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易》到《內經》的陰陽觀念流變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周易》是中國文化在軸心期的一部光輝杰作,它在中國歷史上長期被崇奉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所呈現的自然哲學、人文哲學等思想,所開創的象數思維模式與內涵等,亦無不延伸至《黃帝內經》之中,可以說《黃帝內經》所有重要的思想與理論,均未脫離《易經》之圭臬,研究二者之間的承接關系,對準確把握《黃帝內經》的醫學思想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作為《黃帝內經》最基礎的哲學思想陰陽理論更是秉承于《周易》。從《周易》陰陽思想入手研究《內經》陰陽理論,對準確把握《內經》陰陽理論的思想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以卦象反映的陰陽內涵與關系

《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一部卜筮書,書中記載了64卦的卦象、64條卦辭和384條爻辭。而64卦又是由8個基本卦象構成,即乾    、坤    、震   、巽   、離   、坎   、兌   、艮   代表自然界天、地、雷、風、火、水、湖、山8種最常見的自然事物,而這8個基本卦象又是由—、--兩爻組成,所以,《易經》是把陰陽兩爻作為2個最基本的因素看待的,64卦所有卦象的變化均可以歸結為陰陽兩爻的變化。周人用64卦占卜祭祀、戰爭、商旅、婚姻、生產等的吉兇禍福,就是說他們把自然界所有的變化,都歸結為陰陽兩種勢力的消長,即認為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均是由陰陽所主宰。

分析八卦的符號組成,亦可了解《易經》表達的陰陽之間的關系與屬性,如以   為乾、   為坤,而乾坤天地是相對存在的,二者一上一下,表明陰態,而后爆發,以聲火呈現,轉化為陽,其卦象為   ,上為兩陰爻,下為一陽爻,由上到下,代表陰轉化為陽的過程與現象;巽卦代表風,其卦象為   ,風以其動之性,應屬陽,故上以兩陽爻為象,但風吹至人體,卻有涼感,又為陰性,故下以一陰爻為象,代表陽可以轉化為陰。坎卦本為水,而以   表達,兩陰爻中夾一陽爻,代表陰中有陽;離卦代表火,而以   表達,兩陽爻中含一陰爻,代表陽中有陰,即陰陽之中又有陰陽,或言陰陽是相互包含的。兌與艮分別代表湖泊與山嶺,二者分別源自地殼的凹陷與隆起,是彼此互依的,因此兌卦為   ,上為陰爻,表湖泊之面為陰水之性,下為兩陽爻,言其以山之凸現為基礎;艮卦為   ,上為陽爻,表山嶺凸起之形狀,屬陽性,下為兩陰爻,表山之形成源自湖之陰凹。借此表達陰陽的互根性。

《內經》的陰陽理論對《易經》所表達的上述陰陽的內涵與關系,即陰陽的對待性、互根性、轉化與相互包含均有承接,在此不作贅述。

天地陰陽為萬物之宗

《黃帝內經》中,“天地”一詞的出現頻次很高,談陰陽、談生命、談六氣、談養生,無一不將“天地”一詞冠于段落或文章之首,將生命活動置于天地之間去認識,從天地的結構、規律、屬性與關系去認識生命活動乃至陰陽的內涵和關系,是《內經》理論的重要學術內核,而這一核心思想,是源自《易經》。

在《易經》中,三陽爻為乾卦,代表天,三陰爻為坤卦,代表地。《易經》有8個基本卦象,乾坤二卦是8個基本卦象中的2個,似乎與其他6卦地位是平等的,但作為陰陽代表的乾坤二卦在《易經》中具有高于其他卦象的獨特意義,可以說,《易經》之卦象的演變、義理的推演,均是基于乾坤二卦而來,《易傳·系辭》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又言:“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孔子亦言:“乾坤,其《易》之門邪”(《易傳·系辭下》) ,認為乾坤二卦,是進入《易經》的門戶。作為分析、總結64卦[FS:PAGE]之義理的《易傳》,為何如此推崇乾坤二卦?下面試作分析,看如何“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

