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西醫助理醫師復習講義:細菌性痢疾的診斷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5-11-01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

  (一)流行病學資料 菌痢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多見于學齡前兒童,病前一周內有不潔飲食或與患者接觸史。

  (二)主要臨床表現

  1.急性典型菌痢 發熱伴腹痛、腹瀉、粘膿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壓痛等,臨床診斷并有困難。

  2.急性非典型菌痢 急性發作性腹瀉,每日便次超過3次或腹瀉連續2日以上,僅有稀水樣或稀粘液便者,應注意:①病前一周內有菌痢接觸史;②伴有“里急后重”感;③左下腹明顯壓痛;④糞便鏡檢10個高倍視野(HP),平均每個HP白細胞多于10個或連續2次鏡檢,白細胞總數每個HP超過5個(不含灌腸液或腸試);⑤糞便培養檢出痢菌。具有上述前3項中之一和后2項中之一者即可診斷。

  新生兒及乳幼兒菌痢癥狀常不典型,多表現為消化不良樣糞便,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3.急性中毒型菌痢 該型病情進展迅猛、高熱、驚厥,于起病數小時內發生意識障礙或伴循環、呼吸系統衰竭的臨床表現先后或同時出現者。

  (三)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 急性菌痢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多增加,中毒型菌痢可達15~30×109/L以上,有時可見核左移。慢性菌痢常有輕度貧血象。

  2.糞便

  (1)鏡檢:可見較多白細胞或成堆膿細胞,少量紅細胞和巨噬細胞。血水便者紅細胞可滿視野。

  (2)培養:檢出痢菌即可確疹。應取早期、新鮮、勿與尿液混合、含粘膿血的糞便或腸試,多次送檢,可提高檢出陽性率。

  3.快速病原學檢查 近年來開展熒光抗體染色法、熒光菌球法、增菌乳膠凝集法、玻片固相抗體吸咐免疫熒光技術等方法,比較簡便、快速,敏感性亦較好,有利于早期診斷。

  4.乙狀結腸鏡檢查 急性期可見腸粘膜明顯充血、高度水腫、點片狀出血、糜爛、潰瘍,大量粘液膿性分泌物附著以及腸管痙攣等改變。慢性期的腸粘膜多呈顆粒狀,血管紋理不清,呈蒼白肥厚狀,有時可見息肉或瘢痕等改變。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国产va午夜在线电影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婷婷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