、情、意在性格中表現程度分別為情緒型,意志型、理智型;(2)按心理傾向分為外向型、內向型;(3)按個體的獨立程度分為順從型、獨立型、優越型、自卑型。
90、“入之蘭之室,久而聞不知其香”是哪種心理現象?
答:嗅覺適應。
91、遺忘曲線由誰最先提出?
答:艾賓浩斯。
92、“由驕兵想到比敗”是什么現象?
答:因果聯想。
93、簡述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答:(1)聯系:目的都在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都是學校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2)區別:工作目標和范圍不同;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論和原則不同;工作人員的專業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評估標準不同。
94、氣質的概念最早由誰提出來?他是哪國人?
答:希波克拉特,古希臘學者兼醫生。
95、教師如何利用反饋信息進行獎懲?
答:(1)強化理論認為,如果學生得到強化,如教師贊揚好成績,他們就會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如果沒被強化,就缺乏學習動機;如果受到懲罰,會產生避免學習動機。(2)學習結果的反饋信息,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教師應重視及時反饋對學生學習促進作用,及時批改,發還學生作業,測驗試卷,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提高積極性,增強努力程度。(3)獎勵比懲罰更能激發學習動機,表揚、獎勵的作用更大一些,更易被接受,運用這些手段時要注意:使學生對評價有正確的態度,使學生“勝不驕,敗不妥”,注意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注意師生間的關系融洽、相應尊重。
96、什么是有意注意?什么能夠引起有意注意?
答:有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間接興趣能夠引起有意注意。
97、“足智多謨,隨機應變”是思維的哪種品質?
答:靈活性。
98、比率智高的正確公式是什么?
答IQ= MA∕CA ╳100或智商= 智齡∕實齡 ╳100
99、“自私與秉公、勤勞與懶惰”是哪種性格特征?
答:態度特征。
100、怎樣解除目的紛擾產生的心理沖突?
答:(1)要以正確的動機為基礎,才能有正確的目標導向;佛則會產生錯誤的目標導向。(2)要鄭重思考,面對現實,權衡利弊,分析目標價值主次,輕重再做選擇。(3)要保持情緒的鎮靜、樂觀、有利于積極而冷靜的態度處理矛盾。(4)通過意識作用與意志努力,增強信心與力量,果斷作出決定,迅速選擇正確的行動目標。
答: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
2、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兩部分?
答: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3、個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氣質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是由哪國的誰于哪年在哪兒成立?
答:德國馮特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
5、新理學的任務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實現對人的心理活動的正確說明,準備預測和有效控制從兒提高實踐活動的效率。
6、試分析人的心理的實質。
答: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1)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大腦的心理現象是不存在的這已被日常生活經驗,科學實踐以及“反射”、“條件反射”,腦髓說等所證實,從無機物的機械反映,到動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質長期演化的結果,是高度發展的物質---大腦的機能。(2)心理對客觀現實的依存性,客觀現實是心理源泉和內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觀性、能動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觀現實外,還受主觀的知識經驗,思想觀念,心理狀態,心理水平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影響,實踐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觀性是統一的。人不是消極反映現實,而是能動地改造變革現實。(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會制約性,人不只是自然實體。更主要是社會實體,人是積極的活動者。人的心理是實踐中發生發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結構成分?
答: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精神結構,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軀,傳出神經、效應器及反饋系統等。
8、什么是無條件反射?什么是條件反射,并各舉一例。
答:無條件反射是不學而能,生來就會,從遺傳獲得的反射活動,如食物反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經過后天訓練,學習建立起來的反射活動,如望梅止渴。
9、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哪幾個層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
10、在實際教學 過程中,應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答:(1)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結構,了解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的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2)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用教師設問方式提問,也可用作業方式提出,既可以從新舊教材聯系方面引進,也可以從學生日常經驗引進,也可以在教學過程,教學結束時進行。
11、如何根據學習動機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適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進學生繼續努力。
12、如何利用學習動機和學校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需要?