乾坤為眾卦之首,天地為萬物之元

64卦有8個基本卦象,而這8個基本卦象,則以乾坤二卦為基本中的基本,其他6個卦象,皆是乾坤二卦演變而來,如《周易·說卦》所言:“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呼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即八卦之震、巽、坎、離、艮、兌六卦,皆源自乾坤二卦的相交,而64個卦象,又是八卦的兩兩相合,故引申可以理解為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的生成、變化,包括男女、父母、上下、牲畜、作物、色澤等,均源自于乾坤天地之氣,《易傳·系辭下》則對這一義理表達為:“天地      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又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正是基于萬物化生于天地之氣這一命題,萬物才蘊含了與天地共同的運轉規則,以乾坤二卦演變出的64卦所攜帶的信息與征象,才會與人類的生命、與社會、與生產乃至戰爭、商旅的運轉規律存在契合,這是64卦可以進行占卜的基本原理。同樣,這也是《易經》中表述的眾多的哲學命題諸如天人一體觀、順時變化觀,以及援物比類等思維方式得以確立的前提。

受《易經》的影響,《黃帝內經》同樣亦將人類的生命活動,置于天地之間來看待,認為所有的生命,均是源自天地之氣的相合,如《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又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天元紀大論》則言:“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等等,均在反復地表述這一理論。強調人體生命源于天地之氣,人體的生命活動才具備與天地、以及天地化生的自然萬物具有某些相同甚至相近的屬性,包括人與自然萬物相同的規律、相同的結構以及存在彼此的通受關系,從而成為《內經》天人一體觀學術思想產生的基礎背景,也可以說,天地,是醫之門也。集中表述陰陽理論的篇章,亦將天地置于眾理之首,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積陽為天,積陰為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從天地的運行特性、天地陰陽的屬性來認識人體、認識陰陽,是《內經》從《易經》中所承接的重要思想。

升降交流是天地二氣存在的基本狀態

乾坤之所以能化生萬物,在于二者處于一種不停息的升降、交流之中,乾為天,本位在上,故以下降為基本的運動方向;坤為地,本位在下,故以上升為基本的運動方向,因此,作為乾坤二卦構成的新卦象,《易經》是以天在下、地在上為泰,表明天地之氣運動不已方能保持萬物安泰;以地在下、天在上為否,表明天地之氣隔絕不通,《周易·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否之匪人,……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并由此推演而來陰陽雙方皆應以交流為基本存在方式,即“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周易·彖》)。“山澤通氣, 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周易·說卦》)。即以陰陽所代表的所有事物的雙方,均應處于一種不停息的交流之態。

《內經》論天地之氣,系《易經》乾坤之主旨在醫學中的延伸,《素問·六微旨大論》:“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此番天地之氣升降的圖示,即是對《易經》泰卦的文字描述, 而后這種升降關系被拓展至所有的生命活動,“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非出[FS:PAGE]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素問·六微旨大論》),以及《靈樞·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業”,天地之氣的升降交感,化生了人體生命。而作為天地之氣交流的一種具體體現,則是自然界云雨之氣的形成與互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描述其“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引申到醫學,則有《素問·經脈別論》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素問·水熱穴》“地氣上者屬于腎,而生水液者也”等關于人體水液代謝方式的推斷。

乾陽之氣為主導的陰陽關系

乾坤是陰陽的代表,二者雖然在卦象的組成上是一種完全對等的關系,但從64卦卦辭、爻辭以及《易傳》對二者的闡釋來看,乾坤陰陽的關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是呈現出乾為主體、坤為從屬的自然觀。如64卦之首卦為乾卦,其卦辭為“元亨利貞”,此四字,在《易經》卦辭中是吉、順的象征,某卦得其一即為吉卦,而乾卦獨得四元。元,原也,萬物由此化生;亨,通也,事物由此亨通無阻;利,宜也,可有利于自然萬物;貞,正也,固也,事物得之而穩固堅實。由此,表達天陽之氣主于化生、流動、補益與使萬物堅實的作用。而坤卦則僅表達為“元亨”,即參與萬物化生,以及同天氣進行交流的過程,因此,《易傳·系辭上》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表達乾坤陰陽以陽為尊貴、陰為卑下的不同地位,又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以及“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易”者,變化也,變化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表現,而主持這種變化的,則是“乾”陽,表達乾陽主于起始、變化,坤陰則主于從屬,甚至亦可以理解為天地所有事物的變化,均是源自陽氣的變動,包括量的增減、作用的多少、參與的方式等。

《周易》對乾坤陰陽的主次定位亦被《內經》所承接,雖然《內經》之中有“陰平陽秘,精神乃至”,“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等語,似乎將陰陽二者是完全置于一種平等的地位看待,實則字里行間均流露著陽氣為主體的思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陰靜陽躁,陽生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五月综合网免费在线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站 | 亚洲高清aⅴ日本 |