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復習大綱22
來源:發布時間:2008-09-24
第十一章高等學校教學的組織與教學方法
了解:1、早期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制,最早出現于原始社會。
2、個別教學制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并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但教學效率往往較低。
3、班級授課制不但有利于擴大教學規模,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且有利于同學之間結成團結的集體。但班級授課制往往過于強調統一,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4、實驗課的教學:實驗課的準備;實驗課的組織和課堂控制;實驗報告的撰寫;實驗報告的總結。
5、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應達到以下目的:鞏固和加強學生所學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知識,彌補教學過程中的某些薄弱環節;使學生受到工作、研究能力的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嚴謹科學的研究和工作作風。
6、畢業設計的一般過程與要求:文獻資料的收集與閱讀階段;畢業設計的準備階段;設計制圖和實驗研究階段;撰寫設計說明書或論文階段;畢業設計的檢查階段;畢業設計的答辯。
7、講授法優點:成本低,通用性強。缺點:過多用易造成學生思維和學校的被動,不能直接使學生直接體驗知識,不利于學生記憶知識。
8、從教學內容看,自學指導法主要適用于學習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專門問題。從教學環境看,自學指導法不受場地限制。
9、1994年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范工程由清華大學等10所高校承建。
10、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率先提出發展現代遠程教育。
11、教學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教學測量師一種判斷事實的活動。 最新考試消息,最全考試資料請關注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