答:(1)學習動機通過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2)由學習效果產生的成敗體驗,反作用學習動機;(3)掌握平分藝術,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感;(4)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技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覺分哪些種類?
答:知覺分類標準和依據不同,種類劃分不同。(1)根據分析器不同,簡單可分視、聽、嗅、味、觸摸等不同知覺形式。(2)依據刺激物體特性不同,可分為空間知覺(含大小、形狀、方位、距離和立體知覺)時間知覺(含速度、節奏、順序和延續)。(3)運動知覺(含真動、似動,誘動,自動)各種錯覺等。
14、什么是注意,有哪些功能?
答: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或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具有選擇性功能、保持功能、調節與監督功能、預見功能。
15、注意的品質是什么?
答:(1)注意的廣度(或范圍)(2)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穩定性;(4)注意的轉移等。
16、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
答:(1)要培養學生廣泛而穩定的興趣;(2)要加強意志力的鍛煉培養“鬧中求靜”的本領;(3)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注意習慣;(4)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的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17、試分析產生分心的原因,怎樣克服分心?
答;影響注意分散有客觀,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1)從客觀看、無關誘因的吸引、噪雜環境的干擾、目標刺激對象或活動太單調、乏味都可導致分心。(2)從生理看,過渡疲勞與困倦,激活與覺醒水平太低、身體有病或不適,小兒多動癥等容易引起注意分散。(3)從心理看,學習動機不明、朦朧雜念與牽腸掛肚的思緒,情緒低落或波動、不良的作息工作、學習習慣等都易使人分散注意力。
要克服分心、保持注意集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排除干擾、保持學習和工作環境安靜;(2)組織好學習與工作活動,生動有趣,形式多樣,有教強的吸引力;(3)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把看、聽、說、寫、想象聯合起來;(4)養成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堅強意志力和抗干擾能力;(5)要勞役結合,防止過渡疲勞,加強鍛煉,保持身心健康。
18、什么是觀察?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答: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預定的目的的,有計劃的、主動的知覺過程。
要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應注意:(1)必須有濃厚的觀察興趣;(2)必須有持久而穩定的注意力;(3)必須要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4)必須學會觀察的方法和技能。
19、知覺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答: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
20、什么是思維?它有哪幾種基本形式?
答:思維是客觀事物或現象在人腦中間和概括的反映,他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
21、想象是什么?分為哪些種類?
答:想象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有生動形象和間接認識事物特點。(1)從有無目的看,可分隨意想象和無意想象;(2)從想象活動的獨立與創新程度看,可分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3)從想象的現實的關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
22、解決問題分哪幾個階段?
答 :(1)提出問題;(2)明確問題;(3)提出假設;(4)檢驗假設。
23、怎樣培養豐富學生想象力?
答:(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打開想象力大門;(3)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其空間想象力;(4)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文藝、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其生活經驗;(5)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善于幻想的能力。
24、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有哪些特點?
答(1)廣闊性和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敏感性;(5)創造性。
25、什么是記憶?記憶過程包括那幾個階段?
答: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反映的心理過程。
記憶過程有: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26、良好的記憶品質有什么特點?
答:(1)記憶的敏感性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持久性的保持與鞏固特征;(3)準確性是記憶正確與精確性特征;(4)準備性是記憶提取和應用特征。
27、遺忘有哪些規律?
答:(1)遺忘進程不均勻先快后慢;(2)識記材料性質對遺忘有明顯影響;(3)原學習程度高,遺忘越少,但超過150%記憶效果不提高;(4)學習材料位置,兩端比中間記憶效果好;(5)學習之后清醒狀態對遺忘干擾大;(6)還受前攝與倒攝抑制,情緒與動機的影響。
28、怎樣復習才能克服遺忘,提高記憶效果?
答:只有按心理活動規律復習才能事半功倍:(1)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復習自覺性、積極性;(2)復習時間要合理安排,應趁熱打鐵及時復習,避免過分緊張與疲勞,每次復習內容不應過于集中,長時間復習,中間要短暫休息,以平時分散復習為主;(3)復習方式不要太單調,要多樣化;(4)采取“記憶術”有助于提高復習效果。
29、什么是技能?
答:技能是學習得來的,區別于本能行為,是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區別一般隨意運動,是一種活動方式,區別于知識。
30、簡述智力技能的特點。
答:動作對象的觀念性,動作進行的內穩性,動作結構的簡縮性。
31、如何通過聯系提高操作技能的水平。
答:聯系與技能進步的關系:(1)技能水平隨練習而提高;(2)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3)練習成績的起伏現象;(4)技能形成中存在、個別差異,有效練習條件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增強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正確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有易到難,正確掌握練習速度。保證練習的質量適當安排練習次數和時間,練習方式要多樣化,讓學生每次知道練習結果,及時改進。
32、能力測驗基本條件哪些?
答:常模、信度、效度、施測程序與記分標準化。
33、怎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答:(1)重視早期教育,適時進行早期教育;(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與發展學生能力;(3)課外校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4)注意學生能力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
34、人最原始的情緒有哪四種?
答:快樂、悲哀、憤怒、恐懼。
35、情緒按強度分幾類?
答:心境、激情、應激。
36、高級社會情感有哪些?
答: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7、少年期情緒、情感的特點是什么?
答:(1)半外露,半隱藏性;(2)積極向上;(3)不穩定;(4)體驗不平衡出現矛盾狀態;(5)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個人自尊心、榮譽感、熱情與友誼感有較快的發展。
38、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境?
答:(1)要有正確的理想、信仰、人生觀和世界觀;(2)寬廣胸懷,眼光遠大,有助于養成良好心境;(3)增強生活適應能力,敢于面對現實;(4)培養幽默感詼諧心理,有利于緩和情緒沖突和緊張;(5)學會從多角度看問題;(6)學會協調人際關系;(7)養成廣泛深刻的興趣愛好,有事業心熱愛工作;(8)注意心理衛生和保健,保持心理平衡等是養成良好心境的心理條件。
39、怎樣培養學生調適不良情緒?
答:(1)矯正學生腦中消極情感,半糊涂觀念;(2)不應簡單禁止,應用疏導方法。輔導學生以適度節制,合理釋放等方法減少心理壓力,緊張度;(3)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尊重學生人格、消極逆反心理。對立情緒;(4)加強正面教育;(5)輔導學生擴大胸襟、熱愛生活、主動交際、努力學習,獲得心理上的樂趣與滿足。
40、什么是意志?
答:意志是人的心理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的集中體現。
41、意志行動有哪些特點?
答:(1)是人特有的自覺確定的目的的行動;(2)意志對活動有調節支配作用,使人按自覺目的改造世界;(3)克服內部,外部困難是意志行動最重要特征;(4)意志行為與習慣行為有聯系又有區別。
42、目的矛盾引起的心理沖突有哪幾種?
答:雙趨勢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多重趨避式沖突。
43、青年意志品質特征是什么?
答:(1)自覺性更加強,行動前開始冷靜思考;(2)意志行動的獨立性更加增強;(3)穩定的意志品質逐漸形成;(4)青年意志品質還不完全成熟,還有些弱點。
44、良好的意志品質有哪些?
答;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堅韌性。
45、怎樣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答:(1)加強目的動機教育,培養正確觀念;(2)嚴格管理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3)引導學生在行動中鍛煉,增強克服困難毅力;(4)針對個別差異,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5)啟發學生自覺,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
46、什么是氣質?
答:氣質是受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制約、并表現在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進行速度、強度、內外傾向及靈活性等動力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
47、氣質有哪些類型?
答: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四種類型。
48、多血質個體有何特征?
答:多血質神經類型是“強、平衡、靈活型。”反應速度,情緒發生快而多變,動作敏捷、活潑好動,喜歡與人交往,注意易轉移,情緒易變化。
49、什么是性格?
答: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
50、性格結構有哪些成分?
答:(1)態度特征:對他人、社會、學習、工作、集資的態度;(2)意志特征:自覺性 果斷性,堅韌性;(3)情緒特征情緒強度主導心境;(4)理智特征:含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方面特點。51、氣質與性格有何區別?
答:(1)氣質不受內容制約、性格是態度和行為特點;(2)氣質是自然性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會性的個性心理特征;(3)氣質無好壞社會評價,性格有好壞社會評價意義;(4)相對而言,氣質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5)年齡越小氣質起作用越大,年齡至成人后性格在個性結構中有核心意義。
52、性格形式的外部條件有哪些?
答:家庭影響,早期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社會實踐。
53、青年期性格有何特征?
答:(1)自我意識高度發展;(2)行為目的性更明確,獨立性、自制力、堅韌性增強;(3)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
54、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答:(1)加強政治思想教育;(2)注意榜樣教育的作用;(3)集體教育在良好性格形成中的作用;(4)個性指導;(5)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性格的有效途徑。
55、氣質在社會生活、教育管理中有何意義?
答:(1)氣質與工作效率,每種氣質都有優點和弱點,只有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或學習效率。(2)氣質與身體健康,神經類型的不平衡狀態,容易引起躁狂或抑郁癥。(3)氣質與職業選擇,不少職業對氣質類型有特殊要求,氣質類型是職業選擇的依據之一。(4)氣質與人際關系,同質吸引,表明氣質類型相同者關系和諧;互補吸引,表明氣質類型不同者,交朋友或組成家庭關系較和諧。(5)氣質與教育、管理工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管理不僅指能力和性格差異而言,對學生的氣質類型差異同樣適用。
56、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是能充分發揮個人最大淺能,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的互相關系,它有兩層含義:(1)無心理疾病;(2)能積極調節自己心態,順應環境并有效,富有建設性的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 。
57、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是什么?
答:(1)自我意識正確;(2)人際關系協調;(3)性別角色分明;(4)社會適應良好;(5)情緒積極穩定;(6)人格結構完整。
58、什么是心理咨詢?
答:是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59、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理解支持原則、保密性原則、耐心傾聽和細致咨詢原則,疏導撫慰和啟發教育原則、促進成長的非指導性原則,咨詢、治療和預防相結合的原則。
60、心理咨詢分幾步進行?
答:建立關系,了解問題,分析診斷、幫助指導,結束咨詢。
61、心理咨詢的主要理論流派有哪些?
答;精神分析治療、行為矯正治療、個人主義治療和理性情緒療法。
62、如何對青少年進行異性交往教育?
答:正確認識青少年的異性交往;原則:自然,適度;方法:克服羞怯,真實坦城,留有余地。
63、談談青少年人際交往特點,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答:(1)朋友關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2)在情感,行為,觀點上與父母逐漸脫離,父母的模樣作用弱化;(3)在師生關系方面,開始評價教師好壞,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老師。
青少年人際交往的教育:(1)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互相接納,社會交換,維護自尊,情緒控制;(2)人際關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動交往移情理解;(3)人際關系的維護:避免爭論,勇于認錯學會批評。
64、什么是情商?
答:情商(EQ)即情緒智慧,是一種調節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65、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共同本質特征的反映,包括內涵和外延兩部分。
6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什么?
答:抽象思維能力。
67、“知之深,愛之切”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認識是產生情感的基礎。
68、與心理健康關系最密切的是什么?
答:情緒。
6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
70、舉兩個第二信號系統條件反射的例子。
答:談虎色變、談梅生津。
71、“心驚膽戰”是描述什么狀態,“心有余悸”是描述什么狀態?
答:激情,心境。
72、聯想有那些種類?
答: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
73、什么是教學風格?
答:在計劃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特長,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有學生中心的教學風格和教師中心的教學風格。
74、什么是廣義的學習?
答: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淺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75、什么是遷移?
答:遷移是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
76、什么是發散思維?
答:能從多種設想出發,不按常規的尋求變異,使信息朝各種可能可能的方向輻射,多方面尋求答案,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77、什么是自我意識?
答: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意識。既主體我對客體我的意識,包括個體對自身的意識和對自身與周圍世界關系的意識兩個方面。
78、什么是教師威信?
答:教師具有那種使學生感到尊嚴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的影響力。是師生間的一種積極肯定的人際關系的表現。
79、教師威信如何形成和發展?
答:(1)教師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是獲得威信的基本條件;(2)和學生保持長期而密切的交往,對教師威信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3)良好的儀表,生活作風和習慣有助于樹立教師威信;(4)教師給學生第一印象也影響威信的樹立;(5)要嚴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評的精神。
教師的威信的發展:(1)教師要有坦蕩的胸懷,實事求是的態度;(2)教師要正確認識和合理運用自己的威信;(3)不斷進取的敬業精神;(4)言行一致,做學生的楷模。
80、自我意思有幾種類型?
答: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擴張型、自我萎縮型。
81、自我教育哪些途徑?
答:全面認識自我、積極兌納自我、努力完善自我。
82、什么是道德行為?
答:是個體在一定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的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是完成道德任務達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83、操作技能形成需要那幾個階段?
答;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練。
84、能力形成有哪些條件?
答:遺傳因素與營養狀態、早期經驗、教育與教學、社會實踐、天才與勤奮。
8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哪種感情體驗?
答:道德感。
86、什么是心境?
答:是一種使人的所有情緒體驗都感染上莫種色彩的、較持久而微弱的情緒體驗。
87、什么是激情?舉二例。
答: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情緒狀態,如呆若木雞,暴跳如雷。
88、什么是應激?
答:出乎意料緊張的情緒狀態稱應激。
89、性格有哪些類型?
答:(1)按知、情、意在性格中表現程度分別為情緒型,意志型、理智型;(2)按心理傾向分為外向型、內向型;(3)按個體的獨立程度分為順從型、獨立型、優越型、自卑型。
90、“入之蘭之室,久而聞不知其香”是哪種心理現象?
答:嗅覺適應。
91、遺忘曲線由誰最先提出?
答:艾賓浩斯。
92、“由驕兵想到比敗”是什么現象?
答:因果聯想。
93、簡述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答:(1)聯系:目的都在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都是學校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2)區別:工作目標和范圍不同;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論和原則不同;工作人員的專業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評估標準不同。
94、氣質的概念最早由誰提出來?他是哪國人?
答:希波克拉特,古希臘學者兼醫生。
95、教師如何利用反饋信息進行獎懲?
答:(1)強化理論認為,如果學生得到強化,如教師贊揚好成績,他們就會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如果沒被強化,就缺乏學習動機;如果受到懲罰,會產生避免學習動機。(2)學習結果的反饋信息,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教師應重視及時反饋對學生學習促進作用,及時批改,發還學生作業,測驗試卷,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提高積極性,增強努力程度。(3)獎勵比懲罰更能激發學習動機,表揚、獎勵的作用更大一些,更易被接受,運用這些手段時要注意:使學生對評價有正確的態度,使學生“勝不驕,敗不妥”,注意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注意師生間的關系融洽、相應尊重。
96、什么是有意注意?什么能夠引起有意注意?
答:有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間接興趣能夠引起有意注意。
97、“足智多謨,隨機應變”是思維的哪種品質?
答:靈活性。
98、比率智高的正確公式是什么?
答IQ= MA∕CA ╳100或智商= 智齡∕實齡 ╳100
99、“自私與秉公、勤勞與懶惰”是哪種性格特征?
答:態度特征。
100、怎樣解除目的紛擾產生的心理沖突?
答:(1)要以正確的動機為基礎,才能有正確的目標導向;佛則會產生錯誤的目標導向。(2)要鄭重思考,面對現實,權衡利弊,分析目標價值主次,輕重再做選擇。(3)要保持情緒的鎮靜、樂觀、有利于積極而冷靜的態度處理矛盾。(4)通過意識作用與意志努力,增強信心與力量,果斷作出決定,迅速選擇正確的行動目標。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